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力学原理。
先来说说耗能。大家有没有在沙滩上走过路,走不了几步,就感觉特别累。脚陷进沙子里,这就是因为沙子在耗能。我们行走时对沙子施加力,沙子变形但无法恢复原状,把我们的能量消耗掉了,所以走路就显得特别吃力。
再看看储能。当我们穿上这种弹性底的鞋子跑步时,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跑步时鞋底受到挤压,发生弹性变形。这个过程储存了能量,等鞋子恢复原状时,又把储存的能量归还给我们,让我们跑起来更轻盈,感觉脚下有一股力量在助推。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脚踩自行车,车速会越来越快,这个过程便是储存能量(动能),刹车之后自行车慢慢停下来,且刹车片会发热,说明动能有一部分被转换成热能耗散,属于耗能过程。
在建筑领域,耗能和储能的作用至关重要,当建筑遭受地震时,如果不能有效耗能,地震力就会反复作用于建筑结构,尤其是当建筑的自震周期,和地震波频率相匹配时,会发生共振现象,随着共振的发生,振幅会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建筑结构受损甚至垮塌。但如果建筑具备良好的耗能设计,就好比拳击手全力一击,打到了棉花上,能量被有效吸收,传递到建筑主体结构的能量大幅减少,从而对建筑起到关键的保护作用。现在很多建筑安装的耗能减震器,就能把地震能量消耗掉,保护建筑主体。而一些弹性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储能作用,帮助建筑在小震动时快速恢复稳定。
耗能和储能看似简单,却能帮助建筑在小震动时快速恢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