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看了1.5h的通信原理。我想,虽然1.5小时的时间看的东西,不足以支撑一篇文章,但是我可以积少成多,不一定一天成一篇,可以每周产一篇。这样也不错。
今天看了连载10~连载14。看到连载14的时候,上面有一个matlab画的e(jwt)的三维图。
看着这三维图,很想自己也画一个,但是原文没有提供matlab源文件,当然也有可能是在其他地方,没有找着。
就有点纠结,光看老师的这个图,也能理解的七七八八了;然后自己对matlab也不熟,感觉也无从下手;总之,就不太想动手画。
但是,在纠结了几分钟后,我打开了matlab。搜索了一下plot()函数的help文档,然后又看到了plot3()函数,发现就是画三维图的函数,再结合一下软件自带的例子,没想到很快就画出来了。
着实小开心了一下,这就是本来预期是画不出来的,然后没想到画出来了,结果超出预期,然后就开心。所以放低预期,是一个保持心情的好方法。
(2)
不是想着做板级部件设计的课程嘛。我队友说,你先花两个月时间,把这些课程做出来,这样就会有点收入;然后就可以全身心的去搞芯片设计了。
我听着,觉得也对。但是,内心总是隐隐的有一点抵触。
如果,我只是用我现有的知识,去做这个课程的话,应该会很快,两个月的时间应该是够的,就当在做一个项目。但是,这样我本身的技术能力又有多大的提高呢,和我正常上班的时候,又有啥区别呢?
后来一想,芯片级的部件设计,板级的芯片设计,虽然具体电路实现不一样,但是整体概念还是一样的。我可以以这个板级部件设计课程为目标,同时吸收两方面的知识,然后再融合一下,充实课程内容的同时,正好也能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
文章正文
对于射频人员来讲,最熟悉的可能就是S参数了。但是除了S参数之外,其实还有其他很多网络参数。
在说这些网络参数之前,先做一个通用n端口网络的定义,如下所示。
定义:
入射电压Vn+;
反射电压Vn-;
入射电流In+;
反射电流In-;
参考平面为tn。
如下图所示。
假设所有端口的阻抗都是相等的,为Z0,则端口n处的总电压和总电流,如下式所示。
① Y参数
多端口的Y参数矩阵,表征的是每个端口总电流与总电压之间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测量Y参数时,需要Vk=0,也就是说需要端口处于短路状态。
② Z参数
多端口的Z参数矩阵,表征的是每个端口总电压与总电流之间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测量Z参数时,需要Ik=0,也就是说需要端口处于开路状态。
并且,Z参数和Y参数互逆,如下式所示。
③ H参数
表征双端口时,还有H参数。H参数,表征的是电流电压组合之间的关系。
④ G参数
表征双端口时,还有G参数。G参数,表征的也是电流电压组合之间的关系。
在多端口网络中,端口电流和电压之间会有很多可能的组合,所以H参数和G参数,一般只在两端口网络中使用。因为两端口网络,只存在两种组合,分别为[V1 I2]和[I1 V2]。
⑤ ABCD参数
还有一种网络参数是ABCD参数。
大多数射频电路,会包含一系列两端口网络的级联,如果采用ABCD参数来描述这些两端口网络的话,能够大大简化电路分析。
ABCD参数的定义如下所示,它把输入端口的电压电流与输出端口的电压电流联系起来了。
但是文献[1]和文献[2]中的定义稍稍有些不同,不同点主要在I2的负号上。
个人比较倾向于文献2的结果,要不然,ABCD矩阵的级联,就算不出来下图的结果了。
而变成:
不知道网络那边的你,观点是否不同?
参考文献:
[1] Sorin Voinigescu, High 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s
[2] David M. Pozar, Microwave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