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他何以年薪200w+?

精品
作者优秀平台推荐
详细信息
文章亮点
作者优秀
优秀教师/意见领袖/博士学历/特邀专家/独家讲师
平台推荐
内容稀缺
3天前浏览73

导读:下面的截图是我在网上最近看到的资料,让我吃了一惊。这是我第1次看到这么高的计算力学博士待遇。
于是,我赋诗一首:
闻清华大学计算力学博士被某上市公司年薪200万+抢走
诸行正转型,何处有薪丰。
企业忙疯抢,人才善并行。
经我向写作此资料的作者咨询,此事属实。究竟是什么原因,企业能给出这么高的待遇?先排除几种可能,那么剩下的可能包含着原因。

一、高薪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不会编程序的人,或者仅会使用一些数学软件来编程序的人,应该不会有此待遇。利用一些数学软件来编一些简单的程序,很多人都很熟悉。
其次,商业软件的使用和开发者应该不会有此待遇,因为这些技能很容易就被学会。这些技能对于清华大学的计算力学博士而言,可能就是小儿科了。其他专业的博士对此可能也很娴熟。
那么,还剩下什么人呢?那就是通过自主开发程序开展计算力学研究的人,例如,采用C++。
其实,同样是开发程序,层级也有所不同。串行计算是常规的计算,计算速度慢,难以处理大规模问题。显然,会串行计算的人处于科学计算金字塔的底端。相反,并行计算是非常规的计算,计算速度快,可以处理大规模问题。显然,会并行计算的人处于科学计算金字塔的顶端。做并行计算有不同的方式,可以采用CPU,也可以采用GPU。并行计算属于高性能计算。
程序只是一种工具,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还需看他能干什么。对于计算力学博士而言,最大价值的体现形式就是核心求解器的开发,而不是前处理和后处理的开发。核心求解器的开发往往需要较好的数学、力学功底和计算机水平,而前处理和后处理的开发往往只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水平。
对于不同的问题,核心求解器开发的难度不同。在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学科分支越多,知识面越丰富,例如,除了懂力学,还懂AI、数字孪生,能不断向未知领域学习,自然,在就业市场上的待遇就会越优厚。
对于很多人而言,年薪200w+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过多地强调这一点似乎没有什么意义。

二、华为博士招聘

过去,我还看到过华为招博士的信息。年薪至少是50-60w。想必是华为在网上的招聘未能如愿,求贤若渴,开始了定点投放。于是,有人把信息发给了我。
下面,我们看一下3条优选条件。这简直就是为一些擅长计算力学的博士量身定制的。
第1条:熟悉有限元、有限差分等算法。这些算法毫无疑问都是计算力学工作者熟悉的。一些使用商业软件的人可能对此并不熟悉。只有亲自编写过代码,才能真正地理解一些算法。如果说对于一些人,通过看看书,这条还能蒙混过关的话,那么下一条绝无混过去的可能。第1条基本上把没学过力学课程的传统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都淘汰掉了。
第2条:核心求解器开发经验。这条专属于那些编写过程序的人,不限于计算力学博士,有些专业的人也可能满足。前两条都满足的人可能还真有一些。现在就庆幸,还为时太早。
第3条:熟悉并行计算技术。这一条能把相当一部分擅长计算力学的博士都淘汰掉。哪有几个人会这个啊?这就像是最顶级的武林绝学,不是谁都有机会学到的。一个人自己靠看书去摸索,往往连个重点都找不到。
华为的招聘条件很具体。人家需要什么,都写得很清楚。十分荣幸,这3条和我培养的学生掌握的本领高度契合!
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消息:一些年青人找工作费劲,找好工作更费劲,35岁+失业。有无他们自身的原因呢?一个人如果多一些真本领,还能沦落到这个地步?一个人每一步都随大溜,满足于学一些普通、落后的技术,仅以毕业为目标,满脑袋考虑的都是个人的私利,怎能满足社会的紧迫需要呢?时代在剧烈变革。时代对人的素质的要求早已经发生了改变。一些重要的工作,具有单一技能的人往往干不了。如果一个人有高远的志向,以国家的兴盛、行业的痛点为己任,而不是只顾眼前利益,在获得学位的同时,能磨炼出一身出众的本领,又怎么能得不到社会的青睐呢?
孙悟空就是一个有志向的猴子。他不愿意和其他猴子一样在花果山老去,毅然决然地出海拜师,经过了20年的学习,学得一身出众的本领。有了本领,他难免有些膨胀。经过了社会的毒打,同时,也引起了关注,他走在了为大唐取经的光明大道上,最终,成为斗战胜佛。
言归正传,华为为什么要这样的人?我估计,是用于但不限于手机的研发。无论是手机芯片的多场耦合数字仿真,还是手机碰撞的数字仿真,都离不开计算力学和并行计算。不可能谁都去华为。华为的需求就是时代的风向标。但凡是高科技企业,都需要做产品的仿真和优化。高科技公司有许多,对于风向标指向的人才都有紧迫、永恒的需求。
并行计算的另一应用领域是大国重器,下面是一个招聘广告,博士年薪30w+,硕士年薪25w+,上面多次出现“计算”两字,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对于计算力学和并行计算人才的渴求。战争年代,热血青年参军上战场,是报国。和平年代,热血青年不甘平凡,深入学习国家紧迫需要的高科技本领,将来为大国重器的研发做贡献,同样是报国!
一心干正事,咬定青松不放松,失业会绕着走,钱会主动来找!三心二意,精力分散,看不清社会发展趋势,绕着困难跑,失业可能会主动来找!

