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惊爆!82.4%储能关税叠加四重暴击!

6小时前浏览4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三条2025年04月08日 星期二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了全球瞩目的“对等关税”,特朗普政府将针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不同水平的关税,拟对中国加征34%关税对欧盟、越南、中国台湾地区、日本、印度、韩国、泰国、瑞士、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等贸易伙伴征收20%到49%不等的关税,对任何贸易伙伴的最低对等税率也为10%。
9e495201d782682d8eaa29396bd9e24a.png
(图源东吴证券)
叠加此前2月、3月连续加码的20%关税,以及针对储能电池的25%301条款关税(2026年生效),中国储能产业遭受系统性冲击。储能电池综合税率飙升至82.4%,创下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的最高纪录。
040767919ce50302a4ee18ec4c293f11.png
(图源网络)

     

     

一、关税政策的多重绞杀    


     

     
美国市场占中国储能电池出口的25%,2024年出口额达153亿美元。此次关税政策大概率出现:
成本崩 盘1GWh储能系统成本激增2.5亿元,企业利润率从8%暴跌至不足5%;
供应链断裂东南亚中资工厂对美出口环比下降40%,库存周期延长至6个月;
技术替代加速特斯拉超级工厂电池断供警报拉响,美国本土企业趁机抢占市场份额。
核心矛盾聚焦于磷酸铁锂电池:美国本土90%的储能项目依赖中国产磷酸铁锂电池,而此次关税政策直接推高其成本至1.2元/Wh,较美国本土企业高出35%。美国能源部紧急启动"本土电池替代计划",试图通过补贴扶持Northvolt、QuantumScape等企业填补缺口。

     

     

二、法律禁令切断技术输出    


     

     
早在2025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与敌对国家电池脱钩法》,明令禁止宁德时代、比亚迪、远景动力等六家中国电池企业进入美国市场。此举就暴露出以下问题:
技术壁垒升级美国试图通过立法手段阻断中国电池技术扩散,尤其针对磷酸铁锂专利布局;
产业链撕裂中国电池企业被迫放弃美国本土化布局,转战欧洲、中东市场;
诉讼反击华为率先起 诉美国储能公司专利侵权,指控其窃取电池管理系统(BMS)核心技术。
而在此禁令影响下有波及到全球供应链:
特斯拉暂停上海超级工厂对美储能电池出口,转而采购LG新能源韩国产线产品;
比亚迪被迫关停美国加州储能模组生产线,预计损失2025年营收15亿美元;
美国储能项目开发商转向日本东芝、韩国SK On等企业,但面临交货周期延长至18个月的风险。

     

     

三、全球产业链的连锁震荡    


     

     
面对美国不断发起的关税风暴,所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不断影响全球新能源产业链格局:
东南亚地区作为中国储能企业"出海跳板"的功能正被削弱。越南、泰国等国承接的中资电池工厂,因对美出口关税陡增48%-49%,叠加中国原材料进口关税上调,陷入"两头受压"困境。
东南亚本土企业趁机抢占中低端市场份额,例如越南VinES Energy与韩国LG合资建设的电池工厂,凭借关税豁免优势迅速扩大产能。
欧洲市场呈现"短期观望、长期替代"态势。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研发的固态电池技术取得突破,计划2026年实现量产;法国帅福得集团在捷克投建超级电池工厂,目标年产能24GWh。
但欧洲储能协会数据显示,若中国供应链完全退出,欧洲储能项目成本将上涨40%,装机进度延迟2-3年,这种"战略依赖"使欧洲陷入政策摇摆。

     

     

四、中企加速产能出海,技术突围    


     

     
BloombergNEF表示,对中国征收的任何高额关税可能都无法减少美国储能电池的进口,由于成本竞争力,中国制造的储能电池仍能轻松击败相对稀缺的美国制造的替代品。
新兴市场卡位阳光电源斩获沙特7.8GWh光储订单,金风科技布局非洲10国风电配套储能;
产业链垂直整合宁德时代入股玻利维亚锂矿,比亚迪自研IGBT芯片实现100%国产化;
数字能源转型远景能源推出EnOS智能操作系统,实现全球120GW风光场站远程运维。
技术突围路径显现:
钠离子电池突破中科海钠与三峡集团合作建设1GWh示范电站,循环寿命突破5000次;
液流电池扩容:大连融科中标加州100MW/400MWh长时储能项目,能量密度提升至35Wh/kg;
储能+氢能融合国鸿氢能与美锦能源联合开发"光储氢一体化"微电网解决方案。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断裂电源新能源芯片UM材料储能工厂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4-16
最近编辑:6小时前
锂电那些事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4粉丝 193文章 2311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市值蒸发4500亿!美国关税风暴冲击储能江湖!

