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M工法已成为深长隧道施工首选,但挤压大变形及其导致的卡机事故频繁发生。目前用于大变形分析和卡机预测主要为数值模拟,但大多基于连续介质力学方法,模拟结果与实际差距较大。本作品采用自主开发的三维有限元-离散元耦合方法GPU并行程序(GPI 3D FDEM),计算效率高,能够模拟脆性材料连续到非连续变形破坏全过程。首先介绍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接着展示了TBM隧道开挖分析模型的组成和特点,最后对TBM隧道开挖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该作品也是国内外采用三维有限元-离散元耦合方法对TBM隧道开挖分析的首次尝试,模拟结果能够很好反映围岩损伤变形到破裂运动全过程,有效表征掌子面的支撑效应以及破碎岩体与充填材料、衬砌、护盾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为深埋隧道TBM开挖挤压大变形和卡机分析预测提供了有效途径。
针对目前调峰机组低负荷运行时烟温过低的现状,本项目以某燃煤660MW机组宽负荷SCR脱硝工程为例,利用CFD技术,结合提出的多维度模拟优化策略、流线型导流策略、喷氨混合策略和旁路分区策略,对脱硝设备进行流场优化,并开展了冷态物理模型试验验证。结果显示:经过优化后,脱硝设备内部流场分布情况良好,满足相关技术标准要求;物理模型试验与CFD模拟结果基本吻合;工程改造完成后,实现设备高效、稳定运行,达到了宽负荷脱硝和超低排放改造的目的。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多个项目,仿真计算效率高,工程设计周期短,流场分布改善显著,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价值。
梁体焊接仿真
为了进一步优化燃料电池水热管理和解决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的流体计算软件的核心软件,基于C++编程语言,自主研发了面向燃料电池水热管理优化的自主可控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该软件算例通过了接触角验证等一系列验证,验证了软件的正确性和精确性。同时,该软件已成功应用于燃料电池双极板流道和气体扩散层排水性能优化等多个领域。软件相关技术已发表一区SCI论文1篇,二区SCI论文4篇。同时,申请发明专利6项,授权2项。
随着轨道交通行业高速动车组不断提速,转向架作为其核心部件,装配精度和性能要求日益严苛,制造水平面对严峻的挑战。同时,面对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科技与产业变革,智能制造将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研制模式转型升级,尽快赶超世界先进工业水平的关键举措。高端制造、数字化成为现行大趋势。 从目前轨道交通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出发,本项目针对时速250/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转向架关键部件,进行组焊变形和焊接残余应力的研究,以期通过仿真计算的途径探索出最优的工艺参数,通过实际生产制造和检测加以验证,将最优的参数形成专家数据库。一方面,将最优的参数应用于量产项目,制造出低应力小变形的优秀产品;另一方面,总结开发算法规则,形成基于专家数据库的,依靠算法规则的信息化智能工业软件并推广应用,推动高端转向架产品的行业技术进步。
船舶建造过程中,焊接变形将影响建造精度。如果能在船舶设计阶段,精确高效的预测出焊接变形,将有利于提高造船精度,节约建造成本。本参赛项目中,将热弹塑性有限元法和固有变形理论相结合,对某船厂在建的薄板加筋板结构、厚板加筋板结构以及甲板支撑盒进行了焊接变形预报,并提出焊接顺序优化措施。首先,利用CAE软件求解出焊接接头在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应力应变场,得到接头的固有变形值。然后,运用国产焊接变形分析软件Perfact-Welding进行弹性板单元有限元分析,得到整体结构的焊接变形。结果表明,预报值与实际测量值吻合良好,验证了该项目的实用性。此外,以厚板加筋板为例,探究了改变焊接顺序对结构变形的影响,得到了能够减缓结构焊接变形的焊接顺序。
在核电站中,对于核级的阀门(尤其反应堆内部的阀门),当地震发生的时候,要求阀门在地震过程中以及地震后,要保证阀门的承压边界的完整性,保证阀门不能发生外部泄露。因此核电站阀门的地震固有频率的分析是核级阀门设计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问题。 一般我们以33HZ的固有频率为界限,按照行业标准要求,当阀门的外伸机构的固有频率超过33HZ时,地震的发生就不会影响到阀门本身。阀门的外伸机构是指:在阀门本体中,阀体以上的部分称为阀门的外伸机构。 而多数阀门制造厂家对阀门的固有频率分析并不是很清晰,本计算给出了核级阀门外伸机构固有频率分析的方法和理论以及具体过程。
随着6G发展,由于太赫兹频段具有带宽大、传输速率高、方向性强等特点,使其成为6G通信技术的主要频段。但因其衰减较大,为提高传输距离,本队针对6G通信需求设计了一款增益大于50dB,口径效率大于70%的卡塞格伦天线。 在设计时,主要考虑到了使副面照射角内的波形尽量为均匀球面波且整体增益尽量高以提高整个天线的性能。且在设计结构时,针对副反射面不可移动的问题做出改进,解决了卡式天线增益不可调的问题。 本队使用Solidworks建模,HFSS,CST联合仿真,最后得到的一个增益为51.08dB,口径效率为70.95%的卡塞格伦天线。且与Anteral公司的同波段同类天线相比,本队的天线在方向性、回波损耗以及交叉极化等性能均有所提高。 由于本队设计天线的副反射面可调,解决了天线增益不可调和天线系统接收终端因低噪放而造成的功率饱和的问题。同时也可进一步考虑波束宽度与副反射面照射角的关系,进一步减少遮挡。
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的传动轴扭断力矩高精度仿真计算方法,解决传动轴研发过程中扭断力矩计算精度低的工程问题,使仿真技术能够有效支撑我单位产品研发设计,提高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