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模糊问题清晰化

1年前浏览1461

前些天,家人提醒我10分钟之后把煤气关了。10分钟后,我看到水温已经40多度,可以洗澡了。于是,把锅炉的煤气关了。半小时后,我闻到一股浓烈的焦糊味。原来是煤气炉上的饭烧糊了。我后来才知道:家人让我关的是灶台的煤气,而不是烧水锅炉的煤气。  

显然,这件事是概念模糊导致的。  

在创新过程中,概念模糊是一种常态。所以,殷瑞钰院士给我的书提过一个词:模糊问题清晰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创新之道也。按照我的经验,“目标模糊”是创新中常见的问题,并且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国外统计,10多个创新项目中平均只有一个成功,主要问题是:技术目标实现了,最终的用户或市场却不买单。风险之大,可见一斑。

创新的目标为什么会模糊呢?  

我意识到:创新的目标其实是分层次的。而人们经常犯的错误,是关注某个基础层次的目标,而忽视了最根本的目标。这就好比,企业把车子造得漂亮,是为了让客户喜欢;而让客户喜欢是为了企业盈利。在这里,车子漂亮、用户喜欢、企业盈利就是不同层次的目标。但是,如果只关注车子的漂亮,而安全、节能不理想,用户就不一定喜欢;如果用户喜欢的车子成本太高,企业就不一定能盈利。  

面对新技术时,我们谈的目标至少应该分成三个层次:性能目标、功能目标和业务目标。性能目标是为满足功能目标服务、功能目标是为满足业务目标服务。而我们做创新项目时,最常见的错误就是过度重视性能目标,而忽视性能与功能、功能与业务的关系。进而导致项目的失败。

项目目标:至少有三个层次

这样的错误为什么常见?确切地讲,这种现象在我国很常见。我想,原理大概有两个:  

1、习惯没有与时俱进。  

在创新的从0到1阶段,最大的风险往往是功能设计。但当技术成功后、会进入持续改进阶段。这时,功能设计问题已经解决,主要的工作就是性能改进。在发展中国家,科技人员习惯于跟随和模仿,进而习惯于技术目标的指标化。真正进入创新阶段后,关注指标会成为不合时宜的坏习惯。正如吕氏春秋所言:病变而药不变,向为寿民今为殇子矣。  

2、考核方式的缺陷  

朋友对我说:做芯片的时候,如果不关注性能、功耗、良品率,很容易把晶体管的数量做得很大。如果评委特别关注晶体管数量,就容易靠这样的“产品”获奖。这种现象在科技界非常常见,是获得各种科技奖的秘诀,国内很大大咖就是靠这种办法成名的。过度重视指标,就像科技界的“应试教育”,同样是有害的。但由于某些原因,这种现象短期内恐怕难以改变。  

创新目标模糊的重要原因是层次模糊。层次模糊以后,自然也就不重视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问题体现在各种项目申报或评审的文档中。

就目前情况看来,国内各种项目申报或评审文档的格式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导致模糊性。比如,文档中普遍缺乏对用户应用场景的详细描述,往往找不到地方阐述功能设计的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制定这种文档的人,往往没有做过真正的创新。其危害性不亚于八股取士。

当然,制度和规范方面的问题,我这种没有话语权的小人物解决不了。我建议大家做的是:设法提升自己。要养成“以终为始”的思维习惯:从用户的使用过程入手,研究确定技术的功能,根据功能的要求和场景设定指标要求。这其实就是“模糊问题清晰化”。其关键是:不要想当然地把中间目标作为思考的起点。  

李开复先生说:用户要的是洞,用户要的不是钻头。

对创新者来说,用户要的是解决问题,用户要的不是某个技术指标。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芯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9-18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2粉丝 12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