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数字化技术的蓝海与红海

1年前浏览262

伏中哲先生是我非常敬重的宝钢老领导。他任宝武集团副书记时,主管统战工作。有一次,他找我到他的办公室聊天。我和他谈到,我比较认同《蓝海战略》中的某个观点。伏总对我说:他其实并不喜欢这本书。若干年过去了,我突然有了新的认识。

 

多年以来,我一直在研发部门工作,对《蓝海战略》的认同度比较高;伏总长期担任生产部门和公司的领导,对《蓝海战略》的认同度比较低。我们观点的差异,其实是工作特点的差异:我的工作就是要寻找新的领域,而伏总的工作是要坚持在钢铁行业,把我国的钢铁事业做强。

 

回到今天,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设法寻找蓝海;而多数工业企业的任务,就是在红海中搏杀。但两者却是有关联的:科技公司在蓝海中寻找的东西,恰恰就是为了能让在红海中搏杀的工业企业拥有新的武器。

 

多年以来,我有一个观点:技术创新并不难。为什么呢?因为技术创新就是在寻找蓝海!寻找到蓝海以后,自然就不是很难。

 

什么是蓝海呢?蓝海就是新领域的拓展,这里的竞争者很少。所以,不必要用特别难的技术就可以解决问题。蓝海战略的核心难点不是如何“搏杀”,而是如何找到蓝海的“入口”。要找到蓝海的“入口”,关键是要有思想和见识,而不是“技术”。

 

我博士是自动化专业的。我1997年的博士论文是《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控制》。我们知道:传统的控制论都是针对线性系统的,从线性系统到非线性系统,是“延长线”上的进步,是典型的红海搏杀。这样做的结果是难度越来越高、而新的进展却越来越少。

 

从自动化进入智能化,其实是进入了一个“蓝海”。所谓的“蓝海”,现在做的事情和过去传统的自动化是不一样的。故而简单的方法往往能解决问题。从控制论的角度看,传统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现在的智能化,是三块完全不同的“海域”。最近写书的时候,经常会谈到“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后来我逐渐意识到:所谓“方法的局限性”其实是“领域的局限性”。传统的方法,适合传统的领域;现在的技术发展,主要是应用领域拓展了,方法的拓展只是因地制宜、找简单、方便的去用。

 

很多学院派专家认为,数字化技术的难点是复杂的算法、是AI、是深度学习等等。这其实也是一种“红海思维”。他们的错误就是没有意识到蓝海的到来。对科技公司来说,在红海竞争的基础能力是必要的,但关键还是要迅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蓝海。

 

对工业企业来说,关键是要学会用“蓝海中的工具”进行“红海中的搏杀”。这些工具包括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等。这些工具要适合自己用。如不适合自己,就会做些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而打造这些工具,需要通用的信息通信技术。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非线性通用通信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3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3粉丝 15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