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中国国际半导体展上,有一家半导体装备制造公司火出了圈儿,其数十款“山”系列产品,堪称芯片制造的“山海经”,向着最卡脖子的芯片制造关键技术发起总攻。
这家成立于2021年8月24日的企业,隶属于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由深圳国资委100%持股,自诞生便肩负着突破半导体“卡脖子”技术的重任。而背后的创始团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
从团队构成来看,核心成员背景多元且强大。虽确切信息未完全公开披露,但综合多方线索可一窥端倪。
业内盛传,华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019年华为遭受西方制裁后,芯片等半导体领域被“卡脖子”,为突破困境,相关行动悄然展开。2020年,某公司的星光工程部组建,这便是新凯来的前身。2021年,深圳市新凯来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有说法称华为将2012实验室中3000多名关联半导体装备的人才无偿划补给新凯来,这一举措为新凯来带来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和强大的研发实力,让其在成立之初便站在了较高的起点。
同时新凯来官网提到,公司核心团队具备30年的电子、通讯设备技术开发经验。这些技术骨干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半导体领域不断深耕。他们联合众多国内半导体制造设备和零部件合作伙伴,构建起一个庞大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协作网络。
例如,在半导体工艺设备研发中,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各自专长。负责外延沉积设备EPI(峨眉山)研发的团队,深入研究外延层技术,这一技术是先进制程和第三代半导体的关键工艺,此前长期被应用材料(AMAT)、东京电子(TEL)等国际巨头垄断。新凯来的技术骨干们不畏挑战,经过无数次试验和技术攻关,成功实现技术突破,使“峨眉山”设备助力第三代半导体(如碳化硅、氮化镓)国产化,为我国半导体产业在该领域赢得一席之地。
在量检测装备领域,核心团队同样成绩斐然。已完成的13类关键量检测产品开发,涵盖了光学检测、光学量测、PX量测、功率检测等多个复杂领域。像明场缺陷检测BFI、暗场缺陷检测DFI等技术难度极高的光学量检测产品研发,离不开团队成员对光学、电子等多学科知识的融合运用,以及对半导体制造工艺的深刻理解。他们研发的量检测装备核心零部件(如光源、探测器)全部实现自研,打破了国外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保障了我国半导体供应链的安全。
除了技术骨干,新凯来的管理团队在企业发展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定代表人余海,担任董事兼总经理,全面负责公司的运营和管理决策。虽然目前关于余海的公开 信息有限,但能在如此重要的岗位上引领企业发展,其必定具备卓越的领导能力、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信息来自公开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