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关注·聚焦主业 提升发展质量 吉林化纤集团上半年实现生产经营双过半目标

3月前浏览59


今年1-6月份,吉林化纤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48.68亿元,销售收入56.67亿元,分别实现年度目标的53%和52%。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均实现“时间过半,目标任务过半”的双过半阶段性目标。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市场需求增长乏力、要素成本上涨以及纺织行业两级分化加剧的困难和挑战,吉林化纤集团精准研判形势,聚焦主业升级,围绕“提质、提速、提产、提效”攻关深挖内潜,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上半年,实现产品产量23万吨,超过年目标的50%,产销率始终保持100%。其中,纤维直接出口3.2万吨,出口创汇1.096亿美元,同比增长6%。

通过提质提速持续提升市场竞争优势。人造丝通过“匀质化”、“细旦化”技术改造,实现产品质量稳步提升,高端“白金马”品牌人造丝、超细旦产品供不应求,上半年提质增益489万元。通过纺丝机提速改造,提升单条生产线运行效率,不断扩大竞争优势。上半年,完成人造丝产量3.16万吨,同比增长6%,其中,直接出口1.35万吨,同比增长12%,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34%和36%。

碳纤维原丝提质、提速攻关深入推进,25K产品接近T700级水平,已经替代进口,更成为风电巨头丹麦维斯塔斯风电叶片的专供 产品。48K大丝束批量生产并走出国门。上半年,碳纤维原丝实现销量4800吨,同比增长20%。3条原丝生产线提产扩能后,增加产能4000吨;碳化生产线通过提升纺速、增加锭位,生产效率提高了67.4%。上半年,实现碳丝销量1000吨,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

差别化产品开发及市场化提升贡献率。上半年,腈纶产品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和多种不利因素,差别化率达到37.2%。通过生产线调整,不断扩大染色纤维、抗起球纤维、大有光纤维、扁平纤维产能,高收缩、高强腈纶产量同比增加43%和230%,差别化腈纶产品市场化放量明显。天竹纤维大力推进二次差别化产品开发,市场化应用成效显著。上半年,竹丽尔彩色竹纤维销量同比增长46%;艾维销量同比增长51%;原生态竹纤维销量同比增长73%。

“三早”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上半年,吉林化纤集团项目建设任务按计划顺利完成,1万吨高性能差别化人造丝项目、2号2000吨大丝束碳纤维碳化项目均实现一次试车成功,为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提升发展质量打下基础。