锂电那些事今日头条2025年04月10日 星期四美国关税风暴可能深度影响,甚至严重冲击全球储能江湖。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两个交易日(4月7-8日),仅国内储能上市公司总市值蒸发近4500亿元,降幅达15.92%!目前之所以在资本层面产生如此大的冲击与破坏力,与美国在全球储能江湖地位有很大关系。据中信建投证券统计,2024年美国储能装机需求约40GWh,占比全球装机的20%,对应储能电池要货80-100GWh。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向美国出口锂电池153.15亿美元(约1100亿人民币),占国内锂电池出口总额的25%。另外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就中国企业出海情况来看,2024年中国企业跟美国企业签订储能订单最多,规模最大,达24个,总规模超65.78GWh,占中国企业全球出海订单规模的33.63%。很明显,为了实现争夺储能领域的全球话语权与定价权,美国在政策层面正在全力 “封堵” 中国储能企业,以实现 “将完整的电池供应链带回美国” 的战略目标。当前美国储能江湖,对中资企业而言即意味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机遇,也预示着激烈的竞争与博弈风险,而留给企业破局的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了。上下滑动查看完整内容 市场与政策驱动,是美国储能强势崛起的两大基石。首先看市场层面,根据华安证券统计,截至21年9月,美国燃煤电站运行212GW,大多建于1970-1990年,美国燃煤电站平均运行年限为45年,目前有超过70%的电网系统工作超25年以上,逐步迎来退役潮。据EIA,计划在2035年前退役的燃煤发电装机占28%(59GW)。由美国可持续能源商业委员会(BCSE)和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编制的最新版《美国可持续能源年鉴》(Sustainable Energy in America 2025 Factbook),2024年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创下历史新高,成为仅次于天然气的第二大电力来源,全年供应1063TWh电力。另据EIA预计2021-2050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将从21%提升至44%,风光新增需求稳定且持续增长。而美国电网前期通过燃煤电站具有较强的调峰能力,燃煤电站占比大幅下调使电网面临调峰能力失衡。尤其是大量新增光伏电站并网,间歇性发电特性则进一步影响了电网稳定性。IEA研究表明,当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15%时,消纳瓶颈将会体现。事实上,美国目前电网消纳问题已开始显现。我们以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所在的加州独立系统运营商(CAISO)为研究对象,加州光照资源丰富,是美国能源转型步伐较快的地区,加州制定了2045年实现全州电力100%来自可再生能源这一较为激进的目标。截至2024年4月底,加州已投运19.1GW光伏和8.1GW风电,相较2017年底分别增加了71.1%和29.5%。随着风光装机增长,美国加州地区也出现了弃风弃光率大幅上升的情况,从月度数据看,2022年之前CAISO弃光率基本能维持在10%以内,但2022年4月、2023年3月、2024年3月弃光率分别达到了16.4%/22.3%/19.4%。此外,随着美国净负荷曲线由 “鸭子” 变为 “峡谷”,时间维度的消纳限制接踵而至。众所周知,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光伏只能在白天有日照的时间段发电,为了满足电力系统的用电需求,传统电源出力需要配合新能源出力变化进行实时调节,传统电源需要满足的调节需求被称为净负荷(净负荷=总负荷-风光出力)。随着新能源尤其是光伏装机增长,美国加州电力系统中午时段净负荷逐年下降,由于总负荷和净负荷曲线构成的形状酷似一只鸭子,因此得名 “鸭子曲线”。