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专家和政府为何总是误导企业

1年前浏览143

我曾经有一个观点:专家支持、政府鼓励的创新领域往往是错的。为什么呢?我先来杜撰一个故事:

 

A在路边捡到一块金子。BC说:A捡到了好多金子;CD说,很多人捡到金子。于是,D拿着喇叭对大家喊:路边的金子很多、大家赶紧去捡......等众人都赶过去,都没有看到金子。

 

  中国的科技往往就是这样。当国外的专家或企业发现一个创新点时,国内专家会把声音放大;为了显示自己认识的深刻,声音会层层放大;好像每个教授都成了这个专业的专家、不说两句时髦的话就要脱离时代了。这样的声音会逐渐影响到政府的决策。一旦政府有引导性的政策,声音又立刻放大了多少倍、出现很多专职解释政府政策的专家。

 

然而,等到大家都到这个领域来的时候,发现其实没有多少油水。于是,纷纷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历史上,纳米、光伏等技术就出现过这样的现象。

 

也就是说,如果创新不是来自一手的思考,而是二手、三手乃至四手的信息,其重要性可能已经膨胀到很多倍了、机会可能老早失效了、甚至变成了陷阱。

 

  即便是对于非常重要的技术领域,夸大也是有害的。以智能制造、大数据为例。即便是ICT技术可以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也不可能深度影响所有行业。如果让我根据感觉给一个比例:我估计对5%的企业有重大的影响、对10~20%的企业有较大的影响;20%~30%的企业有一定影响;对50%的企业基本没有太大影响。当然,多数企业会受到间接的影响,多数成功转型的企业或许都是这5%的企业中诞生出来的。如果多数企业都来赶这个热潮、来改变既定的战略方向,就未必合适了。

 

有些先进技术很先进,但可能仅影响很少数的企业。比如AI技术,影响企业的比例可能很低,比互联网的影响要小得多。如果我们像前面的比喻这样,一层层地夸大其影响,这条道路就可能让人误入歧途。

 

对企业来说,创新是需要独立思考的问题。不善于思考、只跟风的企业,大概率掉入陷阱中。不会思考只会跟风的“学者专家”,很可能是把这些企业引导到陷阱中的人。要创新就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这是铁的规律。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通用科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1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2粉丝 13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