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技术为什么会如此复杂?
最近多位朋友写文章,提醒IT领域的人士要注意敬畏工业技术本身。原因之一,是工业技术太复杂了、超出人们想象。
在我看来,许多生产过程或产品的原理却是非常简单的,但实际的产品或过程却往往非常复杂。技术原理和真实实现的复杂性差距,不亚于玩具飞机和空客A380的差距。所以,决不能说懂了原理就懂技术。
工业的复杂性是如何产生的呢?是人们在追求质量性能更好、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经常逼近极限的过程中产生的。比如,飞机或高炉由小变大、发电厂的热效率越来越高、加工精度越来越高、集成电路的元件越来越小等。在朝着这些方向发展的时候,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每解决一个关键困难,技术就往前走一步。几十年积累下来,技术就复杂了。其中,许多困难是在实践中才发现的,故而局外人很难想象。
“高质量”、“高效率”常常是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工业界有种方法叫做FMEA。这个方法用于分析工业生产、产品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失效模式”。当生产系统和产品性能不断挑战极限的时候,失效的可能性不断产生。而且,失效常常是由一些细小的问题、间接的问题引发的。对于现代工业系统,细小的问题,可以引发巨大的损失。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有些问题太细小、逻辑关系太复杂,人类甚至难以通过理性事先想清楚的,必须去反复实验、让事件反复地检验。同样,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工程师才会特别推崇“复杂问题简单化”。
某种意义上讲,复杂性是制约高端工业技术发展的重要瓶颈。所以,用于解决复杂性问题的工具、技术和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集成电路就是这样的一门技术:采用集成电路时,设计师一般很少考虑电路本身有涉及故障,故而大大降低了工作的复杂性。软件技术中的模块化、面向对象等技术,也是这个道理。
推进智能制造的时候,也一定会遭遇极大的复杂性。其实,如果没有复杂性的上升,就不是真正的智能制造技术。同样,智能制造的复杂性一定是来源于企业更高的追求。其中,人们常说的定制化、小批量等就是这样的一种追求。从技术层面讲,互联网能够帮助企业对更多资源的进行协同、共享和重用,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必然也带来了复杂性。
有了复杂性,智能制造的技术才有意义——这就好比,有了猎物,枪才会有用。否则,再好的技术也是“高射炮打蚊子”,成为摆设。所以我一直强调:推进智能制造的前提是企业的转型升级。但这需要有理想的企业家牵引才行。
IT企业在解决工业企业复杂性问题的时候,会给自己带来若干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是诸如灵活性、稳定性、安全性等引发的。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才会降低工业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复杂性。否则,还可能给人添乱、增加复杂性。复杂性的降低,某种意义上就是让操作者和管理者“省心”,人类不用总是去关心某些复杂的事情——很多事让机器去管了,这不就是我们说的智能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