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正式申报书上传截止。根据科技部发布的“可再生能源技术”重点专项2022年度申报指南,风能专项中专门编列“10兆瓦深远海漂浮式浮风电机组关键技术与装备(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这也是风能专项中唯二要求进行示范应用的项目。
该项目的竞争异常激烈,据悉,中国海油、三峡、华能等四个项目团队参与本项目的竞争,涵盖了国内头部能源企业、海洋工程研发机构与风电设计单位、一线风机整机商、大学、研究机构、配套厂家与建造安装专业企业。
空前的激烈竞争显示了各方对于漂浮式风机技术在风能领域重大前景的共识,也同时使得漂浮式风电技术未来如何发展成为了激烈交锋的共同话题。
本次专项的指向性非常明显:面向深远海的大功率漂浮式风电技术的应用。
从目前的客观条件来看,未来中国海上风电也必须走向深远海才能发展下去。
关于深远海的定义,过去讲“双30”(离岸30公里、30m水深),近年来“双60”成为了普遍接受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各方对于距离与水深的定义会产生明显的差异,但不变的一点是:中国的东南沿海是未来深远海风电发展的主要目标区域,“双60”远不是终点。
从广东省、浙江省十四五的海上风电发展规划来看,未来开发离岸百公里的国管海域风能资源是大势所趋,但显而易见的是,目前国内风电能源开发企业、风电设计单位以及整机商还不具备“双百”(离岸百公里,水深超过100m)条件下风能资源大规模商业开发的条件和能力。
从“三峡引领”号开始,我国的漂浮式风电技术研发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即跨越小容量机组验证阶段,以实际主流容量机组进行样机示范。目前8~10MW机组已经成为海上风电的主流,未来几年更大功率的风力发电机组将陆续具备应用条件,国内某些厂家去年已经开始宣传16MW的机组,从这个角度看,指南中专门针对10兆瓦机组有点偏于保守。
从传统认识上看,漂浮式基础对于机组容量的变化并不敏感,更大的机组,漂浮式风机的综合经济性更强。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容量漂浮式风机对于漂浮式风机基础的设计挑战更大,考虑到中国南海东南部复杂恶劣的环境条件与指南相对苛刻的性能指标与经济指标要求,本项目的设计难度较大,对牵头方的海洋工程整合能力以及项目总体开发能力要求更高。
专项中考核指标中最令人瞩目的是项目的示范要求。
如何示范,示范什么内容,形成什么示范效果是最令人关注的议题。
不同于传统电力企业在海上风场中找位置实现漂浮式风机示范,中国海油在示范模式、示范内容上更具特点与产业融合优势。
从全球的漂浮式风电发展来看,漂浮式风电与海上油气开发的融合发展是亮点之一,这方面Equinor走在了前列,目前其牵头的、专门为海上油田供电的Hywind Tampen项目正在建设中,同时,该项目也是世界目前建设规模最大的漂浮式风场。
中国海油在中国南海有成规模的海上油气田,海上油气已经成为国内油气新增产量的主要来源。从产业融合以及示范带动作用来看,离网的漂浮式风电与海上油气融合发展,以远带近,逐步带动离岸较远的国管海域实现风能资源的经济开发不失为一种更积极的先行探索。
“10兆瓦深远海漂浮式浮风电机组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最终花落谁家目前还未可知,无论哪家牵头来做这个项目,都应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回答漂浮式风电在国内如何实现经济性开发这个关键问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