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姐说:要是没湍流,咱们流体专业都活不下去(文字连载二)
导读:3个月前,12月28日19时,火箭工程师陆姐受邀在仿真秀平台,与陆姐说读者-星星充电的预研总监江丙云博士、某汽车主机厂高级工程师刘笑天和天津大学毕绍洋博士共同制作一期《我们眼中的仿真与试验对标》主题讲座,引发了工程师朋友们和理工科学子的共鸣和好评。
为此,我们陆续将本期讲座全部视频文字稿以连载文章的方式和读者共飨。以下是正文:
接上一篇:陆姐说:仿真和实验对标的是好人品 ,今天我们继续讲:
一、陆姐:湍流测不准的问题,才体现工程师的价值
我看直播间里有人说了一个特别热的题目,“做湍流的时候,就感觉自己的结果出问题了”。哈哈哈哈。因为我是流体专业的,我太喜欢湍流了。我给你说,要是没有湍流,咱们流体专业都活不下去!因为无论你算错了什么,你都可以说里面有湍流。只要你把这个牌子打出去,老板立即投降。有湍流算错,理解。所以湍流这个问题,人家说世界难题解决不了,我说这个难题是不可解决的,因为解决完了事情才更严重,你再没有背锅侠了。大家都懂。但是,说实在的,凡是小李小王表示刚从学校毕业来上班的人,他们不太知道我们老员工的这个想法,他们特别喜欢跟我们说,而且很真诚的跟我们说,陆姐,我觉得这次湍流算的有问题。我真觉得我的湍流设的不对,他们确实是很真诚的。但是我就想问一个问题,难道实验就能测对湍流吗?要细想一个问题,无论你是湍流问题,还是你别的行业的那种所谓世界难题,它有一个神奇的巧合,凡是你仿真死也算不对的,恰恰就是实验死也测不准的。大家细想是不是这样?你看,凡是实验能测得非常非常准,闭着眼睛能测对的,你的软件肯定能算得对。为什么仿真和实验出现这么强烈的巧合呢?那是有道理的。因为如果一个现象,实验怎么测都测得很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手上就有非常非常多的准确数据。在这个时候,瞎子随便拟合一下,都会写出一个准确无误的模型。对,所以这个时候仿真肯定对。什么时候不对,实验也测不准,实验数据也自己飘飘忽忽,今天测成这样,明天测成那样。数据有时对,有时不对,有时有,有时没有。然后写软件、写算法、写模型的人也很懵。拿着好像对又好像不对的实验数据,写出一个好像对又好像不对的软件。我们拿好像对又好像不对的软件,算出一个好像对又好像不对的数据,又跟好像对又好像不对的实验去对标,你说这一圈下来湍流能解决吗?毕绍洋博士:这种情况在流体里面叫湍流,在结构里面可能有的时候叫疲劳失效,或者叫断裂。都是在一些情况下,是科学还没有办法解决的难题,才会出现这种问题。因为如果科学已经解决了,已经非常成熟了,那么这个研究领域也就死了。只有在科学还没有得到统一结论的时候,才能有很多论文发表,才能有很多讨论的空间。确实是这样的。你说要是实验也轻松地做,算出来是对的,仿真轻松也算出来对的东西,大家都理解得很透彻了。请问要你干嘛?那种活计算机都替你干了。刚才也有人说了,基本上已经实现自动化了。对那种事情真的不要你了,计算机就从头到尾都替我们干完了。因为真没啥好分析好思考了。还好像对又好像不对的仿真,和好像对又好像不对的实验,摆到你面前的时候,请问你的价值不是就体现出来了吗?这个时候你才有存在的价值。所以湍流是个宝。如果自然界我们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手中的饭碗又被打碎了一只,我们还要重新找新的饭碗。后来我看刚才读者用的说——理论功底才是真功夫。对,是这样的。在好像对又好像不对的当中,什么东西是核心?理论功底!什么意思?就是这个时候你就像一个福尔摩斯一样,你就去看在这些信息不全,真信息假信息乱七八糟一堆的时候,好像对又好像不对的时候,你去想什么?为什么?凭我的感觉,应该对还是不对?湍流真的能带来那么大阻力吗?这个时候应该有湍流吗?是流动带来的?还是结构加工有问题,还是环境有问题?还是观测有问题?到底是哪来的,你去分析,抽丝剥茧,去把证据链一个个拼上去,拼出一个完整的证据链,你才是体现出了你的真正价值。然后,你把对湍流的认识又向前推一步。所以说,包括刚才你分享的那些案例。说明了什么?你在反反复复找错、试错,在好像对好像不对的信息中反复去磨练,最后提升的是你的能力,你的目光会变得越来越敏锐,越来越能看透那些对和不对之间,这才是我们真正要追求的。所以,仿真与实验对来对去,不是看他俩谁对,是看你的人品。但这时候拼的不是你的其他人品,拼的是你的洞察力。