三、一路走来

历史的烟云逐渐消散,留下的是勇敢者前行道路上的永恒印记!
1985年,王景琰、章梦涛于《阜新矿业学院学报》发表了《数值模拟在冲击地压研究中的应用》。该文还指出,“此计算由阜新矿业学院84级冲击地压研究生潘一山完成。”
1985年,潘一山于《阜新矿业学院学报》发表了最早的论文《煤体钻粉理论的研究》。该文指出,“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对煤体钻粉方法在不等压情况下进行了计算......”
1987年,章梦涛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发表了《冲击地压失稳理论与数值模拟计算》。该文借鉴了连续介质非稳定变形理论建立了行业内极著名的冲击地压失稳理论。
1993年,潘一山等基于扰动响应失稳理论建立了冲击地压扰动响应失稳理论。
2000年,我于长科院岩基所学习了某商业软件3个月,随后,间断使用和二次开发了10年,从事应变局部化等相关问题研究。
2010年,我抛弃了擅长的国外商业软件二次开发工作,开始了并不熟悉的、但坚信未来对行业肯定特别有用的计算力学研究,想发展一种新方法。这是我的志向!那时,哪有几个人看好计算力学呀?
干了10年,直到2020年,才成功研发了岩层运动GPU并行计算系统StrataKing(王之岩层),其中,密集的计算任务(应力-应变模块、开裂模块、接触-摩擦模块和运动模块)由GPU执行,而其余任务(例如,模型建立、数据拷贝)由CPU执行。这是全球第1款专门针对煤矿岩层运动模拟而开发的GPU并行计算程序。这是脚踏实地,在正道上笃行!在没做出来StrataKing之前,有人可能会想,费这么大劲做这个,值得吗?能做出来吗?做出来StrataKing后,有人可能会想,这能解决实际问题吗?
StrataKing的部分矿业特色示意图
2023年,通过优化算法,在一张显卡上,StrataKing能算到500w+单元。通过不断完善功能,StrataKing逐渐达到了可以应用的水平。这是深耕!有人可能会想,这又能如何?不还是一个程序吗?又不是一个软件!
StrataKing的“三带”计算结果展示
2023年,通过与树优科技合作,StrataKing.UniXDE云平台推出来了。这是时代东风的助力!这是全球第1款专门针对煤矿岩层运动模拟而开发的GPU并行计算云平台(工业软件)。为此,树优科技没有挣到一分钱,还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试问,全天下,哪个高科技公司能做到这一点?
StrataKing.UniXDE的登录和使用页面
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一步一步竟然都变成了现实!这就完了吗?2024年,StrataKing与我导师辽宁大学潘一山院士的冲击地压扰动响应失稳理论成功结合,从此,巷道冲击地压扰动响应失稳理论的数值模拟方法横空出世,还不是一般的数值模拟方法,而是位于计算金字塔顶端的并行计算。这是用强大算力助力行业发展!
论文《冲击地压扰动响应失稳理论并行计算》在《煤炭学报》2025年第1期“卓越科学家”专题上发表。我赋诗一首:
全球冲击地压并行计算首篇论文发表于《煤炭学报》
提起剑三尺,功成数月间。
敲出方块字,写就一家言。
自从章梦涛教授1987年提出冲击地压失稳理论,并采用自编有限元程序开展数值计算以来,经过了近40年4代人的努力探索,冲击地压数值模拟研究已经进入了高性能计算时代。后续,StrataKing将与数据驱动和数字孪生融合。
团队内部计算岩石力学的发展历程

