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美媒热炒:洛马最新GaN雷达真能“锁定”歼20?

3天前浏览46

 近日,一则军事新闻引发国际关注:当地时间4月7日,美国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向美国空军交付首套L波段的TPY-4氮化镓(GaN)有源相控阵雷达。据其发布的宣传片宣称,该型号AESA雷达能够有效探测中国歼20等第五代隐形战斗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美媒也对此事大肆渲染,似乎在为美国的军事优势摇旗呐喊。

 

氮化镓作为一种新型半导体材料,在雷达领域的应用确实带来了技术突破。相比传统雷达使用的材料,氮化镓具有更高的电子迁移率、击穿电场和热导率,这使得基于氮化镓组件的雷达能够输出更高的功率,拥有更远的探测距离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从理论上来说,TPY - 4雷达借助氮化镓组件,在性能上有了提升的硬件基础,这也是美国如此看重这款雷达,并宣称其能探测歼20的底气之一。

 
 
 
 
 
 

但事实真能如美媒和洛马公司所吹嘘的那般吗?歼20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在隐身设计方面下足了功夫。其采用独特的机体外形设计,如菱形机头、倾斜双垂尾等,有效减少了雷达反射截面积;同时,歼20还大量使用吸波材料,进一步降低被雷达探测到的概率。这一系列先进的隐身技术,让歼20具备了优异的隐身性能,成为天空中难以捕捉的“幽灵”。仅仅凭借一套新雷达,就想突破歼20的隐身防线,绝非易事。


在实际的空战环境中,雷达的探测效果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复杂的电磁环境就是其中之一,现代空战中,双方都会释放各种电子干扰手段,试图扰乱对方雷达的正常工作。当TPY - 4雷达面临强大的电子干扰时,其探测精度和范围必然会受到影响,能否准确探测到歼20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此外,战机自身的机动性和战术运用也至关重要。歼20拥有出色的机动性,飞行员可以通过灵活的战术动作,配合电子对抗设备,降低被敌方雷达锁定的风险

来源:射频学堂
隐身半导体电子电场理论材料渲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4-16
最近编辑:3天前
射频学堂
硕士 学射频,就来射频学堂。
获赞 153粉丝 340文章 1015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微波传输线知识点总结

1. 传输线方程• 定义:描述传输线状态的方程,也称为电报方程。• 基础:长线效应,当线长与波长相比拟时,必须考虑微波的波动性,使用分布参数方法分析传输线的传输状态。• 等效电路:传输线的等效电路包括电阻 R 、电感 L 、电容 C 和导纳 G。• 方程:• 无耗传输线:假设 R = 0 和 G = 0,方程简化为:2. 传输线状态• 行波状态:无反射的传输状态,反射系数 Γ = 0 ,负载阻抗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Z_L = Z_0 。•特点:• 沿线电压和电流振幅不变,驻波比 ρ = 1 。• 电压和电流在任意点上都同相。• 传输线上各点阻抗等于传输线特性阻抗。• 纯驻波状态:全反射状态,终端反射系数 |Γ| = 1 。• 特点:• 沿线各点电压和电流振幅按余弦变化,电压和电流相位差 90°,功率为无功功率,无能量传输。• 电压波节点: z = nλ / 2 (电压为零,电流最大)。• 电压波腹点: z = (2n+1) λ/4一般情况:存在反射波和入射波,电压和电流形成驻波分布,驻波比 ρ表示反射波和入射波的幅3 . 传输线矩阵• 传输矩阵:描述传输线输入和输出电压、电流的关系。• ABCD 矩阵:• 特性阻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Z_0 是传输线上无反射时的阻抗,定义• 传播常数:传播常数γ 描述信号在传输线上的衰减和相位变化其中, α 是衰减常数, β是相位常熟4. 阻抗匹配• 匹配源:电源的内阻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称为匹配源。• 共轭匹配:负载阻抗等于电源内阻的共轭,使负载得到最大功率。• 阻抗变换器:用于将不匹配的源和负载阻抗转换为匹配状态,常见的有巴特沃斯和切比雪夫阻抗变换器。•短截线匹配单短截线:在主线上并联 / 串联短截线,调整位置和长度 双短截线:固定间隔的两段短截线,扩大匹配范围 • 渐变线匹配切比雪夫型:在指定带宽内实现等波纹响应 指数型:适合超宽带匹配(如:0.5-18GHz) • 集总元件匹配L/π/T 网络:通过 LC 元件组合实现宽带匹配 5. 传输线类型6. 损耗与色散1. 损耗类型导体损耗:趋肤效应导致的导体损耗 介质损耗 :绝缘材料的介电损耗2. 色散现象模式色散:多模式传输导致相位不一致 材料色散:介电常数随频率变换 7. 典型应用微波滤波器设计天线馈电网络雷达发射 / 接收系统 8. 技术前沿5G 毫米波:微带线与波导的混合集成 高温超导:低损耗传输线(如:YBCO 涂层导体) 异向介质:实现超材料传输线的新型电磁特性 记忆口诀:特性阻抗定版型,反射驻波看匹配,损耗色散要优化,模式选择定用途。注释:射频学堂原创或者转载的内容,其版权皆归原作者所有,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射频学堂仅用于知识分享。如需转载或者引用,请与原作者联系。来源:射频学堂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