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智能制造:从知识到行动

1年前浏览107

在这篇文章中,我把最近几年对智能制造的思考串了一下:为什么重要?怎么做才能做成、怎么做才能赚钱、有什么困难、应该如何解决?

 

了解智能制造时,最简单的方法有两种:了解一下有哪些技术、用来做什么。常见的做法是找个典型的业务场景作为标签。比如,“工业4.0”的标签就是“流水线上的个性化定制”,“工业互联网”的标签就是“设备的预测式维护”。这些“标签”很形象,也能把某些技术的作用说清楚。但是,认识到这个层次,人们还是会有疑问:有多少企业适合这么做?到底有多大意义?值得大动干戈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其实必须回到经济学领域,用经济理论来回答。比如,企业要转到微笑曲线两端、快速响应很重要、从制造到服务的转型.......但是,这些理论都不是“第一原理”,也是最近提出来的。仍然不足以说明智能制造的重要性。这时,需要拿出更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分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互联网促进分工;互联网下卖方信息优势弱化、靠同质化产品难以生存。当然,这些理论要与ICT技术的优势结合起来说:就像我常说的,多方协同、资源共享、知识重用解决上述问题。如果觉得这些理论还不能给力,我只好把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拿出来:“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智能制造的意义在于:让机器去做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人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所以,智能制造值得做!

 

意义明白了,接下来就是怎么做的事情了。回答“怎么做”需要解决两个问题: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两者的原理都要说清楚。

 

技术原理其实比较容易。这就是:人类直接掌控的是Cyber 空间,而Cyber空间掌控物理世界。也就是说,人在计算机前面做创造性的工作,苦活累活机器去做了。在这个逻辑下,自动化应该是基础;而Cyber空间的形成,与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有关。两者结合在一起,可以让人通过计算机管控远程的资源。

 

要想更加有效地掌控,除了人类自己掌控外,要采用“智能化”的手段,也就是让系统具备知识。而随着Cyber空间的形成,大数据基础逐步完善起来,知识的产生也就会越来越容易。而人类的作用,就是让Cyber 空间成为开放空间:不断地加入新的知识。于是,人体就越来越远离实对Cyber空间的时操控,紧急的事情都让机器去做了,自己慢悠悠地做事就行了。

 

剩下的就是考虑经济可行性了。经济可行性的本质是让生产力更高。我们知道:但互联网掌控的资源很多时,资源优化的空间就大了,经济性就可以更好;当我们可以用数字化来衡量时,优化的效率就可以越来越好、跑冒滴漏就少。这是经济性的基本原理。

 

经济可行性的原理知道之后,就是要找切入点了。也就是从价值大、技术难度低的地方入手,逐渐推进。但是,由于涉及发展等方面的约束,适合只能制造的场景其实不容易找到。这就是大家现在遇到的问题。

 

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企业要转型升级,让技术具备经济性。怎样才能转型升级?首要的关键是看企业家,找到合适的场景,即所谓“一把手工程”。其次是找到合适的总工,把老板的目标转化成行动技术可行、经济性好的步骤,即所谓“二把手工程”。最后看执行团队,把领导的意图执行到位。之所以大家要分工协作,是因为人的知识有限,不可能把每个层次的事情都想清楚。

 

有的人或许还会觉得不知道如何做。这也好理解:创新总是从少数明白人开始的。如果大家都明白,创新就不难了。

 

 

最后再把我说过多次的观点亮一下:这些观点应该不是新的。但只有当ICT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很多具体的应用才具备了技术和经济可行性。这样,经过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科技发展就诱发了产业革命的拐点。原理很简单,关键是你能不能抓住机会了。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理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2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2粉丝 13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