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MOS管的米勒效应,前面已经发了7篇:(点击标题可访问)
MOS管的米勒效应(6)--阻性负载
MOS管的米勒效应(7)--感性负载
在上一篇文章中详细描述了带感性负载时米勒平台是怎样的,并指出了感性负载和阻性负载的一个差异点。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差异点。
注意:文末有送书福利,别怪我没提醒,全新纸质,正版包邮!
一个问题
在带感性负载时,在阶段②,漏极电流Id在变化时(上升),漏源电压Vds不变;在阶段③,Id不变化时,Vds在变化(下降)。为什么会这样?
欧姆定律不适用
如上述问题,此时的电流变化时,电压不变;而变流不变时,电压又在变化。用欧姆定律已经无法解释这个现象。
为什么会这样?
理论解释+仿真验证
为了进一步分析电路,我们给续流二极管增加一路电流显示AM1,如下图所示。
跑一下“瞬时分析”,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出在阶段②时间内,AM1电流在下降,AM2电流在上升。
阶段②,通过AM1波形,我们能看到二极管上有电流流过(一部分的电感电流,续流),二极管处于正偏状态。此时VF2的电位就会被钳位在略高于VS1的水平,如下图所示,VF2钳位在10.62V。而且只要还有电感电流流过二极管,二极管就处于正偏状态,阳极就会比阴极电位高大约0.6V左右,VF2就会一直被钳位。
所以,在阶段②期间,AM1一直有电流,VF2表现出的电压就不变化(被钳位)。这里解释了为什么漏极电流Id变化,而漏源电压不变化。
那阶段③呢?
在阶段③米勒平台期间,前面文章中已经解释过,此时MOS管处于饱和区(恒流区),漏极电流Id几乎取决于栅源电压Vgs。Vgs不变,则漏极电流Id也不变。
在阶段③期间,二极管中的电流AM1非常小(如上图所示),此时电感电流基本完全移入MOS管,二极管不再导通,VF2也不再被钳位到VS1+0.6V,漏源电压开始发生变化。由于MOS管内部的导通阻抗在逐渐降低,进而MOS管所表现出的漏源电压也在逐渐减小直至接近于0V(但不是0V,因为有Rdson存在);
总 结
今天主要是讨论了带感性负载时,为什么会出现Id变化时,Vds不变化;而Vds变化时,而Id又不变化的原因:
①在阶段②时,续流二极管有电流流过,发生正偏,VF2被钳位,所以漏源电压不变;
②在阶段③时,由于Vgs不变,Id不变。而续流二极管截止,VF2不再被钳位,随着MOS管导通阻抗降低,漏源电压逐渐减小。
上述表述是基于个人理解,如有不当,还请各位专家高工批评指正,谢谢。
文末福利
另外给大家送点小福利。
福利内容:送书《硬十--无源器件篇》,全新纸质书,包邮到家。
福利数量:4本
获取方式:文末留言点赞数量,取留言最多的前4位
活动截止时间:4月12日20点
所送书籍由北大出版社赞助。
“423世界读书日”北大出版社有促销活动!
京东活动日期:4.17-4.23。
活动期间满100减50或者半价5折销售。
希望大家关注参与423读书日北大社促销活动!
简单介绍下这本书吧。本书从物理层面来阐述电阻、电容和电感这三类元器件的实现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三类电子元器件的电气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本书分为三篇,每篇对应一类电子元器件,以问答的形式对三类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进行详细的解释。每篇还包括元器件的选型规范,帮助读者快速掌握元器件的选型原则。
本书内容深入浅出、浅显易懂,通过丰富的实例来剖析枯燥的原理,适合广大高校学生和电路设计相关工作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