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麟生先生是宝钢建厂初期的技术副厂长、相当于现在的CTO,是宝钢信息技术的奠基人。我刚进宝钢时,他已经退休好几年,只见他作过一次报告。在宝钢,我有几位高山仰止的前辈,如宝钢六位功勋人物之一的佘老、老领导任先生、师傅王先生、宝钢工程的老领导王总,每次提起何老时,总是充满了敬意。
30年前,何麟生先生就提出从知识的角度认识信息化。他说:“所谓抓计算机,实际上就是抓知识。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知识宝钢,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有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宝钢,能够在计算机和网络的平台上,充分地描述实体宝钢的实时活动。” 现在看来,这个观点是如此的高瞻远瞩,但并没有引发多少共鸣。其实,20年前听他作报告时,我也没怎么听懂。直到几年前,我和王师傅谈起对知识的认识,王先生告诉我:宝钢未来的发展,要靠知识管理。此后几年,我才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几年前,我向工信部建议钢铁行业也应该搞PLM,就是基于这种想法。但这个想法同样石沉大海。只是到北京的时候,才偶尔遇到几个知音。最近,有一批领导到国外一家先进钢企考察,吃惊地发现:原来人家重视的是知识管理!
为什么正确的认识不容易传播呢?我想了以下几个原因:
1、正确的认识,往往基于未来的场景。只有认识到未来的场景,才能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企业发展不到一定的程度,就意识不到认识的重要性。就像吃不饱饭的人想不到减肥。同样,我对知识的认识,是基于未来对智能化的认识的。而多数人、包括领导,关心的只是眼前的问题。
2、自己的认识也不是完全清楚、更说不清楚。因为涉及场景的改变,我们在想清楚场景之前,很难把自己的想法描述清楚。而场景的细节,原本就是说不清楚的。
3、错误认识的干扰。很多人都会说知识管理重要。但缺乏好的内在需求机制推动时,实际操作过程中会走形式、甚至进入歪门邪道。正确名字下面,做了错误的事情;而正确的事情却被忽视了。也就是说,正确的认识不够强大,而错误的认识却过于强大。于是,朝着错误的道路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