企业管理日臻完善。年初以来,公司更大力度地加强成本管控,深入开展“人人为节约1%做贡献活动”,在全公司、全过程开展工艺、操作、管理ECRS(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分析优化活动,持续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全员成本核算、全过程劳动竞赛活动,有效地提升了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同时,企业多年来以创新为引领,加快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管理经验也得到国家、省、市的高度关注。6月28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和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吉林化纤集团管理创新经验交流推广现场会成功召开,向参会的300余名全国优秀企业代表展示了吉林化纤集团60年来的经营管理创新经验和发展成果,得到了参会领导和来宾的广泛好评,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管理创新再起步,发展质量再提升。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纺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7-24
最近编辑:3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22粉丝 30文章 3739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发展·我国高性能纤维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本文摘要:(由ai生成)高性能纤维在汽车轻量化、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中国在产业化技术、产品品种质量、市场化应用等方面取得快速发展。国家出台政策支持产业发展,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市场规模稳步发展。但产业集中度低,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配套能力不强,国际竞争力亟待提高。中国高性能纤维产业需加强自主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高性能纤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不可或缺的战略性新材料。近年来,我国高性能纤维在产业化技术、产品品种质量、市场化应用等方面取得快速发展,高性能纤维已成为制造业提升的新动力,全面渗透到汽车轻量化、航空航天、风力发电、国防军工、土木建筑、船舶缆绳等领域。 1发展现状1.1产业发展环境良好为突破高性能纤维产业技术瓶颈、缓解产业供需矛盾、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国家层面出台一些列产业发展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和空间。国务院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指出,要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重大技术开发,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先进结构材料。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将高性能纤维作为化工新材料创新发展工程之一。《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中也提出将进一步提升与突破高性能纤维重点品种关键生产和应用技术,拓展高性能纤维作为战略性新兴材料在先进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航天装备、海洋工程和电力等领域的应用。高性能纤维的科技攻关、产业化及重点市场开拓也被列入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国防科工委和总装备部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防军工用重点技术和产品给予资金支持。 1.2技术装备水平提升 依托良好发展环境的支撑和引导,高性能纤维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快速提升。碳纤维干喷湿纺工艺技术难关和高强高模碳纤维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原丝生产工艺更加多元化,高端产品品种逐步丰富。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国内首条千吨级T800碳纤维生产线实现投产,吉林化纤集团攻克低成本大丝束碳纤维(48K)生产技术。高强高模聚酰亚胺纤维制备技术取得新进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超高强、高模、细旦纤维及新一代纤维专用树脂实现新突破,技术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烟台泰和千吨级对位芳纶工程化项目突破了关键技术装备,率先在国内生产出高强型对位芳纶长丝,形成了系列产品。 1.3产品质量显著提高 高强型、高模型对位芳纶产品实现国产化,且高强型对位芳纶与国外Kevlar49、Kevlar129产品水平相当,并在个体防护装备上完成应用验证。碳纤维产品已开发出多个系列和牌号,系列化程度发展到高强高模系列、高强中模系列、高强系列等,初步实现T300级和T700级碳纤维产业化规模生产,其中T300级碳纤维系列性能基本达到国际水平。我国创新开发的湿法纺丝T700级碳纤维产品已应用于航空领域,T800级处于工程化研制阶段,T1100级高性能碳纤维已突破关键制备技术。我国高性能纤维产品的质量、系列化、差别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1.4市场规模稳步发展高性能纤维各细分领域市场保持稳定。碳纤维2017年国内产量约7000t,较2016年的4600t有大幅提升,2017年我国碳纤维实际用量增长到约2.2万t,碳纤维企业销售额超过20亿元,国内市场对碳纤维的需求仍保持增长。从应用市场来看,我国体育休闲领域的碳纤维用量超过1万t/a,居各应用领域首位,风电领域碳纤维用量增长迅猛,超过3000t/a,建筑补强和压力容器领域碳纤维用量也分别超过1600t/a和1000t/a。国内间位芳纶和对位芳纶行业发展总体保持平稳,间位芳纶产品应用仍以过滤材料和防护材料为主,对位芳纶主要由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泰和新材和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3家企业保持正常生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绳网领域、手套领域、民用市场等保持增长态势,手套领域仍以出口为主。 2存在问题高性能纤维技术和生产一直被日本、美国和欧盟国家等所垄断,我国高性能纤维产业虽然取得快速发展,但高强度、高模量及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重要领域所用高性能纤维依然长期依赖进口。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性能纤维产业在产业化技术装备、品种类别、标准检测、应用推广、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尚有较大差距,产业整体处于由“由研究试制型”向“规模产业型”突破发展的关键窗口期,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产业化产品类别少、产能分散、技术装备相对落后、产品性能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等问题。 2.1产业集中度低,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我国高性能纤维产业发展缺乏合理布局,多个高性能纤维品种出现产能一哄而上的局面,行业准入标准不高,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生产规模较小的现象,生产企业多且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不利于产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影响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不利的发展环境使得行业基础、体系研究相对薄弱,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专业管理人才相对匮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明显不足,大规模高效低成本产业化核心技术仍未完全突破,高性能纤维产品“质次价高、不好用”。 2.2产业配套能力不强,产需衔接不紧密目前我国高性能纤维产业链不完整,关键装备、重要原材料和配套材料以及检测评价环节薄弱。我国大多数高性能纤维生产企业只关注生产环节,在标准化、监测评价方面缺少技术支撑和专业化管理机构,下游使用规范、法规认证、数据库与标准等也未建立,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设备在生产效率、稳定性上存在较大差距,制约产品档次提升。产业配套支撑能力的不足,不利于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也成为阻碍我国高性能纤维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高性能纤维跨领域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尚未形成,下游认知度和产业链话语权有待提高,市场应用拓展困难,大多数应用行业缺乏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设计-评价-验证能力,“不会用、用不好”问题突出。 2.3补短板仍需加快,国际竞争力亟待提高我国高新能纤维上下游领域标准规范不协调,制造与应用技术衔接不紧密,导致无法形成纤维开发推动和应用推广拉动的双向互动作用,高端产品仍存在结构性缺失和短板。此外,行业对品牌的培育和推广认知不足,对终端消费领域引导和服务能力较弱,参与国际标准化程度不高,同类产品进出口的价格差距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制约了行业在“2个市场”的共同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品种覆盖面最广的高性能纤维生产国,但我国高性能纤维产业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开发、基础研究、市场应用协同性不够,在高品质性能产品和规模化应用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掌握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局势是我国高性能纤维发展的当务之急。参考文献:商龚平,马琳.对我国高性能纤维产业发展的思考[J].新材料产业,2019(01):2-4.来源:新材料新能源在线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