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聚焦·碳纤维地铁列车亮相 透明车窗可上网

5月前浏览292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25日,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开幕,中国中车发布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可减重13%、节能15%,具备无人驾驶等智能功能,车窗可上网。北京地铁正测试人脸识别检票闸机,进站用时不到1秒。全国35城已开通地铁,总长度超5700公里。

25日,“下一代地铁”CETROVO列车亮相,车厢内透明显示车窗可以上网。

  25日,北京地铁正在进行测试的人脸识别检票闸机。

  25日上午,“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在京开幕,一批前沿轨道交通科技成果亮相,中国中车发布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和北京地铁正在进行测试的人脸识别检票闸机吸引了不少参观者。

  据主办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介绍,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共有35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85条,总长度5700余公里。其中,北京市轨道交通客运量最高,达到38.5亿人次。

  地铁3号线实现全自动驾驶

  25日,中国中车集团旗下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洲所”)发布全自主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信号系统。目前,这套系统支持最小90秒的发车间隔,停车精准度能达到99.999%。CBTC信号系统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行的中枢控制系统,是基于现代控制、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大型分布式实时控制系统,堪称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大脑”和“神经系统”。

  据中车株洲所时代电气总经理刘可安介绍,今年5月,由中车株洲所提供CBTC信号系统的长沙地铁4号线成功开通试运营,刷新不足17个月工期开通试运营的“行业速度”。应用中车株洲所研制的全自主CBTC后,长沙地铁4号线列车的运行效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其中系统支持最小90秒的发车间隔,列车出入车辆段时间提升到100秒以内,停车精准度能达到99.999%。

  此外,中国通号控股企业——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也发布“面向智慧地铁的全自动运行2.0系统”。据介绍,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北京地铁3号线就将使用这套系统中的部分功能,实现全自动驾驶。目前,3号线已全线开工建设,预计2021年12月开通试运营。

  碳纤维列车减重13% 平均能耗降15%

  25日,中车四方公司还首次面向国内观众展出了更轻盈节能的“下一代地铁”列车CETROVO。其车体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并采用构架等轻量化技术,同时,还具备无人驾驶、智能空调、主动运维等多项功能。目前,这一型号的列车正在广州进行厂内测试。

  近十几年地铁列车越做越轻,从最初的二十余吨压缩到现在的七八吨。与采用钢、铝合金等传统金属材料的列车相比,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CETROVO地铁列车整车减重13%。经测算,在多项节能新技术的配合下,平均能耗降低15%。

  在智能化方面,该列车具备无人驾驶、智能空调、智能照明、主动运维等诸多功能。步入CETROVO列车车厢,首先看到的是一体模块化的司机室:司机室与客舱融为了一体,乘客可以站在车头处,零距离感受地铁列车行驶中的速度感。“下一代地铁”列车具有无人驾驶能力,为了应对突发 情况,司机室仪表台前方设有备用升降屏,随时可切换成手动驾驶模式。

  列车两侧还安装有透明显示车窗,它还是可以连接互联网的触控式电脑,能实现虚拟场景、浏览网页、查询线路等网上服务、媒体播放、广告呈现等多种功能,同时具备自动清洁与隔热功能。

  相较于以往地铁列车“直吹式”出风口,CETROVO列车车厢的出风口设置得更加分散,呈环形分布。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列车安装有智能空调,可以根据设定温度自动调节,以确保乘客体感温度舒适。

  ■ 记者体验

  刷脸进站 用时不到1秒

  在“北京地铁”展区,北京地铁正在进行内部测试的人脸识别检票闸机首次面向公众亮相。记者体验后发现,相较于刷卡、刷手机进站等方式,“刷脸”进站效率更高,平均用时不到1秒。

  在展区中,放置有两台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检票闸机。其中一台组合式设备下方为传统闸机,上面装有比手机略大的人脸识别设备;另一台是一体化设备,外观类似于机场自助验票机。

  据了解,人脸识别设备正在轨道交通机场线进行小范围内部实验。据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测试主要是验证照片库的精确度,在确保扣款成功率稳定的前提下,才会在全路网铺开。

