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推动创新不能靠造新词

8月前浏览192

最近制造业又出新词了。说实话,我对新词特别反感。我甚至认为:喜欢新词的人,往往都是肚子里没有货的、也不是真正干事的人。因为没有本事,才以造词为能;因为不懂创新,所以才造新词装点门面。不过,这些造词专家的社会活动能力往往特别强大、话语权特别强。他们的观点往往可以直达天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会说的不会干,会干的不会说。一旦新词从上之下传达下来,就变成了政治任务,也就不便我们妄议了。但遗憾的是,几乎每一轮的新词,都会导致泡沫、导致形式 主义、导致新一轮资源的浪费,导致瞎折腾。  

我为什么不喜欢新词?因为对新词过于强调新的地方,往往不符合科技发展的规律、割裂了科技发展的过程。科技发展有几个规律:  

日光之下无新事,创新不必过于强调新颖性。几乎所有的创新思想都是前人曾经想到过的、甚至尝试过的,但受制于现实条件难以成功。当条件具备后,有些技术自然就会走向成功。现代企业创新,往往与工程思想结合。和工程思想结合,技术层面就会强调继承性。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往往也需要偏重技术继承性,有一定的路径依赖。  

伟大的创新往往不是出现在聚光灯下面。这些创新,往往出现在一些特殊的场景下,一些人们关注不到的地方。“群众运动”是不可能产生创新的。我经常谈起GE的一位老专家谈3D打印时的观点:一对夫妻9个月可以生出一个孩子。如果你想加快速度,找来3对夫妻,希望3个月生出一个孩子,那是不可能的。具体的技术创新往往都有特殊的切入点。非专业的领导指导越多,方向偏差往往就越大。  

现实的创新,往往是在追求极限质量、效率、成本、安全性、能耗等指标的过程中产生的。“凡人畏果、菩萨畏因”。追求高质量、高效率就是“因”,创新的成功是“果”。只要不断地追求质量、效率、成本,创新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反之,就会“为创新而创新”,做出许多奇葩的“成果”。这些“成果”可以让“砖家”成名,却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我们推进创新,首先是要学会尊重创新的客观规律。我写《知行:工业基因的数字化演进》就是这个初衷。数字化技术通过重构人机关系来发挥机器的优势,促进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标准化程度的提高、促进协同共享和知识复用。这个时候,高层领导最好不要指定下面去做那个具体的技术(比如人工智能)。现实中,满足领导要求和满足实际要求往往是矛盾的。领导适合做的,是提高质量、安全、排放等标准,做好监管、奖优罚劣就可以了。  

创新的成功以经济成功为目标和标准。现实中,往往需要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产生经济性。在这个过程中,资源共享、知识复用特别重要。其实,高科技产品的本质往往就是知识以产品为载体的复用。这两点都要基于市场的逻辑,垄断则是创新之敌。然而,如果国企都搞大而全,所有事情都自己干而不是交给市场,就形不成市场;如果地方政府过度干预、就无法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也会导致市场的萎缩。市场消失或萎缩了,创新型企业就很难生存下去。大领导如果想有参与感,就应该去做些有利于市场发展的工作,而不要在技术层面指手画脚。  

在我看来,要推进技术创新,政府要管住自己的手,大领导也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少一点参与感。你少造点新词,下面就少一点折腾,才有利于我国创新事业的发展。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人工智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3-03
最近编辑:8月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2粉丝 11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