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会报告,我特别关心的“计划生育”四个字如我所愿地消失了。最近多少年来,这一反复强调的基本的国策终于不提了。 而且,报告中出现了很多我希望看到的表述,如“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应对老龄化等等。
“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承认过去的研究有问题、甚至是完全错误的!人口学会前会长翟振武曾经预测:如果全面放开二胎,每年会出生4995万人、多出生3000多万——而事实上,去年多出生的人口不到200万,不到预计的十分之一。其实,这种现象不是没有人预见到,而是这些专业预报人口的专家没有预测到。从这种意义上讲,知识界的用人机制是很有问题的。
我对人口问题特别关心。事实上,我对房价、经济走势、智能制造重要性的理解,其实都是建立在对人口问题的理解之上。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人口 爆炸是非常可怕的。但是,却没有人给我们普及另外两个重要的知识。1、农业社会结束之后,人口自然发展的趋势很可能不是爆炸,而是缩减。2、进入现代社会之后,每个人平均做出的正贡献显著大于自身的消费。这两点与过去非常不同。
只看到“人越多平均资源越少、污染越大”等负面问题是错误的: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才是最珍贵的资源;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人越多知识带来的收益就越大。试想:如果不是中国的人多,互联网产业能如此发达吗?如果没有这么大的市场,华为等高新企业能做得这么好吗?事实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污染的治理是要靠经济发展来解决的。
同时,我们知道人口 爆炸可怕,却不知道人口缩减和老龄化同样可怕:“久病床前无孝子”,照顾老人是非常累的事情。听说有位女士一个人长期照顾四位老人,感觉“死的想法都有了”。1962~1974年最大的一波人口高峰出生了大约3亿人,等这些人开始领退休金的时候,社会的支出是难以想象的:现在所谓的吃饭财政,其实也养活了不到1000万公务员、不到1亿事业单位人员、5千万左右的退休职工。那时的财政如何支出?劳动力的空缺如何来补?会发生什么变化?有很多事情,真的是连想都不敢想。其中,有几件事发生的概率很大:1、必须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2、人们会更愿意向大城市集中;3、物价会上涨;4、养老和医院问题变得突出。
我个人的认为:上届领导最大的贡献,很可能就是结束了独生子女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挽救了国家和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