四、拥抱AI时代

作为从事计算力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不能满足于自己的舒适区,应及时追踪时代的新动向。如今,数字孪生、数据驱动、AI、机器学习、并行计算、工业软件、数字化转型等都成了AI时代的热词,都应该引起我们的极大重视,从而极大促进行业和学科的发展。
AI不是万能的,不能取代基于各种物理、数学、力学方程的计算力学,但可以在某些原本需要复杂计算的环节发挥作用,例如,用于提高计算效率。数据驱动可以避免传统简化模型不准的问题,使计算结果更好地反映现实世界。在并行计算和数据驱动的加持下,利用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对与实际系统交互信息的虚拟系统的数字仿真,可以对实际系统的力学行为进行准确、及时的预测,并对实际系统进行反馈。并行计算是实时响应和大规模计算的技术底座。没有并行计算,就不会有AI时代的顺畅和丝滑!
辽宁大学煤矿冲击地压机理与防控技术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重点实验室拥有优良的研究环境,具备开展多GPU并行计算的良好硬件条件。辽宁大学不走寻常路,敢为天下先,在信息学部软件工程博士点下设有工程软件方向。潘一山院士和我共同指导学生博士生入学考试考《有限元基础》和《岩石力学》辽宁大学是培养软件工程专业工程软件方向博士的全国首家双一流大学。此举高度契合时代发展潮流,致力于培养当今及未来社会紧缺的复合型高端新工科人才,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国社会经济发展,充分展现了辽大的责任和担当!
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能有机会步入时代发展洪流之中。我在想,如果当初不破釜沉船,一直抱着国外商业软件不放,故步自封,裹足不前,我早已经被社会淘汰了!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没有这10多年来的一路坚持,就不会有今天。能走到今天,看似偶然,实属必然。必然在于我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我有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认知,迎难而上,奋力前行。
行业发展为重
个人利益为轻
初心不忘,人生无憾
一切过往,皆是序章!未来,我们将以StrataKing的算力作为基石,积极去拥抱数据驱动、数字孪生等AI时代的核心技术,为行业健康发展继续贡献聪明才智!
我在网上看到了CAE的几点发展趋势。我觉得说得很好。
(1)AI与云计算重构仿真模式,其中,涉及人工智能和云计算
(2)多物理场耦合与高精度仿真,其中,涉及高性能计算和GPU加速
(3)国产化替代加速,其中,涉及未来国产软件应依托本土化服务优势
(4)应用领域向新兴行业延伸,其中,涉及数字孪生
很荣幸,我们的研究与上述指引高度契合,在冥冥之中每一步都恰到好处地踩在了光明的大道上。例如,StrataKing.UniXDE采用了云计算,用户无需下载软件和购置硬件,通过网页即可提交计算任务;在StrataKing和StrataKing.UniXDE中,采用了当今时代流行的GPU并行计算技术,计算效率高,计算规模大,因而计算精度高;StrataKing和StrataKing.UniXDE具有鲜明的矿业特色。未来,数据驱动StrataKing并行计算将有望被用于冲击地压等数字孪生预测。
数据驱动StrataKing并行计算策略实施巷道冲击地压数字孪生预测构想
最近,我用DeepSeek查阅了一些专业知识。我发现,DeepSeek的解答基本上都有道理。于是,我赋诗一首。
利用DeepSeek查计算力学、并行计算、数字孪生、AI、数据驱动等当今热点有感
所言极在理,片刻便能得。
我有半瓶水,它装整五车。
下面,我列出一些,和大家分享。
(1)计算力学站在“工业数字化”与“科学计算革命”的交汇点,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工具
(2)相比于传统工程学科,计算力学更易跨界至数据科学、AI等领域,学术延展性更强
(3)若以10年为周期衡量,计算力学更具“抗周期”能力和技术统治力
(4)相比传统工业领域,计算力学兼具学术深度、工业价值与职业护城河,是智能化时代高端研发人才的黄金赛道
(5)并行计算是数字孪生的技术基石
(6)并行计算工程师,等同数字化时代的“电力引擎”
(7)数据驱动是数字孪生的“燃料”,提供底层的数据支撑
(8)数字孪生是数据驱动的“引擎”,将数据转化为可操作的洞察和预测
(9)数据驱动和数字孪生的结合,能够实现从“描述过去”到“预测未来”的跨越,是推动工业4.0的核心技术组合

