首页/文章/ 详情

认识高科技市场的边界

1年前浏览672

今天提到一个重要的话题:企业应该如何选择市场。这让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对从事技术创新的企业来说,市场的边界在哪里?

与市场“对立”或“互补”的机制是什么?长期以来,我们把市场经济之外是计划经济。其实,还有一种更基本的形式:自给自足。与自给自足相比,市场最本质的好处之一是促进专业分工,让专业人士提供 产品和服务。专业人士有专业的知识、工具和资源,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传统的农业家庭总是尽量自给自足:自己做饭、自己维修房子和农具、自己照顾孩子和老人。总之,凡是能够自己做的,尽量自己做。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种低效率的工作方式呢?因为这符合经济学的要求。传统农业社会劳动力过剩,有大量无法创造价值的富裕时间。换句话说:时间不值钱的时候,提高效率就没有价值;时间挣不到钱的时候,能省钱就是好的。

然而,自给自足不利于社会分工、不利于技术发展、不利于生产力的提高。这些弊端都是非常明显的。

然而,我观察到一种现象:我国许多大的国企有时候也过度热衷于自给自足。在几十年前,表现为“企业办社会”;现在的一种重要表现则是所谓的“自主创新”——也就是低水平、重复性的技术研发。同样一个技术,在不同的企业开发几十次、乃至上百次;一个集团公司内部,也会有多个子公司开发。比如,稍微大一点的企业,就会自主开发“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孪生”、“人工智能”。这样技术的复用次数少、开发者的专业水平差,技术水平显然不会太高,而开发成本却不低。

我国的大国企为什么喜欢这么做呢?从某种意义上,还是不讲究效率。

过去,国企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养人。而且,企业级别优势与人数相关,自己办社会用起来也方便。这种现象,随着改革的深入逐渐减少了。但是,以“自主创新”为名的“自给自足”越来越多了。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有两条:一条是国家把“自主创新”作为考核指标,自己开发有功劳;第二是在大国企中科技人员的时间不值钱:企业养人的压力不大。于是,企业出现了大量低水平重复的“科研项目”。

在我看来,通用的高科技最终一定是要依靠市场。我国能研制出宇宙飞船却在芯片等领域被人卡脖子,就是在高科技竞争的市场领域失败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首先要“建立市场”;而市场的建立,需要解决大型国企喜欢“自给自足”的毛病。

有了市场之后,才会有高科技企业“面向市场”。如果市场都没有,许多高新企业就存在不下去,和国外的市场竞争也就成了无稽之谈。

要促进我国的科技事业,一定要解决有需求却无市场的问题。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通用农业芯片数字孪生人工智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3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2粉丝 14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