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Hypermesh基础操作3(几何面的编辑)上

2天前浏览10

本次分享主要内容:介绍Hypermesh中几何面经常用到的修改、编辑功能的使用方法及应用场景

在仿真模型前处理中,几何面的修改通常是最常见的,也是操作最多的,比如:抽中面后需要处理几何面上的一些有问题的几何面、小面、短边等;有些几何实体在导入Hypermesh后并不连续,会出现破面、相邻的线分离等,就需要通过几何面的编辑才能使模型完整化……

几何面的编辑功能有两处:surface edit和quick edit。今天就先介绍surface edit里的常用功能,大家先慢慢消化~


 surfaceedit 

Trim with nodes:两点分割面,通过选取面上任意两点创建一条直线分割几何面(少用)。

应用场景:划分一些辅助线帮助我们更好地划分网格。

Multiple nodes:多点分割面,选择一个目标几何面,再选取面上的多个点,这些多个点会形成光顺的曲线去切分目标几何面(几乎不用)。
Node normal to edge:选择一点垂直于面上的线对几何面进行分割(少用)。
应用场景:划分一些辅助线帮助我们更好地划分网格。


With cut line:在面上绘制任意线段并对几何面进行分割(几乎不用)。
With lines:选择N条线对几何面进行分割,可以选择线的投影方向,有几何面的法向或沿着自定义向量方向(常用)。
应用场景:更为规整的处理几何面,提高网格质量。
With offset line:几何面的包围边向里偏置分割面,offset值必须大于零(少用)。
应用场景:对一些孔的边进行控制,方便调整网格质量。


With plane:根据空间平面对几何面进行切分(常用)。
应用场景:更为规整的处理几何面,提高网格质量。
With surfs:面与面之间的切分,第一个为目标切分面,第二个为用来切分的工具面,当选择trim both则可以实现两两交汇处的互切并合并线,形成共享线(黄色);勾选extend trimmer时可实现类似空间面切分功能(常用)。
应用场景:将一些本该连接在一起的几何面连接到一起。
Self intersecting surfs:选择多个几何面进行两两互切,类似未勾选任何功能下的with surfs,方便之处在于可以一次性选择多个面即可实现分割(常用)。
应用场景:将一些本该连接在一起的几何面连接到一起。


Extend:顺着原有几何面的平面延伸几何面,用的比较频繁的是extend over edges,在①中进行选择;在②中可选择延伸到面(常用)或一定距离(用的比较少);Trim result surfaces可选择是否切分延伸到的目标面,通常情况下是勾选的,应用场景:缝合几何面、连接分散的几何面等。Options中常用的是create new surfaces for extension,可以创建延伸后的那段几何面,还可以选择将这个新创建的面放在当前comps或者延伸面的comps中。
应用场景:创建焊缝等。


PS:一些功能比较少用是因为有一些操作能替代且更为方便

 

 对于发消息未及时回复的小伙伴深表歉意(公众 号后台回复有一定时长超过就无法做出回复,还请大家谅解),有需要探讨的内容或者问题希望小伙伴们多多留言,看到消息后将第一时间予以回复,谢谢各位小伙伴的支持!!


来源:SimYoungC
HyperMeshAbaqus二次开发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2-19
最近编辑:2天前
SimYoungC
硕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0粉丝 1文章 119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Ncode中的疲劳流程计算逻辑解析

本次分享主要内容:简单介绍Ncode中统计疲劳损伤的逻辑运算方式,帮助大家理解疲劳计算的背后方式。 在Ncode中S-N的疲劳统计流程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例如:导入仿真计算结果 + S-N疲劳计算模块 + 输出疲劳计算结果,简单三部曲就能实现一个简单的疲劳统计,对于试验数据而已也类似。 但有一点是这么简单的流程操作却隐藏着不少数据计算的知识点,对于一个工程师而已不懂流程操作背后的一些理论难免有些遗憾,本着求知的态度,我们就来大致了解下这个疲劳计算背后的逻辑吧。大致分为三步走:01 数据导入后的处理试验采集到的数据多为时域数据,但疲劳计算中并不考虑时间的效应,更多的是考虑循环次数,即数据会呈现波峰波谷的状态,如下图所示,或是仿真计算后导入Ncode中在时间序列等疲劳加载形式的处理后,形成应力循环数据。对于这些看似有规律又有点杂乱的数据,必是无法直接拿来使用的,需要通过雨流计数方式将不同平均应力下的应力循环提取出来并统计其出现的次数。这也就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数据分割处理。02 分段数据导的处理 由于标准材料疲劳曲线或试验材料疲劳曲线多是在平均应力为零的情况下进行的,也就是在没有预应力的情况下得到的疲劳曲线。因此前面通过雨流计数方式获得的非平均应力为零的数据无法被直接使用,就需要下一道工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即采用一些应力修正的方式,如: GoodmanGerber、Marin等。将非平均应力为零的数据转化为平均应力为零的数据。03 数据的最终应用 修正过后的数据根据S-N曲线上查找应力幅对应的寿命或损伤值。材料的疲劳曲线影响因素有很多,不同材料有不同的S-N曲线,不同加工工艺及批次也可能不同。 再根据Miner线性损伤模型统计所有应力循环数据的最终损伤值或寿命。这样就将整个疲劳计算完成啦~PS:本次分享的内容属于个人在工作应用中的理解,如果解释有误,还请同行们不吝惜予以指导纠正。 对于发消息未及时回复的小伙伴深表歉意(公众 号后台回复有一定时长超过就无法做出回复,还请大家谅解),有需要探讨的内容或者问题希望小伙伴们多多留言,看到消息后将第一时间予以回复,谢谢各位小伙伴的支持!!来源:SimYoungC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