五、破解35岁+就业困境

春招AI人才开出最高80万-工程师职场仿真之路如何走?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仿真秀正在主办的工程师职场仿真 主题月的活动,非常适合朋友们关注和交流,3月27日19时全网直播。



六、作者简介

王学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学科教授、博导,计算力学研究所所长。辽宁大学煤矿冲击地压机理与防控技术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高性能计算室负责人。中国数字仿真论坛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仿真技术产业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第17-18届中国CAE工程技术分析年会之论坛“地质体材料破坏和稳定性仿真分析”主席(海口、厦门),第20届中国CAE工程技术分析年会之论坛“工程软件研发及应用论坛”主席(北京)。
1994-1998年,本科就读于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2000-2006年,硕士、博士就读于工程力学专业。
2009-2015年,做博士后于地质学、力学专业。
2010年开始从事原创的拉格朗日元与离散元耦合连续-非连续方法(一种与国内外流行的有限元与离散元耦合连续-非连续方法相平行的非线性断裂力学计算方法)研究。
2020年,岩层运动并行计算系统StrataKing(王之岩层)研发成功,成为矿业领域首个岩层运动并行计算系统。
2023年,在某型号单一GPU下,StrataKing的计算单元规模达到了500万+,具有领先优势。和国外通用串行商业软件相比,StrataKing采用GPU加速,计算效率高,计算规模大,计算精度高,矿业特色鲜明,可为矿山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治理、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算力支撑。
2023年,与树优科技合作推出了岩层运动并行计算云平台StrataKing.UniXDE,为矿业领域科技工作者岩层运动模拟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StrataKing和StrataKing.UniXDE虽然最初是为矿业领域岩层运动模拟而研制的,但也可用于其他领域。
2024年,树优科技在团队内部设立了首个“树优科技工业软件人才培养基地”。2021年,获得数字仿真科技奖(杰出贡献奖)。
2022年,获得数字仿真科技奖(卓越应用奖)。
2024年,获得数字仿真科技奖(卓越应用奖),并与树优科技合作,获得数字仿真科技奖(自主软件创新奖)。近年来培养的学生主要在数字仿真、工业软件等相关领域从事大国重器和高科技产品相关的科研工作,有些已经成为技术骨干,待遇颇丰,前途无量。



来源:仿真秀App
断裂碰撞非线性二次开发其他专业通用电力芯片云计算煤炭离散元理论材料数字孪生StrataKing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4-01
最近编辑:3天前
仿真圈
技术圈粉 知识付费 学习强国
获赞 10674粉丝 22139文章 3736课程 232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