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同轴线,在射频设计中为什么如此重要?!

1年前浏览651


大家好,这里是射频学堂

我们在研究射频电路设计时,有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就是:微波传输线链接):包括传输线方程,传输矩阵,传输状态。可以说射频设计最最基础的知识点就是传输线设计,无论是匹配,功分还是耦合,总归是用传输线的状态去等效相应的传输矩阵,以此了实现相应的功能。

传输线理论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无论是去解各种各样的传输线方程,还是分析行波,驻波,行驻波的状态,都含有大量的数学公式推到。这一部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之前的总结文章:链接

今天呢,我们抛开那些令人讨厌生畏的数学公式,我们去研究一种最常用的传输线的实物——同轴型传输线

同轴-Coxial,无论是英文还是中文都很明确的表示了这种传输线的特征:内外两根导线是同轴线的。如下图所示。

这种内外导体嵌套在一起的传输线,堪称是微波传输的最佳方式,所有的电磁波都屏蔽在传输线内,没有一丁点的辐射浪费。而且在一个很宽的频带内及其干净,没有任何杂质。

之前的传输线理论告诉我们,同轴传输线既可以传输无色散的TEM波,又可以传输TE波或者TM波。而且通过恰当的设计,其可以在很宽的频带内传输TEM波。也是因为如此,同轴线才在整个微波设计中,应用的最为广泛,无论是测量系统,还是微波器件。



同轴线中的TEM模

很显然,TEM模就是同轴线的主模,而TE/TM模则是同轴线的高次模,做射频设计的同学都知道,我们要尽可能的利用主模,而摒弃高次模。同轴线的主模TEM模场分布如下图所示:电场从内导体外壁指向外导体内壁,电力线均匀分布,磁场围绕内导体分布,但是在传输方向上,随着电磁波的传输分布。

因此对于传输线分析,同轴线也比较简单,其单位长度上的分布电感和分布电容计算公式导如下:

通过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我们就很容易得到同轴线的特征阻抗Z0的计算公式。这个是我们设计中应用最多的。

是不是还是看着很复杂,记不住啊。但是不要忘了,前面的那一堆是常数计算,我们只需要记住后面那个Ln(b/a)就可以了。

这个常数是多少呢:

u0是真空磁导率

e0为真空介电常数


把这两个常数带入到公式中,我们就可以得到简化的同轴线特征阻抗公式了:

而当同轴线内填充介质为空气时,系数就简化为60了。

这个公式为什么好呢,因为我们在讲《为什么是“50Ω”》,提到了除了50欧之外的两个重要的阻抗值:29.65Ω和76Ω,这两个阻抗在射频设计中也很重要,29.65Ω是同轴线承受最大功率容量的一个阻抗,而76Ω则是同轴线损耗最小的一个阻抗。这两个最大阻抗配上常用的50Ω,构成一个设计中最常用的阻抗值,既然这么重要,我们能不能把他们转换成同轴线的一个常数呢?这样,我们想用那个阻抗,直接记住这个b/a的常数就好了,见下表,也就是想要功率容量最大,同轴线外径就是1.65倍的内导体直径,50Ω就是2.3倍的内导体直径,最小损耗就是3.6倍的内导体直径。这三个特殊内外径比要记牢,对设计很有用哦。

同轴线的高次模
讲完主模,是不是就意味着不用去考虑高次模了?当然不是,虽然高次模不是我们想要的,但是总要做到知己知彼吧。剥开各种数学公式推导(对推导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微波工程》第110,111页)。这里只要记住,同轴线中的TE模和TM模都是截至的,也就是消逝模,只有在不连续处或者他们的源附近才能被激励出来。我们只要知道最低的那个高次模长什么样就行了。书上告诉我们,这个最低频高次模就是TE11模,也就是同轴线的波导基模。场图如下所示:
这个讨厌的家伙却有个极其简单的截止波长公式:
也就是说,只要同轴线的频率小于截止波长,那么高次模就不会出现。这也是同轴线的单模传输条件。波长用的比较少,我们把它转换成频率就是:
我们把它和常用的接头整理到一起就是:
我们看到,口径越小的接头,其工作频率越高。常规的 N-型一般支持到11GHz,SMA可以做到12GHz,但是SSMA就可以到38GHz。而PC 1mm则可以工作到110GHz。
《微波工程》书中给出了较为详细的推导过程,具体过程可参考微波工程第110页,111页。我们只要记住,要想工作频率高,口径要小,越小工作频率越高。
通过上图可以看到,同轴接头的工作频带是相当宽的,这也是为什么射频测试我们选择同轴线的原因。



注释:【射频学堂】转载,原创的所有文章皆归原作者所有,分享旨在学习,如有异议,请联系射频学堂删除或者更改。祝您在射频学堂,学习多多,收获多多!

来源:射频学堂
电路电力电场理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4-02
最近编辑:1年前
射频学堂
硕士 学射频,就来射频学堂。
获赞 150粉丝 320文章 963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