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技术干货】乘用车高频电磁网格划分指南(HyperMesh for Feko)

1月前浏览684

读者朋友比较熟悉结构仿真的网格划分,但是对高频电磁仿真的网格划分可能接触不多。不同的电磁求解器用的单元不同,对于Feko来说,通常以结构表面的2D网格为主,而结构分析中,结构内部的3d单元是结构性能的主要贡献者,必须保留。


图片

左:电磁网格模型      右:结构网格模型

对于2d单元,二者单元类型也不同,电磁网格主要使用三角形单元,而结构网格以四边形单元为主。

图片

左:电磁网格模型 右:结构网格模型  

什么,三角形?那岂不是很简单啊!结构工程师笑了。别着急,麻烦事在后面:


其次,电磁网格中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一律采用共节点。而结构网格对于焊点、焊缝、粘胶有现成的单元可供建模,且可以使用 HyperMesh中的Connector连接元功能批量实现。所以,共节点的要求,使得电磁网格在连接上的处理比结构网格更费功夫。再次,因为厚度相较电尺寸几乎可以忽略,电磁建模中不希望出现搭接面网格重叠的现象,这就需要将大量的法兰搭接面删除(当然HyperMesh中有快捷工具)。而在结构仿真中,搭接面只需要全量建模保留即可。


图片

左:电磁网格模型(搭接面被删除+共节点)右:结构网格模型(搭接面建模+焊点)

再次,因为高频电磁仿真考虑的频段范围较宽,需要准备不同尺寸的5~6套模型,相适应的网格尺寸在6mm~65mm之间,而整车结构网格一般只需要两套了,根据不同主机厂的标准,尺寸在4~10mm之间。


再有,电磁网格的2d壳单元,没有厚度的概念,而结构仿真中的壳单元,自然是需要厚度信息的。凡此种种,只是粗略地说明电磁建模和结构建模的差异,使读者有总体的概念。


为了说明更多技术细节和操作说明,澳汰尔中国技术团队根据多年的工程经验,专门撰写了《HyperMesh for Feko 针对高频电磁分析的整车建模指导手册》,供读者详细了解。


 下面贴上目录和一些演示图片供参考:

图片

图片

图片图 网格划分尺寸与频率关系

因电磁建模需要多套不同尺寸的网格模型,总体策略是先生成15mm基准网格,再由基准网格生成多套不同尺寸网格。


► 下图是总体流程框架:

图片图 电磁网格划分流程

又因整车零部件类型形状、尺度和其制造工艺的不同,需要使用HyperMesh中的不同工具,下表说明了不同零部件所推荐采用的各个工具。


表 整车电磁建模中关心的零部件及其推荐的网格划分和连接方法

图片

接下来贴一些实例模型图片:

铸造件或者一体压铸件的壳网格,可以使用HyperMesh的MidMesh中面网格功能,或者手动构造几何面来生成。


图片图 减震塔铸造件的壳单元生成

下图用到了HyperMesh中的Shrink Wrap包络网格的功能,一键生成外包络网格。


图片

图 变速箱壳体的外包络网格

通过手动构造几何线继而生成面,从而得到复杂上摆臂结构的简化电磁网格。


图片

图 悬架上摆臂电磁网格

创建部件间的连接关系时,HyperMesh 的Fuse工具可以实现两个部件之间一键式共节点,还能自动删除法兰搭接面或翻边,以避免电磁网格重叠干涉。


图 车门内外板的连接,共节点+自动删除翻边

例如钣金件的批处理自动网格划分及连接:


图片图 IP横梁的批处理网格划分和共节点连接

对于线缆、钢丝等零件,HyperMesh可以自动抽取其几何中线,并生成1d单元供Feko的Cable模块识别。


图片图 根据电缆的几何体生成几何中线及beam单元

转向系统中包含很多不规则件,采用手动构造几何的方法模拟其外表面:


图 转向系统手动构造几何体+布尔操作并取外表面网格

此外,还可以通过车身结构的对称性,可减少一半的网格连接时间。


图 白车身网格的对称生成

最终的不同尺寸的网格模型,可以基于基准15mm网格,使用HyperMesh-Remesh工具生成。


图 不同尺寸网格的生成

随文还将附送demo模型和自动化脚本、BatchMesher参数文件等。


图片
图 随文附送目录结构

图片图 附送的demo模型(基于HyperMesh 2024版本)


来源:CAE仿真软件
FEKOHyperMesh疲劳碰撞非线性动网格二次开发铸造多体动力学Altair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2-19
最近编辑:1月前
广州智造
Altair正版软件代理商
获赞 51粉丝 14文章 59课程 3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9 5.0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