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武器装备·碳纤维复合材料炮管管身的制造技术

7月前浏览1362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迫击炮身管轻量化,内衬层隔绝高温火药燃气,外层纤维层承担载荷。试验表明,高模量碳纤维增强层可提升承压性能,内衬更薄,轻量化效益高。铺层顺序对承压性能影响小,而适当提高缠绕张力可提高承压性能,但过大张力会降低性能。

现代战争具有的突发性、速决性和多维性特点,使得武器装备的灵活机动、快速部署能力成为抢占先机,赢得胜利的关键条件。迫击炮作为一种支援和伴随步兵作战的有效压制武器,在现代战争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我军现役迫击炮的身管绝大部分仍采用炮钢材料,战斗全重较大,携行不便,身管作为迫击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量约占总重的一半,亟需进行轻量化改造。
例如,美国贝尼特实验室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身管技术进行了深入探索,相继开发了105mm加农炮身管和120mm坦克滑膛炮身管。英国某型超轻榴弹炮复合身管,以高模量碳纤维作为纵向层,以中模量碳纤维作为环向层,采用高拉张力工艺,将碳纤维束缠绕在钢制内衬上,获得了强度和刚度可同时比拟原身管的轻质复合身管,榴弹炮总重从4.08t降至2.27t,减重达40%。
与传统的金属材料相比,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高、耐腐蚀、破损安全性好、疲劳寿命高及可设计性好等优点,在轻量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将其用作迫击炮轻量化身管的主要材料。但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密闭性、耐磨性和抗烧蚀能力较差,所以根据迫击炮身管的受力特点,复合材料身管设计可采用两层结构:内层为内衬层,可选用炮钢或钛合金等金属材料,主要起到隔绝高温火药燃气,提供密封环境,避免弹体直接接触纤维层;外层为纤维层,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缠绕,外部纤维层承担大部分载荷,保证身管满足强度要求,在内衬和纤维层之间采用隔热橡胶进行隔热。
为进一步探索采用不同碳纤维对身管承压性能的影响,分别对采用T300、T700和M46等级碳纤维缠绕的复合圆筒进行水压试验,T300、T700和M46等级碳纤维复合身管的最终爆破载荷为48MPa、63MPa和81MPa。T700试样与T300试样相比,其模量相同,因此内衬屈服载荷近乎相同,这与NOL试样的实验结论一致;而T700试样的强度高于T300试样,因此对于复合圆筒最终爆破压力,T700试样大于T300试样,复合碳纤维强度越高,爆破压力越高的规律;M46试样的强度介于T300和T700试样中间,但拉伸模量约为T700和T300试样的两倍,M46试样的内衬屈服载荷约为31MPa,爆破压力高达81MPa,远高于T300和T700试样。以内衬材料的弹性模量为标准,外部纤维层的弹性模量越高,则纤维层承担的载荷越多,相同载荷下内衬的应力更低,内衬的屈服载荷就越高,越能凸显碳纤维高强的优势。因此用高模量碳纤维做外部增强层,内衬厚度可以做得更薄,轻量化效益更高。
不同的铺层顺序同样会对迫击炮身管最终的承压性能带来一定影响。为了研究铺层顺序对承压性能的定量影响,采用相同尺寸同种内衬材料和T300等级碳纤维,分别采用两种铺层顺序进行迫击炮身管的缠绕,并进行对比水压试验,两种铺层顺序的应变-载荷曲线基本重合,爆破载荷分别为48MPa和47.5MPa。由此可见,铺层顺序对身管静态承压性能的影响较小。
为了研究缠绕张力对迫击炮身管最终承压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30N、50N、70N、90N的缠绕张力进行迫击炮身管的缠绕加工,并对不同缠绕张力的迫击炮身管进行了承压试验,其爆破压力依次为48MPa、49MPa、49.5MPa和43MPa。可见缠绕张力在70N之前,随着缠绕张力的增加,复合圆筒的爆破压力逐渐升高,当缠绕张力为90N时,承压性能显著降低。这是由于适当地提高缠绕张力可以使纤维层之间结合更紧密,排出多余的树脂减少气泡等缺陷,相当于提高了纤维层的缠绕质量。缠绕张力为90N时,复合材料圆筒过早破坏,综上可知:适当地提高缠绕张力可以提高纤维层缠绕质量,增强金属内衬预应力,提高复合身管的承压性能;但缠绕张力过大会降低其承压性能。
来源:博实碳纤维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疲劳复合材料材料试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6-19
最近编辑:7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36粉丝 45文章 380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回收利用·热固性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技术新突破 让“终极材料”不再终极

