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 积淀的压力容器新手入门指导(附学习路线)
- 作者优秀
- 优秀教师/意见领袖/博士学历/特邀专家/独家讲师
- 平台推荐
- 主编推荐
导读:前不久,我在仿真秀平台撰写了2篇压力容器有限元分析的原创文章:“56立方LNG运输半挂车应力分析”纪念我压力容器人的一段芳华
很多压力容器同行都看出了这两篇文章是有连续性的,且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一些新入门的小伙伴,私信笔者能够制作一些压力容器有限元分析的教程,其实笔者好友承压设备分析设计—老梁(见下图)正在仿真秀平台分享,我还是给大家撰稿吧。点击图片可试看
今天,受仿真秀平台委托,希望我能撰写一篇压力容器新手入门干货文章。希望对未来加入压力容器行业和压力容器行业新萌新有些许帮助。首先,不赞同很多单位让毕业生在车间实习半年甚至一年之久,这样脱离了设计岗位,也脱离了设计室的大环境,虽然实践经验足,但是设计工程师还需强硬的理论基础,设计工程师需要不断的与周围同事之间沟通,只有沟通和学习,才能有更快的进步。
十年前,我们满怀着期待,走出校园,那时的我意气风发,不知天高地厚,心里只想着着手干一番大的事业。后来发现,那时的我,多多少少有些年少无知。求职之路四处碰壁,用人单位一而再、再而三的突破我的心里底线,我原本干大事业的心情慢慢的变得低落,到了最后,只剩下了一个目标:生存。因为生存,所以刻苦;因为生存,所以踏踏实实的工作,一点一滴的学习。这时才意识到,到了新的工作单位需要额外的勤奋才会有更大的收获,不必互相攀比,只要自己努力就好。新步入压力容器设计岗位会让自己倍感压抑,因为压力容器属于特种设备,相关的标准法规太多。因此我来介绍一下我自己压力容器入门学习内容,主要知识点如下。我们常说的非标压力容器的结构分为储存容器、换热容器、反应容器和分离容器四大类。涵盖了数百种结构,作用也不尽相同。标准种列举的金属材料种类特别多,内容也纷繁复杂,但是这些材料中有些常用材料要牢记于心。常用材料:金属材料中低合金钢(牌号Q345R、Q245R)奥氏体不锈钢(牌号S30408、S31603)。有色金属材料钛(牌号TA2)。材料的选择要考虑介质的腐蚀情况,设计温度,设计压力等主要参数,材料的在设计温度下的强度和耐蚀性是选材的主要依据。- 2.2、换热器:固定管板换热器的力学模型是放置在弹性支撑上的圆平板。换热器用于冷热介质之间的热传递。主要结构:筒体、封头、支座、管板、换热管、折流板等。主要管口:管程进出口、壳程进出口、排污口、排气口等。
- 2.3、塔器:塔器的力学模型是一端固定的悬臂梁。主要用途是传质传热、分离、萃取等。主要结构:筒体、封头、裙座、塔顶吊柱、塔盘、填料等。主要管口根据条件图或工艺流程图确定。
- 2.4、反应釜:一种搅拌容器。主要结构:筒体、封头、夹套、盘管、支座、搅拌系统(电机、减速机、机架、机械密封、搅拌浆等)
3、无损检测:常用的无损检测分为射线(RT)、超声(UT)、磁粉(MT)、渗透(PT)以上是压力容器必备的知识点,接下来我提供一条学习路线方便新手学习。A、储备理论知识:首先准备好学习资料,这些标准和资料作为首要关注的基础内容,需要慢慢的理解和掌握,不要急于求成。对于学习,我们往往是从模仿开始,因此我们需要先去档案室拿到一份完整的图纸,根据图纸上标注去翻书,找到相关条款,对于标准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去翻相应的标准释义和培训教程。GB/T150-2011《压力容器》及释义
GB/T151-2014《热交换器》
NB/T47041-2014《塔式容器》
NB/T47042-2014《卧式容器》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图纸上的结构理解不清楚的地方,记得带着安全帽去车间看看,看看设备的来龙去脉,看看各个零件的安装顺序,以理解为主。理解如何下料、卷筒、如何组对焊接等。C、用实践经验来指导设计:压力容器的设计不仅要考虑设备的强度,还要考虑制造方式和方法,根据现有的设备进行优化设计,这是设计能力的体现。注:压力容器设计与机械设计不同,压力容器多为回转体,即主视图和左视图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压力容器的设计采用主视图和俯视图两个视图,主视图表明主要结构,俯视图提供管口以及支座方位。在工作中大家都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对标准进行一些归纳和总结,例如GB/T150中:>30 焊接接头全部超声或射线P335
>32 焊后热处理P331
>30~36超声不低于Ⅲ级
>36 板材正火,超声不低于Ⅱ级P42
>38 焊后热处理(焊前预热100℃以上)P331
>50 法兰、管板、平盖正火P42
>60 应每张热处理钢板进行拉伸和V型缺口冲击试验P46
>80 正火或正火加回火状态使用的钢板可增加一组钢板在钢板厚度1/2处取样的冲击试验P46
- >100 钢板及接头,应规定较严格的冲击试验P46
最后,我重申:我并不赞同很多单位让毕业生在车间实习半年甚至一年之久,这样脱离了设计岗位,也脱离了设计室的大环境,虽然实践经验足,但是设计工程师还需强硬的理论基础,设计工程师需要不断的与周围同事之间沟通,只有沟通和学习,才能有更快的进步。我的压力容器学习路线
作者简介:孙捷飞,仿真秀科普作者,A1、A2、C2、C3级压力容器审核员,从事固定、移动压力容器设计审核工作。 声明:本文首发仿真秀App,部分图片和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我们,欢迎分享,禁止私自转载,转载请联系我们。
喜欢作者,请点赞和在看
获赞 10228粉丝 21738文章 3589课程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