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航空航天·热塑性预浸带持续在航空航天复合材料领域展现潜力

6月前浏览1388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Web Industries专注于热塑性预浸带的分切服务,服务于航空航天、城市空中交通和军事市场。热塑性预浸带因其高韧性、可回收性、OOA加工能力和室温储存等优势而受到关注。公司擅长将高性能PEEK、PEKK和PAEK热塑性预浸带裁剪成特定形状,满足客户需求。尽管面临材料成本和生产一致性挑战,热塑性材料的加工灵活性和定制性为航空航天结构制造商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Web Industries 报告说,由于热塑性预浸带的灵活性和优势,他们在几个航空航天市场中增加了研发活动。

据说,随着商业规模的热塑性复合材料生产的成熟,材料一致性和均匀性的改进提高了产量并减少了质量保证测试负担。此处显示的是热塑性复合材料切缝带的宽度测试。 

航空航天方面的努力不一定会效仿,至少对于 Web Industries而言,这是一家为各种客户应用提供热塑性预浸带分切服务的公司。据称,航天、航空、城市空中交通 (UAM) 和军事领域的研究工作一直在全力以赴,以实现下一代飞机——复合材料,特别是热塑性预浸带,已经其中许多努力的关键。

当然,热塑性预浸带并不新鲜,但过去几年中,他们的兴趣增加了,特别是对商业航空航天和其他高性能应用。与热固性预浸带相比,热塑性复材具有诸如更高的韧性、更容易回收、能够在热压罐 (OOA) 外加工以及可在室温下储存等优点。

Web Industries处于热塑性复材开发和应用的前沿,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多种格式化功能,包括将供应商提供的热固性和热塑性预浸带切割成不同的形状和格式,以满足特定客户的要求。凭借位于美国和欧洲工厂的预浸带分切生产线,Web 的能力包括格式化高性能聚醚醚酮 (PEEK)、聚醚酮酮 (PEKK) 和聚芳醚酮 (PAEK) 热塑性预浸带,它们最常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用于二级航空结构的TP预浸带——以及来自一级结构的挑战

目前,热塑性预浸料中的大多数航空结构活动都集中在二级结构上,例如夹子、检修面板或子结构,而机翼和机身等飞行关键的主要结构是用热固性复合材料或金属制成的。

热塑性预浸料可以针对各种自动化制造技术进行格式化,包括用于AFP的绕线切割预浸带带、用于 ATL 的垫绕预浸带和用于增材制造的绕丝。

“很多挑战都与风险管理有关,”相关人员说,而且部分问题历来是供应商提供的热塑性预浸料日益增长的痛苦。热塑性材料不如热固性胶带成熟。据侯说,虽然热固性胶带已经有数十年的大批量生产规模和完善的经验,但热塑性材料在大批量生产的自动化流程中的使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然而,Web Industries 与各种复合材料供应商合作,相关人员说,过去几年,整体材料的一致性和规模有了很大的提高。他说,如今材料的宽度、长度、厚度、纤维张力和树脂均匀性都更加一致且质量更高。

制造更大的热塑性主结构的另一个阻碍因素是热塑性材料往往比热固性材料更昂贵。“如果没有整体成本优势,它就不会被更广泛地采用,”研究人员指出协作和技术帮助对于帮助降低流程成本至关重要。“当每个人从项目的早期阶段到结束都协同工作以实现共同目标时,我们可以实现更好的解决方案。”

工艺灵活性和材料定制

总体而言,研究人员认为热塑性胶带现在和未来都有很大的潜力和不断增加的动作,灵活性是客户的主要转折点之一。

目前,热固性预浸带主要限于自动纤维铺放 (AFP),受到热压罐固化和储存温度要求的限制。研究人员说,热塑性复材可以实现更灵活的工艺方法以及 OOA 加工,包括用于自动铺带 (ATL) 的带格式和用于增材制造的长丝。

据 Web Industries所说,商业规模的格式化和供应链解决方案对于为航空结构制造商提供支持预计的行业建造速度所需的热塑性切割预浸带至关重要。

热塑性预浸料也可以针对特定应用进行定制。据侯说,最终用户希望将材料与每个应用程序相匹配。他说,由于热塑性塑料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可以为特定部件开发特定格式,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材料使用率并降低客户的下游成本。由于 UAM、太空和军事是高度活跃的领域,相关人员指出,活动是针对每个项目而不是每个飞机项目量身定制的。

相关人员表示,针对特定应用对热塑性材料进行格式化也有助于减少浪费。在航空航天工业中,购买飞行比,即原材料与成品质量的比率,是一个关键问题。目标是使购买与飞行的比率尽可能接近 1:1,这意味着几乎没有废料。相关人员指出,为正确的应用提供正确格式的正确材料可以大大减少浪费。他说,在航空航天工业中,30% 的浪费是“非常普遍的”,要使浪费低于该水平,需要各方通力合作。