本文摘要:(由ai生成)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侯相林团队经过10多年研究,突破了热固性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的回收难题,开发出高效降解和全成分回收技术。该技术通过特定催化剂体系实现复合材料的降解,回收未受损的碳纤维和可再利用的树脂,有助于实现风电叶片等复合材料的全生命周期绿色化、无害化。与传统方法相比,此技术具有环保、高效和产物质量优的特点,有望为固废回收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同时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早期风电机组较为主流的风机叶片由玻璃纤维增强的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加工而成。近年来,为适应海上风电等大叶片的发展趋势,具有更优性能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横空出世,在行业逐步得到应用。然而,这些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却面临着回收工艺复杂、回收价值不高的难题。近日,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侯相林团队经过10多年的潜心研究,掌握了“拆解”风机叶片主要材质——热固性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的办法,让“顽固”固体废料回归本源,补齐了绿色回收最关键的一环,教科书里的“终极材料”从此不再终极。教科书里的“终极材料”每一片风机叶片出厂前,外壳上常采用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叶尖、叶片主梁则采用强度更高的碳纤维,这些高端材料结构极其坚固,空气动力性好,叶片又轻又长,让风机转动起来能吸收更多的能量。常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主要由碳纤维和热固性树脂复合而成,具有不溶不熔的特性,让它有个“终极材料”的名号。这种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交联结构不能重复加工成型,正是这层“金钟罩”的保护,造成该材料的回收利用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成为阻碍复合材料发展的瓶颈问题。侯相林研究员介绍说,普通的热塑性塑料,比如农田里地膜,它的分子链为线型结构,自然降解需要200年—400年,而热固性树脂的分子链呈体型网状结构,是刚性的三维网络结构,它的复合材料的单位密度只有钢铁的1/4,同等重量的材料力学性能却是金属的好几倍。“前者像竹竿,是线性的,后者像不锈钢梯子,呈立体状,以热固性树脂为基础制造的复合材料基本上无法靠大自然降解,拆解难度难上加难。”探索无害化风机叶片回收据了解,从风电机组服役年限来看,2025年前后,我国将迎来一大 波风机叶片报废潮。到2030年,我国将有超过3万台风电机组面临换新,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超过9万台……不仅用于风机叶片,几乎所有的高端制造业都在使用这种材料。2020年全球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年产量超过14万吨,碳纤维增强塑料市场规模达到了400多亿美元。“就在这几年,国内在本世纪初装机的一大批风电机组也面临着大规模集中退役,回收风电叶片里的复合材料应该提上日程了。国外研究团队相继开展相关研究,但是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实现大规模回收利用,明知道它有很高的价值,但都是一筹莫展。”侯相林说。环境问题对热固性树脂市场构成了重大挑战,近年来,热固性树脂和复合材料产量增长,极大地增加了废料的数量。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废弃物估计将达到6.2万吨规模,包括过期的预浸料、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测试材料及达到使用寿命的材料,合理处置这些复合材料已经迫在眉睫。国内外有的企业想尝试热塑性树脂代替热固性树脂制造复合材料,有的企业只能回收复合材料里的一部分玻璃纤维,风电行业作为新兴行业,对风电机上的叶片的实际处理方面经验少之更少,真正想要做到产业化,有人预测还需要20年以上。实现风机叶片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无害化,一直是风电全行业追求的目标。以侯相林研究员负责的山西煤化所311课题组前瞻性地开展了热固性树脂开发利用研究,为即将大量退役的热固性高分子材料回收利用奠定了基础。不同的钥匙才能打开不同的锁扣,针对环氧树脂固化剂种类的不同,侯相林团队开发了多种催化体系,通过特定位置的“断键”开锁,实现了废旧复合材料“变废为宝”的转变。不同于传统以小分子降解产物为目标的“以破为主”的回收思路,研究团队提出选择性断键降解回收热固性树脂的新思路,并利用配位不饱和或弱配位的金属离子选择性地断裂树脂化学键,实现了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高效降解和全成分回收。利用水相体系配位不饱和的锌离子选择性地断裂环氧树脂的碳氮键,实现了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的高效降解及循环利用。定向解聚法“拆解”分子链2019年开始,侯相林团队成员邓天昇、武少弟等从十余种催化剂中挑选出性能最优的催化剂,全新的催化体系在10kg级别的高压反应釜连续运行超过300小时,得到了试验关键数据。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的优点多、品质好,但是当回收这些材料时,优点全部变成了“绊脚石”。侯相林研究团队采用定向解聚法(化学解聚法)处理复合材料,通过特定的溶剂及催化剂体系,国内首创了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将高分子在特定的键位“拆解”开,形成长链热塑高分子或者树脂合成单体。这一办法也是学术界被普遍承认的实现循环经济的好方法。回收高价值碳纤维最重要的一步是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的聚合物组分进行降解或溶解,回收未受损的碳纤维。与当今主流工艺相比,此项工艺不仅具有对原料综合开发的优势,改善了环氧树脂废弃物难以利用的现状;而且具有生产过程科学环保,产物提取效率高,所得产品质量优的优点。如果此项工艺能够大规模得到应用,这不但会给相关固废回收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能进一步助力国家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回收的树脂产物可制成环氧沥青,进一步处理可以得到双酚A等,每吨市场售价数千元乃至上万元,高价值化学品使得回收技术“含金量十足”,预期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研究机构都未能将热固性树脂的化学降解实现产业化,研究成果多处于实验室状态。“我们在实验室阶段取得了一部分成绩,现在正在准备进行中试放大,数据指标看,环氧树脂降解率大于99%,回收率大于95%,碳纤维回收率大于96%,纤维强度损失小于5%,回收的碳纤维单丝强度指标、模量与原丝相差无几,废物直接变回原料。”侯相林研究员表示。从废弃PET到纤维增强环氧树脂,从纤维增强不饱和树脂到乙烯基树脂,从聚氨酯材料到密胺树脂,以热固性树脂为主要回收对象的环保技术,在侯相林团队的系列技术加持下,已经可以通过化学回收制备10余种高价值化学品。侯相林表示,经过10多年的专注科研,我们有信心与企业合作扩大生产规模,早日“变废为宝”,提取出更多有价值的化学品,创造更大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来源:山西日报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