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IA Hackathon的导师们各个身怀绝技,第二位出场的导师便是一位年轻的大师,爱弛汽车首席设计师兼设计副总裁罗冬飞。
和罗冬飞的谈话刚一结束,这篇文章的标题就已经跃然纸上了。原因无它,在整段对话中,“创造力”是唯一且无所不在的关键词。看起来非常年轻的罗冬飞,谈起设计来他却毫不张扬,反而有着自己成熟而冷静的思考。
选择一个行业可以有很多原因,诸如家长的劝说、误打误撞,当然也有的是出于热爱。罗冬飞则是非常幸运的后者。9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的汽车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拥有天时的罗冬飞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己热爱的汽车车身设计专业。从吉林工业大学毕业后,一猛子扎入车企,至今已有20余年。他曾任职于多家车企的设计部门,从摩托车外观设计到自主品牌以及进口品牌汽车的外观、内饰设计,甚至还有工业设计,涉猎甚广。
在成熟车企工作许久之后,罗冬飞给自己的职场生涯也做了一个富有创造力的选择——加入爱弛汽车。他认为,成熟的主机厂及品牌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积累,产品迭代和开发按部就班,有很好的规划。但是当一个成熟企业的人员和体系壮大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控制好发展节奏,效率相对较低。新的车企和品牌则船小好掉头,可以轻松迈开步子,针对社会和用户对产品需求的变化,对市场做出更快的反应。而这,刚好是他想挑战的。
正如标题所言,罗冬飞的设计理念一直是求新求变的,这一点在其以往作品,尤其是在其最新一款面向未来的电动SUV概念车爱驰U5 ION中有了集中体现: 双色车身设计、“陆上太空舱”内部设计理念、流媒体外后视镜,酷炫到底的设计完美地阐释了他的创造力。
产品设计跟艺术设计的重要区别在于,产品设计更加注重产品的功能性、工艺的可靠性和使用的便利性,当然,对制造成本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具体到汽车设计,不单单包含造型的美感,同时涵盖了空气动力学、空间优化以及安全系数等细节。而以上种种,必须依赖于技术的支持。
工欲善其事,怎能不利其器?罗冬飞工作多年以来,设计工具也不断随着时代发展而演进,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思考。以CATIA为例,这款软件就是一个严谨、精确的设计工具,设计师可以很便捷地看清断面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零部件之间的关系,简化设计过程并节约更多的时间,实现更为复杂的操作。
罗冬飞希望CATIA这样的设计工具能够始终保持它的创新性,帮助工程师自由地表达,启发出更为广阔的设计思路。作为一名汽车设计师,只有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避免顾此失彼,才能设计出令用户满意的汽车。
从70年代直至90年代初,中国的汽车设计经历了一个发展非常缓慢,甚至有些停滞的时期。而同期的国外汽车市场则已滚动发展多年,甚至非常成熟了。在那个时代,中国设计走向全球听来是遥不可及的。
然而,曾经的模仿和借鉴阶段过去后,由于中国市场和汽车用户具有其独特性,单纯将国外汽车设计**过来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本地化需求开始出现在设计中,这也带动了中国设计力量的成长和壮大。因此,罗冬飞非常看好中国的设计师们,在他看来,中国设计走向全球是毋庸置疑的趋势。而中国设计师们要做的,就是将中国特色的创造力发挥到极致。
在设计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罗冬飞对于设计师这个职业有着充分的认知。他说,设计师是一个非常依附于创造力的行业,而一个人最富有创造力的阶段往往是年轻的时候。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对设计的控制确实会越来越成熟,但与之呼应的则是在想象力和创造力上的退步,而这是一个不可逆的、也必须接受的客观现实。
所以,一个好的团队中,年轻设计师和资深设计师是互相成就、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对于年轻设计师,罗冬飞充满了鼓励:“年轻设计师要放下所有的包袱,在最有创造力的年龄,大胆地进行输出,天马行空甚至搞笑也无所谓”,因为,“这个年龄一旦过去就不再回来”。
应该说,这个活动本身就是有创造力的。尽管24小时内设计出一款成熟或者惊艳的产品不太现实,但如果参赛者们能高效地利用CATIA的创新功能设计出很有意思的作品来,即便没能赢得比赛也是很大的成功了。毕竟,先进工具的存在意义就是让设计效率得到提升,让设计周期不断缩短。罗冬飞说,他本人对加入这个活动感到相当的兴奋,他希望能够看到设计师们利用设计工具去展示一些自己的想法。
正如一个好的演员对情感的控制可以收放自如,好的设计自然需要灵感的张弛有度。罗冬飞认为,基础科学发展至今,很难在短时间内出现让人大跌眼球的设计了,所以,他希望看到的是“设计表达比较均衡”的作品,既有新的尝试,又有一定的控制,将审美和质量完美融合在一起。
最近一段时间,罗冬飞正在和他吵吵闹闹又十分搞笑的年轻设计师队伍一起为上海车展而忙碌着,他们将为大家带来全新的U7 ion跨界车型以及爱驰的第一辆U5量产车型。让我们期待罗冬飞从车展上凯旋之后,来CATIA Hackathon,带出一支充满生命力的设计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