“将材料与工艺结合起来至关重要,”相关人员补充道,“热塑性预浸带正在成为航空结构制造商的一种可行解决方案。”


来源:复材网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复合材料航空航天增材材料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6-19
最近编辑:6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29粉丝 40文章 3779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武器装备·碳纤维复合材料炮管管身的制造技术

本文摘要:(由ai生成)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迫击炮身管轻量化,内衬层隔绝高温火药燃气,外层纤维层承担载荷。试验表明,高模量碳纤维增强层可提升承压性能,内衬更薄,轻量化效益高。铺层顺序对承压性能影响小,而适当提高缠绕张力可提高承压性能,但过大张力会降低性能。现代战争具有的突发性、速决性和多维性特点,使得武器装备的灵活机动、快速部署能力成为抢占先机,赢得胜利的关键条件。迫击炮作为一种支援和伴随步兵作战的有效压制武器,在现代战争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我军现役迫击炮的身管绝大部分仍采用炮钢材料,战斗全重较大,携行不便,身管作为迫击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量约占总重的一半,亟需进行轻量化改造。例如,美国贝尼特实验室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身管技术进行了深入探索,相继开发了105mm加农炮身管和120mm坦克滑膛炮身管。英国某型超轻榴弹炮复合身管,以高模量碳纤维作为纵向层,以中模量碳纤维作为环向层,采用高拉张力工艺,将碳纤维束缠绕在钢制内衬上,获得了强度和刚度可同时比拟原身管的轻质复合身管,榴弹炮总重从4.08t降至2.27t,减重达40%。 与传统的金属材料相比,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高、耐腐蚀、破损安全性好、疲劳寿命高及可设计性好等优点,在轻量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将其用作迫击炮轻量化身管的主要材料。但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密闭性、耐磨性和抗烧蚀能力较差,所以根据迫击炮身管的受力特点,复合材料身管设计可采用两层结构:内层为内衬层,可选用炮钢或钛合金等金属材料,主要起到隔绝高温火药燃气,提供密封环境,避免弹体直接接触纤维层;外层为纤维层,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缠绕,外部纤维层承担大部分载荷,保证身管满足强度要求,在内衬和纤维层之间采用隔热橡胶进行隔热。为进一步探索采用不同碳纤维对身管承压性能的影响,分别对采用T300、T700和M46等级碳纤维缠绕的复合圆筒进行水压试验,T300、T700和M46等级碳纤维复合身管的最终爆破载荷为48MPa、63MPa和81MPa。T700试样与T300试样相比,其模量相同,因此内衬屈服载荷近乎相同,这与NOL试样的实验结论一致;而T700试样的强度高于T300试样,因此对于复合圆筒最终爆破压力,T700试样大于T300试样,复合碳纤维强度越高,爆破压力越高的规律;M46试样的强度介于T300和T700试样中间,但拉伸模量约为T700和T300试样的两倍,M46试样的内衬屈服载荷约为31MPa,爆破压力高达81MPa,远高于T300和T700试样。以内衬材料的弹性模量为标准,外部纤维层的弹性模量越高,则纤维层承担的载荷越多,相同载荷下内衬的应力更低,内衬的屈服载荷就越高,越能凸显碳纤维高强的优势。因此用高模量碳纤维做外部增强层,内衬厚度可以做得更薄,轻量化效益更高。 不同的铺层顺序同样会对迫击炮身管最终的承压性能带来一定影响。为了研究铺层顺序对承压性能的定量影响,采用相同尺寸同种内衬材料和T300等级碳纤维,分别采用两种铺层顺序进行迫击炮身管的缠绕,并进行对比水压试验,两种铺层顺序的应变-载荷曲线基本重合,爆破载荷分别为48MPa和47.5MPa。由此可见,铺层顺序对身管静态承压性能的影响较小。为了研究缠绕张力对迫击炮身管最终承压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30N、50N、70N、90N的缠绕张力进行迫击炮身管的缠绕加工,并对不同缠绕张力的迫击炮身管进行了承压试验,其爆破压力依次为48MPa、49MPa、49.5MPa和43MPa。可见缠绕张力在70N之前,随着缠绕张力的增加,复合圆筒的爆破压力逐渐升高,当缠绕张力为90N时,承压性能显著降低。这是由于适当地提高缠绕张力可以使纤维层之间结合更紧密,排出多余的树脂减少气泡等缺陷,相当于提高了纤维层的缠绕质量。缠绕张力为90N时,复合材料圆筒过早破坏,综上可知:适当地提高缠绕张力可以提高纤维层缠绕质量,增强金属内衬预应力,提高复合身管的承压性能;但缠绕张力过大会降低其承压性能。来源:博实碳纤维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