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科研干货| 看完就会写!保姆级专利撰写教程!!

8月前浏览13536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本文讲解了专利内容撰写方法,包括摘要、权利要求书、说明书等关键部分。同时,介绍了专利创新点挖掘策略,如学习他人申请专利思路、权威网站检索及TRIZ创新方法。强调了专利名称需准确反映主题和类型,并推荐了学习他人专利申请思路的权威网站,如国家知识产权局、谷歌专利搜索等。这些信息对专利撰写和创新点挖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该系列上篇文章【科研干货 | 手把手教你申请专利】中,为大家简要介绍了专利类型、申请专利的优势、专利包含哪些内容、申请专利的流程,受到广泛阅读,也收到一些问题需求。本文将会详细介绍专利内容撰写方法专利创新点挖掘策略,同样干货满满,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目录

1 专利内容撰写方法

    1.1 专利内容组成

    1.2 各部分内容撰写要点(附案例模板)

2 专利创新点挖掘策略

    2.1 学习他人申请专利思路(附权威网站)

    2.2 TRIZ创新方法(附详细资料包)

1.专利内容撰写方法

1.1 专利内容组成

专利的内容主要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
a.说明书摘要
b.摘要附图
c.权利要求书
d.说明书

技术领域

②背景技术

③实用新型/发明内容

④附图说明

⑤具体实施方式

e.说明书附图

当然也不要忘了为自己的专利想一个好名字。专利名称要准确、简要反映本实用新型的主题和类型(产品、方法、设备、材料等),尽量采用所属技术领域通用的技术术语,一般不得超过25个字。比如:一种基于紫外线杀菌的便携式餐具消毒装置。

图1 专利名称

1.2 各部分内容撰写要点

a.说明书摘要:即为本专利的方案概述以及达到的技术效果,不能超过300字。摘要可以直接整合说明书的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和发明内容中描述发明内容的总述部分,略微修饰即可。通常可以将权利要求书进行概括,再增加部分技术效果。

具体要求注意以下几点:

1.专利名字的描述用词是否准确。
2.制作过程是否描述清楚,根据描述是否能够想象出制作过程。
3.作用原理是什么,是否合理。
4.优点描述一般考虑受力、施工、成本、运输几个方面。    

图2 说明书摘要
b.摘要附图:摘要附图就是本发明最具代表性的一张附图,这个在说明书附图都画好了后,从里面选一个最有代表性的即可。

具体要求注意以下几点:

1.图的表示是否正确。包括各组成部件的连接关系,能否和描述对应,角度是否合理,能否让人看清楚。

2.所描述的物体相关规范是如何要求的,要严谨。

图3 摘要附图

c.权利要求书:该部分要依照本发明方案具体来写,一般分为若干独立权利要求以及一系列的从属权利要求,这一部分是专利最为重要的内容。  

具体要求注意以下几点:

1.权利要求最多写10点,要求多写点可以更好的保护专利。

2.权利要求写作思路可以是:整体组成描述,整体尺寸限定描述,各组成部分描述,各部件连接限定描述,局部尺寸、材质等描述。

3.从原理、效果、描述、完整性、正确性、专业性、可实现性、是否定量这8个角度再次检查自己的专利。

图4 权利要求书

d.说明书:说明书包含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发明内容、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①技术领域
图5 说明书-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什么,属于什么领域,可以按照一级学科加二级学科的格式进行描述。例如:智能手机的技术领域是电子工程领域、移动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手机用户界面交互技术。 

②背景技术
图6 说明书-背景技术
对所设计装置本身或其运用对象的效益(重要性)予以肯定。对所设计装置针对的问题(即应用对象存在的目标问题)予以说明,解释为什么需要解决它,或者解决它会产生怎样的效益。尽量最简洁的语言总结现有的解决方法及其问题,说明本专利所采用的解决方法及其原理。适当对该专利采用的方法的效益(主要针对实施效果)进行说明。小技巧:可以从自身的优点出发,描述现有研究的缺点。       
③实用新型/发明内容
图7 说明书-发明内容
  • 复 制前面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专利优点(分条写)
  • 分述宜按照说明书附图写,从总体到部分,从重要到次要,有条理地去撰写。并保证描述的完整性。    
  • 一个独立的构件(要素)宜进行一次分述。如果该构件在对整体或某一局部的表述中进行了说明,不宜再进行分述。              
  • 在分述过程中要适当联想,是否存在其他形式或可替代方式,以便扩大权利要求范围,也可以将对功能性的表述笼统化,如尺子具有测量功能,那么一切可以实现测量功能的仪器都可以替代尺子,所以该专利便不局限于尺子这个部件上。       
  • 在分述中,既要阐述构件(要素)的形态特征(存在特征)。还要阐述它的连接特征(角色特征),并说明它的功能是什么。

