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桥梁工程领域的新闻不多,下面来分享三则:
3月25日17时许,杭州绕城西线北向南五常收费站附近主线桥梁半幅梁板滑落,绕城西线北向南交通中断,多个收费站关闭。据《钱江晚报》的报道:
钱报记者现场遇到了一名中年男子,姓李,是五常村村民,他说事发时恰好经过现场,还拍了照。他说当时先看到桥下的水面在冒泡,以为有鱼,然后听到车子的声音,抬头一看,有两辆大型卡车,一辆在往后倒,“我还纳闷了,高速上怎么能倒车了?我爬上土堆一看,桥面在下沉。上面还有一辆白色的小车卡在了断裂口。幸好当时经过车辆不多,而且两辆大型半挂车速度慢,桥是慢慢垮下去的,司机估计看到就马上停车后退了。不久警察就赶过来了。”
发生坍塌的桥面约有15~20米长,塌陷深度约3米左右。据记者报道称,桥梁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水平位移。事故桥梁周边正在进行施工,有大量的堆土,而且土堆在事故发生之前还出现过坍塌。因此,事故桥梁的桥墩长期处于一个水平荷载不稳定的状态,随时都有可能受到很大的水平推力。而当事故发生时车辆并不多,也没有超载的报道。
看来,以后施工对周边桥梁墩台的扰动,也是需要认真考虑进来的了。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3月25日,在武汉长江大桥进行了一次特殊的桥面施工。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在桥面上“平铺”了一张宽3.5m,厚5mm的膜。这种新型路面精表材料,具有耐磨、抗滑、抗高温的特点,还能延长路面寿命,而且施工简便,90min~120min后就可以通车,为桥梁养护提供了便利。
《湖北日报》消息,国际桥梁大会组委会近日发出通知,由中铁大桥院设计、中铁大桥局参建的马鞍山长江大桥获得第33届国际桥梁大会最高奖项——乔治·理查德森奖。这是本年度国内唯一获奖的桥梁。
马鞍山长江大桥2013年12月建成通车,技术上的亮点包括:
国内首座拱型塔三塔斜拉桥,主跨跨度在世界同类桥梁中位居第一;
左汊主桥采用2×1080米三塔两跨悬索桥,主跨跨度在世界同类桥梁中位居第一;
首次实现三塔两跨悬索桥跨径千米的突破;
右汊主桥采用2×260米三塔两跨斜拉桥,为国内首座拱型塔三塔两跨斜拉桥;
主缆贯穿其中,每根造价约1亿元,主缆长度为世界同类桥梁第一;
采用根式基础,作为一种原创的“仿生”基础,实现了在沉井壁增加根键,充分发挥土体承载力,达到了弹塑性土体与刚性沉井之间的刚度协调。
国际桥梁大会每年举办一次,是国际桥梁界享有较高声誉的桥梁学术会议。其中,乔治·理查德森奖每年仅授予一个在桥梁设计、建造、科研等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桥梁工程,被誉为桥梁界的“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