你的洞察力越高,你越能看出来他们为什么一样。还是一个拼人品的问题。我第二次讲到这对标的是人品。 毕绍洋博士:仿真和实验对标的是人品,其实对标的是人的水平。对于刚才这个不太确定的实验和仿真的对标,我不知道江博士有没有准备,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好,我讲一个故事。我在交大读博士的时候,原来做钣金成型,一直都很难以去有什么论文可写。后来我做了一个复合材料的仿真跟实验的一个对标,从而也找了几个本构关系去拟合。用了几个参数,去拟合了一个跟实验非常吻合的数据结果。现在回头来看,其实这一个中间可能都错的。为什么?你要是参数超过五六个以上,它总能拟合出来一个跟实验结果很对应的这一个区间。而我本构也是借助于别人的。至于准不准确,其实也很难说。现在还是蛮惭愧的,我们也是利用到一些不确定的理论去做仿真。做了仿真,而且还以此去获得了个人毕业的论文,或者是一些其他方面的收益。从这里来说,我们做仿真,其实自己也并不是一个很确定的事情。但是我们据此还是能够解释一些现实中的事情。这是我讲的第一个故事,就通过材料拟合参数,通过仿真与试验的拟合,获得了一个根据实验,所谓相媲美的。虽然说不一定准确,只是解释了现实。
再讲我实际工作中还有一些事情。刚开始做仿真,19 年到 20 年的时候,那时候问过陆姐一些问题,在企业里面很难开展仿真,因为你从刚创建的时候,大家都以实验的相对来说更信任一些。别人怎么能够信任你,怎么开展这一个仿真的工作?我这时候我也写过很多的文章,也思考过很久。我举几个例子,怎么去开展工作。刚开始不要和实验团队负责测试团队去论高低,也不要去跟他做过多的纠缠。我们就过做好自己的理论方向的一个解释,或者在是概念设计阶段,或者是这一个详细设计阶段,做好我们的仿真的预测和评估。经过几年的工作,也就相当我们撇开了实验团队,独自开展工作,反而开展得更顺利一些。至于你怎么去对标,我也并不需要每个产品都去对标,我需要对标的时候,我自己去花钱去做一个测试。对,这时候我就能够去掌握到测试的整个流程和测试的细节。这时候我能够逐渐地去修正我的仿真,可以跟实验进行一个完全的吻合。经过很多的样品,包括我们声学的,力学的,还有热学的一个对标测试吧,现在在我们公司里面,大家对我们仿真认可,觉得还是蛮重要的。反而他们对测试有一定的怀疑。为什么几次测试的结果有什么误差?一次测试不过,我再去测试几次反而又过了。所以大家也认识到测试跟人的操作手法还有很大的关系,仿真同样的也是有这么一个误差的。这件事大家慢慢都能去理解了。我总结一下,经过刚才两个故事,就跟大家说一下。仿真和测试,无外乎没有什么所谓的对错,就看你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如果从科研的角度来说,我们是在给大家解释,比如复合材料的它的一个本构方程,或者是对现实世界的一个表征。从我们工作的角度来讲,无外乎就能够把我们的产品进行一个综合的设计,优化我们产品的设计或者是降本。这一角度来说,你能达到这些目标,你仿真或者测试任务也就完成了。毕绍洋博士:谢谢江博士。刚才说的博士期间的工作,其实有的时候因为或者是受限于实验条件,或者当你仿真想要和实验对标的时候,可能你实验已经做完了,你实验那些人不一定能找得到。博士期间有时候实验的条件都是从论文里边扒出来的,你只能去拟合一些参数。但真正我们在工作当中遇到了仿真和实验对标的问题的时候,有的时候确实就像江博士说的,实验的时候实验人员手一抖,或者有一个失误,人家实验做错了,你跟着错误的实验结果,你怎么对标都对不到正确的答案上去。三、陆姐说·读者线上沙龙回放
在陆姐看来,“可靠的仿真可以发现一般实验的错误。一般的仿真与一般的实验互相无关。没谱的仿真可以用一般的实验纠错。”
3个月前,陆姐受邀在仿真秀平台,与陆姐说读者江丙云博士、刘笑天和毕绍洋博士等做一期《我们眼中的仿真与试验对标》为主题讲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扫码回放和留言哦。
直播大纲与内容
2022陆姐说读者线上沙龙《我们眼中的仿真与试验对标》
(完)
声明:本文首发仿真秀App,部分图片和内容转自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我们,欢迎分享,禁止私自转载,转载请联系我们。
获赞 10024粉丝 21479文章 3514课程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