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换个角度聊聊德州仪器裁撤MCU团队

1年前浏览589

最近满屏幕都是德州仪器MCU团队变动的消息。事不大,影响不小,尤其是对人们的心理冲击挺大的。

德州仪器这个mcu团队,由于很多人跳槽,从巅峰时的60多人,到现在只剩下不过十几个人。我估计这十几个人也蠢蠢欲动,当然这只是猜测。根据现在的行情,这些工程师找到新的工作并不难。如果裁员还能拿到一笔赔偿金,当然更是皆大欢喜。

然而德州仪器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将这些人转到其他部门。

按照欧美公司的通常做法,如果有这样大的变动的话,会给受影响的员工多个选择,比如拿赔偿金走人,或者继续留在公司,调到其他部门。而德州仪器只提供一个选择的做法让人有些意外。

为啥说事不大呢?其实德州仪器裁撤MCU研发部门,受影响的不过是研发团队的十几个人。而其他市场,销售类的岗位并没有受到影响。德州仪器也不可能放弃中国这个大市场。在我看来,德州仪器出此下策也实属无奈。

我也曾经和德州仪器的MCU部门有过一面之缘。所谓一面之缘,其实就是去面试过。虽然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去,不过对这个公司印象还是非常不错的。

时间回溯到2012年左右,当时和他们的一位经理聊到该部门的前景,这个经理谈到他对德州仪器的MCU非常有信心。

首先是德州仪器的品牌,客户对他们非常认可。其次,不同于消费类的产品,需要每年不停地迭代。汽车电子的生命周期非常长,甚至可以达到十年以上。一款产品吃十年,是多少芯片公司的梦想。为什么他们的MCU可以做到这一点呢?这位经理解释道,这是因为汽车芯片需要经过严苛的认证。得到这些认证非常困难。另外,客户一旦决定使用后,就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不然,可能整套系统都要重新测试,成本很高。

我们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当时类似于德州仪器这样的老牌美国公司,在国内过得非常好。无论福利,办公环境,工作压力,都是国内公司不能比的。

相比于GPU,CPU这样的芯片,MCU复杂度并不高,但是为什么国内的MCU一直起不来?客户不愿意用啊,宁可高价买美国公司的产品,也不愿意国内厂商的产品,测试成本,使用风险,都是他们不愿意承担的。这就是德州仪器的MCU能够卖得好的原因。

然而,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风水轮流转。

其实,德州仪器是做了大趋势下的牺牲品。美国卡脖子,中国就要用国产替代进行应对。投资,客户,市场都倾向于国产芯片。国产芯片的崛起是一种必然。不过芯片的产业链的复杂程度导致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时间的。

相对门槛较低的MCU将会成为首先被替代的行业。

据统计,近些年,本土MCU厂商成长都很不错,2021年业绩普遍翻倍增长,其中14家跻身《中国半导体企业100强》。

车规MCU虽然和国际大厂仍有差距,但是已经有多家公司致力于突破。

德州仪器,其利润必然受到国内竞争者的影响,同时,由于国内芯片人才市场的争夺也呈现白热化,德州仪器MCU团队人才严重流失。疫情其实只是最后一根稻草。

当时没有选择加入德州仪器,我当时的判断是虽然工作轻松,但是会由于长期接触不到先进工艺以及复杂的大型芯片,导致自己的技术退化,最后失去竞争力(和岗位有关)。现在看来,当时的判断是正确的。即使是德州仪器这样实力雄厚且稳定的公司,也是不能养老的。事实上,任何公司都是不能养老的。该拼的年纪,千万不要贪图一时的安逸。

德州仪器MCU的研发将会迁移到印度。对于美国公司来说,研发岗位迁往印度已经是趋势了。苹果,高通,AMD等等很多美国公司都在印度有所布局。我认为市场是主要原因。以前,一个中国工程师可以养两个印度工程师,现在,一个中国工程师的成本,足以养四五个印度工程师。人力成本已经没有优势。不过这也说明我们发展确实快。

对于跨国公司来说,他们会永远选择成本最低的地方进行资源配置。以前纷纷在中国设置研发中心,是因为成本。如今又纷纷到印度设厂,也是因为成本。我们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不过,跨国公司的核心岗位,绝不会轻易迁出国外。比如,美国人力成本很高,但是设计,却一直留在加利福尼亚。而高通的骁龙芯片研发,也只由美国本土团队负责。

可以想见,未来芯片行业中,稳定且相对高薪的职位,更多的将出现在本土芯片崛起之后的核心部门。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最新消息,德州仪器表示自己没有裁掉一位员工。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


来源:白话IC
半导体汽车电子芯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9-14
最近编辑:1年前
白山头
签名征集中
获赞 12粉丝 4文章 187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