以每年3月的CAISO典型净负荷曲线为例,2024年3月加州地区中午时段净负荷进一步下降,“鸭子曲线” 正在演变成 “峡谷曲线”,净负荷的剧烈变化给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营带来了巨大挑战。当电力系统净负荷低于0时,意味着仅风光出力便能满足该时刻所有用电需求,除非通过储能电站储存起来,否则多余的光伏电量只能选择弃掉。显然未来美国加州新能源消纳不仅仅需要面临空间维度的限制(电网阻塞),也将面临时间维度的限制(缺少储能)。为了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截至23年9月,美国已规划投入高压电网线路共36条,可消纳187GW新能源项目,相当于可令当前新能源消 纳能力几乎翻倍,整体输电容量提高15%。据华安证券统计,这36条已规划高压电网线路建设项目成本预算共640亿美元;截至23年9月已有10条开始建设,10条已开建项目成本预算共225亿美元。已开建项目中,提议至开工花费时间从2年至17年不等,平均9.7年,可额外消纳 19.5GW发电项目。而据美国能源部估算,1.6GWh的储能项目可为20MW的输电线路升级节省40%成本(建设3500万美元的储能项 目,将输电线路升级投资的4.46亿美元降低至2.69亿美元,可推迟必要电网建设的投入)。综上可见,美国发展储能,尤其大储产业正当时也。据LBNL,2013年后风光需求快速反弹并屡创新高,催化储能项目2018年排队容量迎来高速发展期,其中2018-2023每年新增排队独立储能项目从14GW/年提升至219GW/年,同时风光配储排队数量亦增长显著。目前在美国电网存在较强辅助需求和套利机会的情况下,储能行业获取收益来源渠道呈现多元化发展,主要包括:容量市场、现货电力市场套利、辅助服务市场(调频、旋转/非旋转备用等)等。 而且美国电力系统旺盛的辅助需求也促使储能行业发展出丰富的应用场景。根据EIA披露,截止2022年,美国在运行的储能设备可分为12种不同的应用场景。其中,规模较大的有频率调节、套利、斜坡/旋转备用、能量时移,分别为6.7、5.2、4.9、3.0GW,占比为26%、20%、19%、11%。从增量看,22年增长最多的应用场景为频率调节、斜坡/旋转备用、套利、能量时移,分别增长3.7、2.9、2.5、1.5GW,占到总增量的29%、23%、19%、12%,这些功能可以帮助电网快速平衡电力供需之间的临时差异。除此之外,备用电力和负荷跟踪也取得较快增长,分别同比增长315%/102%。 政策方面,在2022年8月,拜登签署了7500亿美元的《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其中提供3690亿美元用于企业生产能源的投资。其中,《通胀削减法案》将ITC(投资税收抵免)延长10年,通过经济补助政策直接对相关企业给与补贴。以特斯拉为例,根据2023年度营收及出货量数据测算当前储能系统成本为332美元/kWh,完全自制电芯和储能设备可以帮助公司储能业务毛利率提升13.6个百分点,若考虑逆变器补贴这一比例将会更高。对于下游客户,特斯拉在美国超级工厂制造的储能设备可以获得最高10%的ITC额外补贴,提升了储能项目的经济性。该政策进一步刺 激了美国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政策发布当月,美国未并网储能备案量提升至 22.68GW,环比增长35.0%,较往月增速明显提升。此外,美国的50个州中有37个州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组合标准和目标,17个州出台了储能相关的补助政策。其中,力度较大的政策有内华达的NV储能激励计划以及加州的自发电激励计划(SGIP),这些政策成功推动了当地的储能行业发展。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与驱动下,美国已成为全球储能市场发展的强力引擎之一。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美国储能装机量2017年的0.29GW/0.65GWh到2023年11.46GW/31.23GWh,短短7年时间,增长了近38.52/47.05倍,增长非常迅猛。而根据EIA测算,假设美国电网二氧化碳排放量2025年减少95%,2050年减少100%,则风/光/储2035年累计装机容量将达570/990/370GW。对应2020-2035年均储能装机量约为25GW,储能增长空间巨大。太平洋证券等机构的预测则更为乐观,其预测2024美国储能新增装机37.95GWh,约同比增长67.51%,是2021年的3.7倍。