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创新、不创新与伪创新

1年前浏览2292

昨天有朋友发了个帖子:一群人在玩着新概念、时髦的名词,就是不谈怎么落地,美其名曰“创新”。还有一群人在埋头干活、曾经的经验、粗鄙的现实,拒绝新理论、新思想,名曰“务实”。两者似乎没有交集。


这种现象其实很正常:从技术层面看,发展中国家往往没有必要创新,能够模仿国外的先进技术就够了。至多是做些改进型、适应性的工作。林毅夫在多年前就曾说:“能引进就引进”。过去,我们值得创新的东西真的不多,但创新成果却不少。于是,出现了很多“伪创新”;而做事实在的人,往往干脆不创新。


只是现在,真正到了创新的时代了。


创新必然遇到的困惑——没有遇到困惑,就不是真正的创新。因为创新是“人择难题”:创新一定是难的——如果创新不难,前人老早就做了,就用不着今天的人来创新了。所以,现在的创新项目往往都是“前人挑剩下的难题”。 


其中,“新”体现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学会辩证地看。

 

阿波罗登月计划,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创新之一。但是,该项目中用的所有的具体技术,却都是成熟的、看不到“新”在什么地方。所以,这个“新”主要体现在系统层面,而不一定体现在细节。我甚至认为:最牛的创新思想,就是用系统的观点,把困难的问题变成简单成熟的问题。熊彼特定义的创新甚至与技术无关: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生产资源和要素的重新配置和组合,以取得经济上的成功。

 

创新要超越前辈,否则不能称其为创新。但前辈的水平并不差,我们凭什么超越?

 

我们主要凭借的,是前辈所不具备的条件或需求。所谓的条件,包括技术水平的提升、技术成本的降低等等。ICT技术进步导致了智能制造,就是这个逻辑。而微 信的成功,就归结为智能手机普及所提供的条件。所谓的需求,就是有人愿意掏钱让你做。需求方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市场:阿波罗计划来自国家的需求,微 信来自市场的需求。

 

创新当然也要有新思想——但这种新思想往往体现在:比同辈人相比,眼光更加超前。同时代的人很多、外部环境和条件接近,却只有少数人意识到了——这就是新思想。20年前马云搞淘 宝,就是新思想:那时的网络尚未普及、性能也很差。为什么只有少数人有新思想?因为新思想一定会面对条件或需求的不足,阻碍了很多人的思想——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新思想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思想者比常人多想几步:想到未来的条件会改变、想到未来的需求会提升、想到条件可以创造、需求可以创造。

 

“新思想”的本质,应该是“深思想”、“远思想”。新思想一定会遇到现实条件和需求的不足,新思想只是与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在了一起,从而具备先机和先发优势。所以,拥有新思想的人一定是少数、新思想一定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推进新思想需要勇气和魄力。

 

谈完创新,再谈谈“伪创新”。在我看来,其实还有第三群人:把过去一直干的活,包装上新概念、新名词,新瓶装旧酒,也名曰“创新”——这样的“创新”,往往没有新思想,而只是跟风。比如,把机器人同智能制造等同起来,把简单的统计分析叫成大数据。这些都有问题。伪创新的本质,是没有新思想。

 

把过去的工作套上今天的名词,是不是都是“伪创新”呢?

 

也不是。在工程界,现实的实践往往领先于技术热点。事实上,工业领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条件和需求完全不一样。当一个技术成为全社会热点的时候,在很多行业或企业里面已经发展了多年。比如,钢铁行业在40年前就实现了自动化产线基础上的定制化生产(具备工业4.0的特征),飞机也在多年前实现了全数字化设计。

 

真正的创新者,很可能是在隐身中前行的——因为创新者往往在黎明之前、迷雾笼罩的时候就已经动身了,而不太会等它成为热点、放在阳光的下面。真正的创新工作,很少出现在聚光灯下面。


创新者一定很困惑。但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真正创新者的困惑应该越来越少。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隐身理论机器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2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2粉丝 13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