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庆幸这套课程已经更新完结!还在继续给订阅用户加餐中。
想想当初,每节课背后都是一遍一遍修改课件,经常讲课讲到一半发现软件Bug从头再来。很多次往复后往往录制到下半夜,实在是辛苦。有时也会放过某些课,带着瑕疵上传,想着某些犯的错误让学员见到,也可以避免犯同样错误。说句心里话,要讲这一套完整的课程,对自己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这是自己完成了一整套项目,从规划到实施都是自己独立完成。也帮助我梳理自己这几年来积累的知识体系,这是我意外收获吧。
今天我想作为一名仿真内容创作者(仿真秀平台讲师)的角度,聊聊我在知识付费创作过程中的些许感受,以引发大家的共鸣。
一、科技企业离不开仿真
首先,仿真在工程中的应用地位不断提高有目共睹。
早期大型企业基本不用仿真软件,有的甚至3D建模都不用,只有2D建模。好的工具对做事绝对是事半功倍的。如今我国数字化设计大力推行,仿真技术也走在高速发展期,几乎每个科技企业都需要仿真人才。
接着,说说我对仿真的看法。“仿真工程师的结果,除了工程师自己谁都不信;试验工程师的结果,除了工程师自己谁都相信”。这是个很老的段子了,却一语言中我当年对仿真的看法。刚读研时候就听过这句话,对试验蜜汁自信,仿真和试验对不上就赖仿真没做好。结果却往往是试验条件某个没达标而造成的,冤枉了自己。
二、我的仿真学习之路
读研时,我的课题是流固热耦合,ANSYS APDL算固体有限元,有限体积法编程算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有限差分法算导热,这三者每一个都是单独学科,能在读研短短两年内完成毕设实在是每一滴汗水和困倦堆砌而成。
融会贯通之后,每次看着仿真结果就可以看出边界条件是否有误从而进行更改。相比于试验,仿真的边界更容易控制,只要对软件把控到位,理论知识过关,仿真完全替代试验。有一种感受,后期我对仿真越来越喜爱,遇到什么物理问题都希望仿真跑一下,看看灿烂的云图。
工作之后,仿真任务更加繁重,模型变得复杂,网格质量难以把控,网格不收敛做的心累机也累。但那时网络课程不发达,有问题只能自己死磕,真有种“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之感。换工作入芯片行业,见信号完整性仿真也用ANSYS(HFSS)计算非常好奇,每天下班回去学习软件,但由于理论知识匮乏,不知自己做的是神马东西。
后来从电磁波理论开始学起,又看了多本信号完整性的书籍,历时一年时间总算是入了门,一些简单结构可以自己算算对比。恰好公司有项目却又没人做,我自告奋勇顶着压力去做仿真并且优化结果,结果在专业人士眼里居然也有模有样,顺利完成项目,从此自信心爆棚,但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
三、知识付费,给了我意外惊喜
几年过去,力学、传热、CFD、电磁多场基本都可以耦合计算,但电磁计算一直不敢说融会贯通。此时互联网的视频课程爆发式增长,一次偶然机会在仿真秀看到ANSYS其他电磁模块老师的课程,买一些教程学习,发现很多这几年很多自己探索不出的问题居然被人家三言两语讲的通透。
以前学习靠师傅,现在学习靠网课。突然萌生自己做课程分享的想法,以在芯片行业仿真为核心,将这些年学的仿真和理论表达出来,同时希望也能帮助别人。
刚开始的时候,抱着随便做做,有空就出,没空就不出心情。疫情期间在家准备一些课件,没事出个视频,录着玩,结果视频质量奇差,放在仿真秀官却无人问津。后来平台课程顾问主动联系我,希望我出一套芯片仿真的精品课,在与他多次沟通下,我决定出付费课程。
如果有学员付费,有经济收入出课动力更足,并且人家出了钱,那出课人就有义务把人家教好,必须用尽全力保证课程质量。带着这种想法,系统的录制了这12节课,也希望通过这些课程,将学员带入芯片仿真的世界。
结果确实如此。那段时间工作很忙,但为了不断更,每天写PPT到下半夜,录制课程更不能停,有次录制过程反复出错,一直不肯停,录制到下半夜两点钟。后来回听发现自己声音越来越疲惫,不过每完成一节课都会心情舒畅。
工程毕竟不会面面俱到,但是出课程必须有始有终线路清晰。在出课程过程中,自己要看论文查资料,这个过程宝贵至极,有目的的学习效率事半功倍,并且对自己的知识点查缺补漏,学到特别多的东西,而且在讲出来之后加深印象很难忘记。所以说能把别人讲懂,讲课的人其实收益最大,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我的当前的订阅用户来自不同公司,芯片也有细分行业。大家会提一些问题让我解答,当然多是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但也经常涉及一些具体的工程问题我并没有做过的。但听到他们叫我老师,非常客气的问我,我实在难以拒绝,往往照单全收,记下学员问题自己去查论文和资料,再出一些加餐课程为学员解答。
这绝对是意外惊喜。因为我突然发现自己的知识面又拓宽,并且大部分都是芯片行业问题,令我在工作中也有更多准备应对没见过的问题。
所谓“弟 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 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我大爱这句话。现在是知识付费的时代,对于工程师而言,知识付费不仅有经济收入,最最重要的是可以完善自己知识体系,逼自己多思考,同时通过接触其他细分行业的学员,学习更多以前自己根本没听过的知识。有些学员会很细致给我描述他们的技术内容,此时我是弟 子,而他们是我的老师。互相进步,互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