④附图说明

图8 说明书-附图说明
格式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中:1-xxxx;2-xxxx;3-xxxx。
附图说明就是说一下每个说明书附图是想表示什么意思,比如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装置结构示意图等。  
⑤具体实施方式
图9 说明书-具体实施方法
  • 技术方案详细说明:实施例组成+工作过程详细描述
  • 具体实施方式和发明内容是很接近的。因为发明内容是对构件(要素)实施方式的特征性表述。两者的差异主要在于,发明内容是拆开说,而具体实施方式是合起来说,在撰写上建议照着说明书附图去写具体实施方式,但要结合说明书附图,将该系统或装置运行起来。
  • 首先,要介绍系统的组成,通过语言先组成一个系统(一般只需要针对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所以只需要阐述一类系统的组成即可)。
  • 其次,给出具体实施时,系统是如何运转的,即各个构件(要素)怎么进行联动、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 再次,在该发明中,进行了哪些别出心裁的设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得到体现。    
  • 最后,在该发明中,需要注意哪些设计和实施原则或规则,比如参数取值、材料选择等。
     
e.说明书附图:说明书附图就是为了能更清楚地解释具体实施方式,可能你会画几个图对应着来说,也就是说你把写具体实施方式的时候画的几张图片放在这里,就是说明书附图了。

具体要求注意以下几点:

1.图片必须为黑白。特别注意:黑白的不能有阴影部分。

2.可以多画几种可能性。

3.示意图要完整,不要只画其中的一部分,角度要合适。

图10 说明书附图

 2.专利创新点挖掘策略

2.1 学习他人申请专利思路

通过权威的网站,我们可以检索到各类专利文件,学习他人申请专利的思路。具体有以下网站:


2.2 TRIZ创新方法

图11 TRIZ产品创新路线图
 表1 TRIZ产品创新路线图


    


来源:故障诊断与python学习

附件

免费链接.txt
Dassault 其他振动通用航空电子python通信电机材料创新方法数字孪生人工智能数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5-14
最近编辑:8月前
故障诊断与python学习
硕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77粉丝 80文章 167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信号处理之噪声与降噪进阶(一) | 堆叠降噪自编码器及python代码实现

