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以创造价值为目的。但很多人会误用这个原则,会阻碍创新的发展。而产生误解的原因,是对价值的片面认识。所以,这个问题必须说清楚。
技术的价值包括很多种。不仅包括直接价值、短期可见的价值、容易衡量的价值、确定性发生的价值,也包括间接价值、长期价值、潜在价值、不容易衡量的价值、随机发生的价值。如果看不到后面这些价值,就不容易发现有价值的创新机会,容易导致急功近利。
许多技术的意义之所以大,就是因为它们具有间接、长期、潜在价值。比如,工具型的技术。发明工具所获得的价值,是直接价值;使用工具所产生的价值,是间接价值。间接价值往往比直接价值大很多。从铁器的发明,到蒸汽机、电动机、芯片、计算机、工业软件、乃至工业互联网,其实都可以看成间接创造价值。从这种意义上说,科学发现的意义就在于间接创造价值。
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某一步的技术进步,常常为后续的技术进步创造条件。这种情况都属于间接价值。在我看来,如果用得好,数学模型、工业互联网平台,都具有间接价值的特点。不久前,我在中国冶金报上点评了一个项目。点评的重点是:这个技术本身的直接价值相对较小,但它能带动管理水平的提升,间接价值非常大。
曾经有人对我说:科技企业一般要提供两种产品。一种是高价值且免费的、一种是高价值且高价的。这个观点是非常有道理的:高价值且免费的,能够为企业带来客户和关注度;高价值且高价格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对企业来说,高价值且免费的产品能为企业带来潜在价值,然后通过高价值且高价格的,为企业带来直接价值。许多商业模式,都需要这样的转化。如果没有潜在价值,也就没有办法转化。
涉及到政府和国家时,间接和潜在价值的重要性更大。我们花了很大的代价,开发出一个产品。这个产品本身或许不挣钱。但国外的类似产品就会因之而降价,从而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价值。地方上修一条地铁可能是赔钱的,但地铁带来的交通便利和土地升值,可能会给地方上带来比地铁投资大得多的效益。
有些项目需要适度超前地研究,短期内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但研发过程是需要时间的,适度超前会带来先发优势。当外部条件成熟时,就便于获得竞争优势。当然,具体是不是划算,需要内行来判断。
创新就像挖金子。直接创造价值的项目就像露在地面上的金子,容易发现和获取。但久而久之,直接价值大的项目往往会越来越少,剩下的往往是价值不大的小项目。这就是“急功近利”的结果。所以,创新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往需要“挖掘地下的金子”,去关注这些具有长期价值、潜在价值、间接价值的项目。所以,企业创新在起步阶段可以重视直接、短期、显性价值,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能过度坚持这些了。企业创新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一定需要关注潜在、间接和长期价值。要建设所谓的世界一流企业,就要明白这个道理。
我国有些企业在衡量经济效益时相当“务实”。只计算那些短期内算得清的价值。这看起来有道理,但其实会阻碍创新的发展。所以,这样的“过度务实”压制了具有长期、间接和潜在价值的项目,对创新是有害的。
但为什么有些企业会“过度务实”呢?我发现:这其实与我国的学风有关。我国科技界很多人的风气很差。如果标准不严,他们就会吹牛吹得太大,价值估算水分太多。我曾经大体计算过:如果报科技奖项目效益都是真实的,这些效益可能超过国家GDP的增长。于是,会吹的才能得奖。
有些企业被这种吹牛的人吓怕了,从而把标准制定得太严了。由此可见,牛吹得太大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