美国能源部政策办公室首席副主任Carla Frisch此前在2024美国储能峰会上表示,预计到2040年美国部署储能系统装机容量将超过200GW。据华安证券预测,25年美国大储并网需求将达到16-18GW。中信证券分析认为,美国储能2026年新增市场空间达到700亿元以上,2024-2026年三年累计市场空间接近1800亿元,市场空间广阔。 4月2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对多个国家征收 “对等关税”,计划4月5日开始对所有美国贸易伙伴征收10%的基础关税,4月9日起将开始对违规国家实施更高的关税。从具体税率来看,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税率达到34%,并对东南亚及欧洲多个国家实施较高关税。本次美国增加关税之前,对储能(电池)而言,已存在的关税主要为3.4%的基础税率和7.5%的 “301关税”,24年以来,美国先后对中国加征两次10%的 “芬太尼关税”,再叠加此次对中国加征34%的 “对等关税”,自此,美国对中国储能电池征收的关税已从10.9%升至64.9%;考虑2026年1月1日起美国 “301” 关税将从7.5%增至25%,此时对中国储能电池征收的综合关税将达到82.4%。可以肯定的是,加征关税将对美国储能产品价格产生较大影响,分两种情况来考虑:1.从中国仅出口电芯,在美国由美国集成商采购本土零部件进行集成;2.从中国出口整套全集成产品(直流侧+交流侧)。目前,国内储能电池、储能系统产品售价约为0.28/Wh,0.50元/Wh,本次加征关税(考虑此前的20%关税和本次34%对等关税),美国消费者承受的价格将分别上涨至0.462元/Wh和0.825元/Wh,较本次加征关税前上涨48.6%。若考虑2026年1月1日生效的301关税(7.5%→25%),则价格分别上涨至0.511元/Wh和0.912元/Wh,较加征关税前上涨64.3%。储能电池、系统的成本上涨将对美国储能项目的经济性产生一定影响。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美国4小时储能系统的交钥匙建设成本目前约为236美元/kWh。以加州项目为例,考虑容量补偿(200美元/kW/年)、现货套利(0.15美元/kWh价差,一充一放,年利用300天)、调频(8美元/MW/小时,每天服务8小时)和备用、可再生能源积分等收益模式,再考虑对总投资30%的ITC补贴,加州储能项目的IRR约为21.5%。根据中信建投证券计算,仅进口电池和进口储能系统两种情况下,本次加征关税后,美国储能系统成本将分别上涨0.15元/Wh(21美元/kWh)、0.27元/Wh(38美元/kWh),则储能项目造价分别将由236美元/kWh提升至257美元/kWh和274美元/kWh,IRR分别下降 6.4pct、9.2pct。 综上可见,即便储能业主无法将关税推升的储能系统总成本传导至用户端,但目前其也仍然拥有超过两位数的收益率,经济上仍然具备较强吸引力。但伴随着贸易战硝烟持续蔓延,美国储能投资收益很可能还会持续大幅下滑。4月9日,特朗普再次签发行政命令:“于中国已宣布将根据对美国进行报复,修订此前命令,删除所有的 ‘34%’,替换为 ‘84%’。”后续,我们还需持续关注政策与市场变化。 目前美国储能企业拥有本土电池产能的较少,除 Fluence将采用一部分远景动力在美国生产的电池外,其他大多均需进口。据 “电池中国” 不完全统计,包括特斯拉、FlexGen、Powin、Fluence、Primergy、Nextera、Energy Vault、SUNPIN SOLAR等在美储能业主,已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瑞浦兰钧、远景动力等中国电池企业达成相关合作,预估相关储能电池订单合计或超60GWh。未来可以预见,为了争夺全球储能产业的主导权与定价权,美国政府对中资企业的政策 “围剿” 范围与力度大概率还会进一步升级。竞争就是如此残酷,我们不应该抱有任何的侥幸心理。如今美国政府正在试图从锂矿开采到电池生产制造等多个动力电池核心领域,对保持领先的中国企业实行全面 “封堵” 。而以特斯拉、FLUENC等美国本土储能巨头在政策支持下都在加快产能建设进程。去年2月1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消息报道称,特斯拉计划扩大再美国内华达州的储能电池生产,新工厂初期产能规划为10GWh,预计于2025年投产运营,“若项目进展顺利,产量还会进一步扩大”。