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邓公诞辰115周年。我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受益者。没有改革开放,我可能都没有机会上大学。今天这个日子,我谈点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我觉得,邓公伟大之处在于尊重常识。尊重常识,首先就是要满足人们最基本的需求。比如,让人们吃饱肚子,这就要发展生产力。
我小时候,我父母是公办老师,生活条件算是比较好的。但我姐弟两人,都对饥饿都有深刻的记忆:不到吃饭时间,就已经饿得不得了了。农村的情况则更差。秋收前,奶奶家几乎要断粮了。我出去玩的时候,就到地里偷了几个玉米带回家吃。当时我还没上学,但印象很深:那时真是吓得不得了。
推动“包产到户”时,我从大人们口中听到的,几乎都是反对的声音:以后穷人会不会饿死啊?但很快,实际情况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家就能吃饱饭了、副食品也多了。我曾经问当农民的伯伯和舅舅: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他们告诉我:过去出工不出力。现在有种说法,当时的变化是以前打下的基础。但这种变化来得太快了,而基础不可能一日就变好了。
当时有句话,让我印象很深:“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
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学校:学生们开始认真读书了、老师也开始认真教书了。当时,广播电台有个“业余英语广播”,很多年轻人跟着学,教科书很快就被抢光了。我爸单位里有个“反革命分子”,他晚上在宿舍边点起汽灯、免费教起了日语。周围村子来了几十上百的年轻人。他被批判了很多年,现在被称为“弭老师”,开心得不得了。我外公解放前是历城县中心小学校长,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平 反以后,做梦都想去给学生上课。
读书不好的人也有了出路。我姐的同学“老呆”,读书时一直留级。他干脆和爸爸一起到集市上炸油条,成为我们认识的第一个“万元户”。现在富甲一方的浙江,但当时非常穷。我对“浙江人”最初的印象,就是一群外地口音的人拖家带口,来到山东做“小买卖”。修鞋的小摊中,十个人有九个是浙江的。
昨天的会议上,我遇到浙江中控的赵总。现在的中控,是我国DCS领域执牛耳的企业、已经有几千人的规模。93年,中控就是在我实验室隔壁的两间房子里成立。公司人多以后,我的实验室让给了他们。我还清晰地记得,中控杨总带领一群小伙子,帮我搬家的样子。中控创始人褚健老师写过一份东西:他是受到南巡讲话精神的鼓舞,创办了这家公司。
所以,尊重常识的另一面,就是尊重个人追求事业和幸福的自由。
古人很早就说:“治国”和“治军”是两码事。治军讲诡道、讲纪律、强调服从。为此,要让人活在恐惧之中。治国要讲诚信、讲常识、尊重人的自由、让人活得开心。治国不能瞎折腾,即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
所谓“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就是让每个人为自己负责、让人们有追求个人幸福生活的自由。现在看来,这就是经济发展最大的动力。反之,总用些高尚的言辞“教育”他们,并不能让多数人变得高尚,反而会让人变得虚伪。
当然,“自由”都是相对的,多数民众的自由基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单靠激 情和理想,未必能把国家变好。现在回顾邓公的有些做法,其实也是尊重常识。
尊重常识的精神,至今仍然需要强调。我们搞智能制造,前提就是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就要创造价值、就要发展生产力的水平,而不是去展示那些华而不实的“先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