目录1 自编码器2 降噪自编码器3 堆叠降噪自编码器4 算法测试4.1 测试用例4.2 降噪结果4.3 降噪指标5 参考文献1 自编码器自编码器(Auto-Encoder, AE)是神经网络的一种,严格意义上,自编码器是一种自监督算法,不属于无监督的机器学习方法,训练过程中,不需要对训练样本进行打标,其标签产生自输入数据[1]。经过训练后能够尝试将输入复 制到输出,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图1 自编码器基本结构自编码器由编码器和解码器组成,自编码器算法的基本过程如下[2]:(1)编码:原始数据输入编码器,得到输入数据的隐含特征,这个过程即为编码(encoding);(2)解码:特征信号输入解码器,得到重构的输入信号,这个过程即为解码(decoding);(3)迭代:反复进行编码和解码过程,得到能够使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尽可能相似的加权(W,B)。由于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输入数据会被压缩,特征会被降维,因此自编码器是一种有损方法,训练过程中,设定损失函数衡量由于压缩而损失的信息,训练的目的为最小化损失函数。2 降噪自编码器为了规避AE的过拟合问题,降噪自编码器(Denoising Auto-Encoder,DAE)被提出,其基本原理是对输入数据加入噪声,进而改善编码器的鲁棒性。降噪自编码器的网络结构与自编码器类似,均由编码器和解码器两部分组成,它们的学习过程也相似,最终目的均是保证输出信号尽可能接近输入信号,图2所示为降噪自适应编码器的示意图。图2 降噪自编码器[3]降噪自编码器过程类似于dropout,降噪自编码器以一定概率将输入节点的值偏置为0,从而得到含有噪音的模型(破损数据)进行输入。使用破损数据进行训练的优点如下:(1)当使用破损数据(即加入噪声的数据)训练DAE时,模型被迫学习从噪声中恢复出原始信号。这个过程使得模型的权重对噪声不那么敏感,因为模型已经学会了忽略这些噪声成分;(2)破损数据训练出的模型在面对实际应用中的噪声时,由于已经在训练过程中接触过类似的噪声情况,因此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3 堆叠降噪自编码器堆叠降噪自编码器(Stacked Denoising Auto-Encoder,SDAE)由多个DAE组成,其结构如图3所示[4]。图3 堆叠降噪自编码器记由N组数据构成的样本集X的第i组数据样本 ,隐藏层的特征向量集 合为H,H由N组特征向量组成,每组特征向量表示为 ,则X与H的编码关系为: 式中,W为输入层和隐藏层之间的权重矩阵,B为输入层与隐藏层之间的偏置矩阵, 为编码器的神经元激活函数。解码运算是编码运算的逆过程,以隐藏层的特征向量作为输入向量重构原始输入,记Y为输出数据,则H与Y的解码关系为: 式中,W’为输入层和隐藏层之间的权重矩阵,B’为输入层与隐藏层之间的偏置矩阵, 为编码器的神经元激活函数。训练过程中,各层DAE通过最小化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之间的重构误差来实现特征学习,利用梯度下降算法不断调整网络权重和偏置,降低重构误差,重构误差可表示为: 由于降噪训练的引入,SDAE在特征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正则化效果,有助于减少过拟合的风险。此外,在数据集较大、特征复杂的情况下,SDAE通过逐层学习数据的层次结构,能够获得更好的泛化能力。4 算法测试4.1 测试用例注:(1)用例中denoised_evaluate()函数见”信号处理基础之噪声与降噪(二) | 时域降噪方法(平滑降噪、SVD降噪)python代码实现“(2)用例仅为简单示例,复杂网络需读者自行编写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tensorflow as tffrom tensorflow.keras import layers, models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import matplotlib# 生成示例数据n = 500 # 生成1000个点的信号t = np.linspace(0, 30*np.pi, 500, endpoint=False)s = np.cos(0.1*np.pi*t) + np.sin(0.3*np.pi*t) + np.cos(0.5*np.pi*t) + np.sin(0.7*np.pi*t) # 原始信号s = np.tile(s, (n, 1)) # 复 制为多个样本r = 0.5 * np.random.normal(0, 1, s.shape)y = s + r # 加噪声# 建立堆叠自编码器模型input_signal = layers.Input(shape=(500,))encoded = layers.Dense(256, activation='relu')(input_signal)encoded = layers.Dense(128, activation='relu')(encoded)decoded = layers.Dense(256, activation='relu')(encoded)decoded = layers.Dense(500, activation='linear')(decoded)autoencoder = models.Model(input_signal, decoded)autoencoder.compile(optimizer='adam', loss='mse')# 训练模型,不使用验证集h = autoencoder.fit(y, s, epochs=50, batch_size=32, validation_split=0.2)# 使用模型进行降噪denoised_signals = autoencoder.predict(y)# 降噪评估value = denoise_evaluate(s[0], r[0], denoised_signals[0])print(value)# 可视化结果fig = plt.figure(figsize=(16, 9))plt.subplots_adjust(hspace=0.5)plt.subplots_adjust(left=0.05, right=0.98, top=0.95, bottom=0.05)font = {'family': 'Times New Roman', 'size': 16, 'weight': 'normal',}matplotlib.rc('font', **font)plt.subplot(3, 1, 1)plt.plot(t, s[0], linewidth=1.5, color='b')plt.title('pure signal', fontname='Times New Roman', fontsize=20)plt.subplot(3, 1, 2)plt.plot(t, y[0], linewidth=1.5, color='r')plt.title('noised signal', fontname='Times New Roman', fontsize=20)plt.subplot(3, 1, 3)plt.plot(t, denoised_signals[0], linewidth=1.5, color='g')plt.title('SDAE', fontname='Times New Roman', fontsize=20)# 绘制损失曲线plt.figure(figsize=(10, 6))plt.plot(h.history['loss'], label='训练损失', color='b')plt.title('训练损失曲线', fontname='Simsun', fontsize=20)plt.xlabel('Epoch', fontname='Times New Roman', fontsize=20)plt.ylabel('Loss', fontname='Times New Roman', fontsize=20)plt.show()4.2 降噪结果降噪结果如图4所示。图4 降噪结果损失曲线如图5所示。图5 损失曲线 4.3 降噪指标降噪指标如表1所示。表1 降噪指标 5 参考文献[3] Vincent P , Larochelle H , Bengio Y ,et al.Extracting and Composing Robust Features with Denoising Autoencoders[J]. 2008.DOI:10.1145/1390156.1390294.[4] 王亚伦,周涛,陈中,等. 基于堆叠式降噪自动编码器和深度神经网络的风电调频逐步惯性智能控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23,57(11):1477-1491. DOI:10.16183/j.cnki.jsjtu.2022.157.来源:故障诊断与python学习

有附件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