  记者体验发现,为了实现“刷脸”进站并有效扣费,需要将用户的面部信息、身份信息与乘坐地铁的支付账户进行绑定,待系统核验成功后,闸机门将自动开启,人脸识别设备的屏幕上会弹出绿色的小笑脸,上面还标注有进站者的姓名。

  未来北京地铁有望通过生物识别等方式进站乘车。目前身份验证的“生物识别”技术主要包括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声音识别等,而人脸识别技术在地铁中更容易实现。

来源:新京报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复合材料轨道交通电力通信自动驾驶材料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7-24
最近编辑:5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29粉丝 40文章 3779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用途·军用舰船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本文摘要:(由ai生成)碳纤维作为国防军工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资,广泛应用于海军舰艇的多个部件,如上层建筑、螺旋桨、桅杆和推进轴等,以减轻重量、提高性能并降低总体成本。尽管成本高,但碳纤维在海军舰艇上的应用正逐步扩大,并有望在更大舰艇和关键部件上实现更广泛应用。碳纤维的发展国防军工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资,属于技术密集型的关键材料,碳纤维产业也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极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是大型整体化结构的理想材料,在军用飞机、军用舰船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图1:碳纤维军用舰艇) 1、碳纤维上层建筑   60年代中期以来巡逻炮艇上的炮艇甲板室就开始采用复合材料,70年代早期,猎雷艇的上层建筑也开始采用复合材料。芬兰皇家海军的快速巡逻艇Rauma的上层建筑也采用复合材料夹层结构,船体采用铝合金。 与钢和铝相比,碳纤维上层建筑存在很多缺点,如制造成本高,因为其和钢甲板的连接处花费昂贵,对于中型护卫舰来说,上层建筑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代替钢会给建筑成本增加50%—150%,尽管如此,许多舰船制造者和海军已开始接受更高的制造成本,因为可以节省使用周期成本,从而降低总体成本。 2、碳纤维螺旋桨   海军舰艇的螺旋桨材料一直以来都是镍铝铜合金,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加工复杂叶片时花费高,叶片容易疲劳产生裂纹,声学阻尼性相对较差,振动时会带来噪音等等。因此海军设计者们不得不考虑其它材料,最引人注目的材料是不锈钢、钛合金以及碳纤维。  碳纤维螺旋桨系统的设计和性能高度机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未见公开发表。不过众所周知,碳纤维叶片中的纤维可以承受主要的水动力和离心力。目前大批海军舰艇安装了碳纤维螺旋桨,如登陆舰和扫雷艇,此外碳纤维螺旋桨也用在鱼雷和小型船只上。 3、碳纤维桅杆   20世纪60年代复合材料首次应用在桅杆上。传统的钢桅杆采用开放式结构,突出在外,会干扰本舰的雷达和通讯系统且易于腐蚀。美国海军于1995年着手研制先进全封闭式桅杆/传感器系统(AEM/S),整个结构高28m,直径达10.7m,是美国海军舰艇上最大的碳纤维水上结构。 4、碳纤维推进轴   在减轻船体重量的趋势中,推进系统的动力传输部件的减重也提到了议事日程。典型的是在2或4台高速柴油机通过减速齿轮箱驱动喷水推进器的高速船上,无论柴油机与齿轮箱之间,还是齿轮箱和喷水推进装置之间的距离都缩短了。  尤其是在双体船狭小的空间里要求错落布置4台柴油机,前部柴油机中发出的功率必须通过后部的柴油机传输出去。因此,这就要求配备重量最轻、部件最少的传动装置。而采用由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驱动轴,能够轻而易举地达到减轻传动部件重量的目的。 5、其他部件   许多海军正考虑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在武器外罩和甲板防护板上,及作为导弹冲击遮护板,以免受高速射弹和榴散弹的冲击;还有一些专家正在研制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在舰舱壁、舱门以及甲板等部件中。   目前,碳纤维在海军舰艇上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大部分已经成熟的技术仅应用于相对较小的海军舰艇,例如护卫舰、巡逻艇、MCMV等,或一些大型舰艇的非结构、非关键性部件。挪恩复材也在积极研究碳纤维在军工领域的应用,曾为某军工研究所研制碳纤维军用运输箱与通讯雷达机箱等产品,并成功通过验收。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海军舰艇上的应用必将日益成熟,应用范围也将越来越广。来源:挪恩复材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