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看不懂固态电池,各车企高调宣布量产计划,为啥电池巨头极低调?

3小时前浏览2


锂电那些事今日头条2025年02月22日 星期六


看不懂的固态电池,各车企宣布量产计划,为啥电池巨头却极低调?

奇瑞汽车宣布,固态电池将会于2027年量产上市。

丰田汽车宣布,固态电池会在2026年量产上市。

上汽集团宣布,将会在2026年底实现固态电池的量产。

吉利汽车宣布,2025年将会量产固态电池。

这四家企业,可说一家比一家量产要早。但问题是,这四家企业在大部分人心目中都是汽车制造企业,平时是不生产电池的。

而专业生产电池的如宁德时代以及靠电池起家的比亚迪,在对待固态电池方面却显得极为低调。

比如宁德时代高 官表示,虽然我们已研发了7年以上的电池,但目前还处在中下游的水平上。这些年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可也只能实现在2027年进行小范围的量产。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还表示,难以相信丰田汽车会在2027年量产固态电池。作为技术人员,个人还是持保留态度的。

比亚迪的首席科学家也说,如果5年内量产固态电池还行,可若三年内量产就有些太困难了。

于是这就来了问题,为什么以做汽车为主业的汽车厂家,纷纷高调宣布要量产固态电池,但真正纯粹做电池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却采取了如此低调的态度?

事情的真相就是,所有人都没说谎,只不过是他们所站的角度不同而已。

作为车企的奇瑞,上汽,丰田之类是希望固态电池能早点上市的,这必然会极大极大提升自身企业的销量。因此他们会首先考虑聚合物或者氧化物的技术路线,这种路线是最适合的和实现的。

但这两种技术路线并不算真正的固态电池,就算是真装到车上,也很难达到硫化物固态电池所能取得的效果。

固态电池的未来还应该看硫化物,而这也是宁德时代等一些电池企业正在做的东西。目前只有硫化物电池才能达到高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的效果,可同样研发困难也非常大。

电池生产企业们考虑到自身口碑的需要,自然就会在对固态电池方面显得比较低调,他们希望能研制出最好的固态电池,以避免将来量产后砸了自家牌子。

但汽车企业宣传固态电池,说白了还是为了卖车需要,是为了让消费者相信自己企业是有研发实力的。只要先将固态电池搞出来,能将续航里程提高上来,自然就会在技术上占据先发优势。

现在又是各大车企技术爆发的时代,技术推出越早也就越代表车企技术实力强,从而带动汽车的销量。

至于最终诸多车企固态电池出来后到底行不行,只需经过市场检验便知,如果真能达到市场所需求的效果,那车企提前宣传一下又有什么不可以?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汽车材料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2-25
最近编辑:3小时前
锂电那些事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2粉丝 187文章 222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约62%企业亏损!产业寒潮持续冲击动储江湖!

锂电那些事今日头条2025年02月10日 星期一最新数据显示,动储产业的博弈与洗牌还处于深水区。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截止目前,约63家动储(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的上市公司发布了2024年业绩预告:整体来看,2024年这63家动储上市公司预计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68.65亿元-380.98亿元,较上一年同期下降了59.41%-42.44%。全年,多达39家动储企业出现亏损,占比达62%,亏损企业数量比2023年增加了12家。具体到企业层面,2024年宁德时代全年盈利490-530亿元,盈利能力是第二名到第二十名之和(65.15-80.15亿元)的7.52倍-6.61倍,是无可争议的盈利之王。若是剔除宁德时代,整个动储上市企业群体将亏损149-221亿元;其中5-7家企业亏损在10亿元以上,天齐锂业沦为亏损王,2024年预计亏损71-82亿元。 从季度趋势看,产业形势也是不容乐观。若是按照业绩预告下限计算,第四季度(10-12月)63家动储上市公司合计亏损32.57亿元,同比下降191.56%;其中若是剔除宁德时代,第四季度整体亏损高达162.56亿元,其中47家企业出现亏损,占比达74.60%。 产业寒潮持续冲击动储江湖深层原因还是当前的产业发展与竞争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比如,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近2年半(2022年初至2024年6月)仅中国动储产业链上公布的在亿元以上的重大制造项目超700个,总投资预算突破3.5万亿元人民币。另外,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此前统计,仅20家动储电池企业2025年产能规划已达6188GWh。若考虑全球范围内其他产业巨头的发展规划,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企业产能规划很可能将超过8000GWh,而第三方机构对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的需求预测范围不过2000GWh左右。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也曾预计,2025年国内电池产能可达惊人的3000GWh,而出货量预计仅为1200GWh,行业的产能空置率将高达60%。除了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锂电隔膜等很多核心产业链的产能规划都已超越最乐观的机构预测数据,如今基本已经形成新的共识,即中国动储产业已进入严峻的供需错配时代。 (注:图表中 “动力电池” 一栏涵盖储能电池产能)在供需错配的浪潮冲击下,价格战已经席卷整个产业链。SMM储能数据显示,截止2025年1月3日方形磷酸铁锂(储能型280Ah)均价为0.33元/Wh,最低价为0.27元/Wh;方形磷酸铁锂(储能型314Ah)均价为0.305元/Wh,最低价为0.27元/Wh;另外,鑫椤锂电数据显示,截止1月24日方形磷酸锂铁动力电芯价格为0.29-0.385元/Wh。根据东吴证券此前分析测算,按照碳酸锂8万价格测算,龙头铁锂电芯成本预计0.32元/Wh左右(不含税),龙头三元523电芯成本预计0.45元/Wh左右(不含税);而二线厂商铁锂与三元电芯成本约分别为0.37/Wh和0.50/Wh左右。考虑到行业三线电池厂目前产能利用率预计仅有30-40%,且良品率较低,B品较多,预计铁锂电芯成本超0.4元/Wh,三元电芯成本可能超过0.6元/Wh。 综上可见,目前大部分二三线厂商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很多企业可能熬不过此轮洗牌周期。这也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产业领袖的共识。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表示:“电池厂在2023年已经出现分化,2024年将会是分水岭;电池厂财务状况也会成为客户的重要考虑因素。一味采取低价策略的公司,很难击败具备顶尖制造水平的头部企业。卷价格不是主战场,而且不可持续。”“这样一个格局让从业者认识到,我们这个行业的特征是你想卷(杀价格战),但是你没有资格,你卷不到。前面两个老大,谁卷得到比亚迪?谁卷得到宁德时代?下面的弟兄们只能共生共死。” 刘金成认为,二线电池企业,应该回归到行业最本质的、最基本的能力,就是提高技术和质量水平。“杀价格战是没有前途的。” 刘金成如是说。市场甚至有人预言,未来在动储某些核心领域,将有80%,甚至90%的企业会被淘汰。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随着新产能的释放与市场需求的降速,市场博弈与洗牌进程很可能进一步加剧,而历史已多次证明,价格战中没有赢家。华为任正非曾表示,一家企业的成功不是靠低价去赢得市场,而应该要靠技术。“低价格、低质量、低成本,会摧毁我们未来的战略竞争力。企业必须有合理的盈利,才会去持续投资研发。没有适当的利润积累,把利润打这么低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战略上破坏这个产品。”笔者分析认为,未来全球动储企业必将围绕新技术、新产能、新资本等多个维度展开新一轮深度较量,竞争成败必将对未来产业格局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纵观竞争趋势与变化,未来拥有 “技术突破与持续创新力,先进产能布局与高效执行力,全球化布局与开拓力,财务健康与雄厚资本实力” 等能力的动储企业或许更具有穿越周期,持续发展壮大的基因与实力。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 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