报道称,除了新工厂的计划,特斯拉还打算今年将加利福尼亚州的电池工厂产能提升一倍。为了突破国际贸易与政策壁垒,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储能企业全球化发展已经势在必行。考虑到一座电池工厂建成投产需要三到四年,“回血” 需要5-6年,按照这个时间线,留给中资企业国际化布局与发展的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了。此前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在参加央视《对话》栏目时也曾预测,以2026年为分水岭,之后北美、欧洲对电池必须本地化生产的要求就将进入实操议程。“谁到海外,谁就是公司的英雄,走出去,到海外去。” 宁德时代员工的电脑桌面曾被统一设置成这样一句标语,从那时起,很多员工都感受到,出海正在成为宁德时代管理层最关心的大事。中信建投分析认为中国企业在把握住电池核心技术(如铁锂工艺)和成本优势(目前价格低于韩国40%)的基础上,分散化建厂和技术授权模式为可行的方案。根据中信建投测算,若考虑至本次加征关税比例较低的马来西亚建厂生产,则出口至美国的价格分别上涨至0.34元/Wh,0.62元/Wh,较本次加征关税前上涨11.7%,远低于国内64.3%的涨幅。所以中信建投证券分析认为,对供应链而言,中国企业应对方式可以是将产能转移至本次加征关税比例较低的国家,如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或者在美国投资产能。事实上,为了应对全球化新的竞争格局与生态,中国储能企业确实已经在加速建设海外产能战略步伐。24年底(12月10-13日),宁德时代与国轩高科两大锂电池巨头先后发布海外建厂计划,项目总投资合计约65.52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495.19亿元)。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宁德时代、远景动力、国轩高科、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孚能科技、亿纬锂能、欣旺达等10家储能与动力电池巨头都开始计划或者已在海外有深度的产业布局,其公开对外披露的/媒体公开报道的投产/计划建设的海外工厂已近50个,总投资预算超5500亿元人民币。从投资规模来看,宁德时代无疑出海决心最大,投资力度最强。其计划投建(含合建及参与项目)的7大海外工厂总投资预算合计约2416.79亿元人民币。根据此前财报披露,截止2024年6月末,宁德时代在欧洲地区高达617.42亿元人民币的 “重大在建工程” 进入执行阶段,工程累计投入占预算比例(工程进度)为21.26%。从巨头们的出海路径分析,出海作战不止于独资海外建厂,也可以选择技术支持、专利许可等方式。比如23年2月,宁德时代和福特汽车达成协议,福特将出资35亿美元在美国密歇根州新建一座磷酸铁锂电池工厂,宁德时代将提供技术帮助和专利许可支持。这座新工厂是美国首个由汽车制造商全资拥有的电池工厂,预计于2026年投入生产,年产能约为35GWh。宁德时代还与泰国Arun Plus有限公司(Arun Plus)达成CTP(高效成组技术)合作协议,双方将致力于满足当地电动车生产需求,助力泰国成为东南亚地区的电池生产中心。根据协议,宁德时代将向Arun Plus提供CTP电池包生产线,分享CTP电池包生产技术等。还有就是诸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巨头选择与当地产业巨头合资建厂的方式,实现产业、资本与技术联动,合作共赢。 不仅如此,整个中国储能电池产业链都在加速国际化,据GGII不完全统计,仅2023年就有超20家锂电材料企业赴海外建厂,包括锂电池关键材料以及结构件等大部分环节,规划总投资额超1150亿元。展望未来,美国江湖全面竞争已经开始,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储能产业与政策变化的背后,对中国储能企业而言,即隐藏着巨大的产业风险,也预示着重大的发展机遇,未来谁能最先适应市场与政策变化,谁能更快的解决产业痛点,谁就有可能在未来美国储能产业新竞局中抢占先机,谁就拥有持续发展壮大的机遇与实力。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 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