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我的奢望,是让中国科技走在正路上

1年前浏览4480

 优秀的创新工程师,先要把“登天的问题变成登山的问题”,然后再一步步地踏实地走下去。


我常常感到:技术进步的本质往往可以归结到提高生产力、是在特定前提下提高效率。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技术进步,如轮子、铁器、蒸汽机、火车、流水线、集成电路、电话电报本质上都是提高效率。

 

很多计算机技术本质上也是提高效率。例如:高级语言和工具的发明,本质上是提升了编程效率;模块化和可移植性的目的是便于复用,也是提高效率。操作系统的发明,是提高编程效率和可移植性、自然提高效率。互联网、自动化、智能制造的技术更是为了提高效率。

 

在现代社会,白领的本质是“知识和信息工作者”。随着社会的发展、白领的比例越来越大,生产力进步的主要方式应该是提高知识和信息工作者的劳动效率。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知识重用”是提高效率最好的办法;在互联网背景下,“知识的重用”可以达到极致。这就是我认定ICT技术可以和发明“铁器”一样、可以极大提升人类生产力、促进社会转型的原因。我最近比较欣赏索为公司的做法,也是因为他们的技术符合我的这个观点。



仅仅重视重用是不够的,学者应该多思考几步。下一步就是如何促进重用?我主张,知识管理要以便于使用为目标,主张将知识纳入流程、主张知识的生产和使用无缝连接、主张知识生产的协同配合、主张推动知识自动化,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在我看来,平台就是为了提高重用性的:可以让水平低的人用、让人们很方便的用。平台技术关注用户体验——重视用户体验,也就是便于人类使用、与人类固有的思维方式相适应,让们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会用一个技术、也就是提高学习效率。工业4.0的白 皮书就曾经提到:下一代的工业是让机器适应人而不是让人去适应机器。也是这个道理。

 

 谈到提高效率,还要考虑两个边界条件:1、有需求才有效率、需求大效率才搞;2、技术的负面影响足够小。理解这两点是很有学问的。

 

真正懂得创新的人,都知道面向需求。智能制造和工业4.0也都强调这一点——都强调定制化生产:在生产过剩的前提下,批量化生产的产品已经没有需求了,生产本身就等于浪费。我曾经有个观点:一类产品降价,往往就是市场不再需求的信号。生产没有需求的产品,自然是没有效率。

 

至于“技术负面影响足够小”,也有这样的几个知识点:1、 越是高端技术,对负面问题的容忍度越低。换句话说:对负面问题容忍低的技术一般都不是值钱的技术。芯片、飞船、高端机器人、航空发动机、操作系统、DCS/PLC之所以是高技术,就是因为它们不能容忍小的差错。 2、技术应用的环境越复杂、面向的用户越多,控制负面影响的难度就越大。操作系统、TCP/IP协议之所以难,就是因为面对的可能性太多问题太复杂;无人驾驶技术的复杂性也在这,里。

 

对高技术的人来说,搞清楚大逻辑相对容易,堵住漏洞非常难。这里我举两个例子,都是用来做过程控制的:

 

1、有位同事编了一段程序“你看这样可以吗?” 我说:“不可以”。他问我“有什么问题呢?” 我说:“我看不出问题,但不能证明它没有问题”。


2、有一位同事的程序中有这么一句“ IF  ErrorReturn” 。我认为这句不妥: “ 程序 Return 了,操作工怎么办?”

 

我遇到的问题不是最复杂的、也不是过于追求通用性,尚且可能存在这么多的“坑”。高科技就更难说了。真正懂得技术的人,怕的是细节;因为害怕细节出问题,才注重系统思维、才喜欢用简单的方法——因为简单的方法才能想清楚。大家都知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但在千里之堤上找到所有蚁穴,谈何容易!


我搞一个模型技术,总共300行左右的程序,花了十年时间。很多人就想不明白:你又没用什么先进技术,怎么搞得这么慢呢?没有亲自体会过的人,你真的难以给他们讲清楚道理。



我曾反复强调,中国发展高端科技,应该走“从项目到产品,从产品到商品、从商品到精品”的路子。在这个过程中推进知识的重用和优化。很多平台技术,就是这么发展来的。这个路子就是通用性不断增强、负面问题不断减少的过程、是难度不断增加的过程。这不仅需要工匠精神,也需要系统思维。

 

说到这里,再提醒大家一句:那些整天拿着“先进性”和“概念”忽悠大家、用“专利和论文考评技术人员的家伙,根子上不懂技术。而那些听到新概念就“闻风起舞”,急于赶潮流的人,看似热爱新技术、其实是缺乏理性思考能力。中国科技要发展,最需要的是学会理性思考。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电路通用航空芯片机器人DCS控制PLC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1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2粉丝 11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