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Hypermesh基础操作24(需要知道并掌握模型显示方法及其应用)

2天前浏览11
本次分享主要内容:介绍仿真前处理中几何、单元的几种显示方式及其应用
有时候我们在看一些关于有限元的文章或者期刊的时候,会感觉别人做的模型更好看,更高端的感觉,排除那些科研类和产品自带高端属性而言。想要展示自己的成果无非就是将模型视图尽可能摆好,把细节展示清楚,在采用一些视图里的虚实结合看起来更加立体、有灵魂的感觉。

前面指的是模型的结果展现效果,然而,更多时候我们是用于操作显示效果,能帮助我们查看、选择目标对象,用一种合理的显示方式能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处理模型。比较常用的是全局情况下,对几何、单元的轮廓切换功能,如下图所示。

下面就对几种常用显示模式及其应用进行介绍,虽然简单,但掌握了会让工作效率有所提高。

   几何的Auto模式   

几何在默认情况下是Auto,几何面在几何编辑和网格划分情况下会呈现出比较灰白的一种状态,线条呈现出几种颜色(红色:自由边;黄色:多个面共享边;绿色:两个面共享边;蓝色虚线:压缩边);而几何实体则以一种绿色粗线的形式展现,黄色的面为切分后体之间的共享面。不进行几何操作时,可以自动切换几何颜色且与相对应的comps一致。
如:在该模式下方便对几何进行处理,如查找几何是否破损,连接是否存在异常;划分网格可以很方便查看网格所属的comps等等。  

   几何的By Assembly、By Comp模式   

By Assembly、By Comp与几何所在的组、集 合的颜色相关。可能大家用的比较少,但它在某些情况下具有一定优势。
如:在Auto模式选择面的时候不是很方便我们选择到目标面,而换成该模式显示下可以方便我们选择几何面。  

   几何的Topo模式   

在Topo模式下,则几何会像Auto模式中几何操作呈现的状态一样。
如:在该模式下可以方便我们查找导入的几何是否均为实体。  

   几何的Mixed模式   

在Mixed模式下,几何会将普通模式与topo模式的颜色进行混叠,既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几何所在的组,也同时能够兼顾查看几何上的一些特征信息。  

   单元的By comps模式   

单元在该模式下的颜色与comps一致,方便区分操作后的单元去向,不至于放到其他组里导致材料赋予的错误发生。

   单元的By Thinkness模式   

在该模式下,仅对shell单元有效。在整体查看单元厚度可以较为宏观的查看信息,再根据异常情况查看目标单元所在的comps的材料属性是否正确。  

   几何、单元的线框化   

几何的轮廓及渲染模式如下图所示,通常情况下用的比较多的是轮廓模式和可调节的虚化模式,可选择一comps后拉动滚动条进行色彩深度渲染,但效果影响的是所有几何,该功能在低版本中大概率会失效。在轮廓模式下可以方便我们大致查看几何在空间中的相互状态;虚化模式可以方便我们选择目标对象,但在高版本中似乎不能穿越前面物体选择后面的对象。

单元的轮廓及渲染模式如下图所示,该类功能影响的是全模型的单元显示效果,常用的是线框和虚化模式。
如:线框模式下可以方便查看节点、单元的情况,而虚化模式在出报告展现模型时更显得有质感。

   多组合形式的显示功能     

前面介绍的显示功能在版本较低的情况下均存在,而在2017版本之后还添加了comps下的单独显示功能,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多元化呈现模型的特征。右键model菜单栏空白处勾选FE-StyleGeometry Style,默认情况下这两个功能不会显示。

可以单独组合任一comps的几何或网格的显示状态,通过虚化、线框化、轮廓化等对几何与单元进行展现,不仅能在查看模型信息上有较大的视野和特征展现,也能在模型对外输出呈现不一样的效果。

PS:对于初学者,或者平时就没怎么考虑过如何显示模型的工程师,可能对于这些显示工具的使用并不熟悉,对于不常用的总是要经历用进废退的过程,而形成一种惯性思维可以帮我们更方便地处理模型问题。
 

 希望小伙伴们在后台多多留言互动,可以一起探讨话题或者问题(可以是软件操作、理论知识、人生哲理、思想等),一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与优秀同行!看到消息后将第一时间予以回复,谢谢各位小伙伴的支持!!

来源:SimYoungC
OptiStructHyperMeshAbaqus二次开发理论材料渲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2-19
最近编辑:2天前
SimYoungC
硕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0粉丝 0文章 119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Hypermesh基础操作25(如何在后处理中查看感兴趣的对象)

的本次分享主要内容:介绍如何在Hyperview中对计算结果针对性查看单元的方法。 仿真模型在经历过众多前处理后,最重要的过程莫过于是对结果的提取和解读,这是作为一个仿真工程师需要具备的、基础的能力。不会表达,不会描述,对于前面所做过的所有付出将是一场徒劳,正如很多成果展现时,会做的不如会说的一样,十分惋惜。 本期就Hyperview对模型计算结果后处理的单元显示方法进行简单分享,既是基础,也是重点。 以居家单杠模型计算结果为例,导入计算结果,显示模型的应力云图,如下图所示。 这能全面展示模型整体结构应力结果,能大致查看整体应力分布情况,但无法较为细致查看局部信息,除非逐个区域进行查看,对于小模型这样的操作比较方便,但对于大模型,这样的操作方法并不提倡。 模型树中对象的选择方法 在模型树中可以选择要查看结果的组,可以在Assembly、Components以及Sets中进行选择关注的区域进行查看结果。 该操作方法的前提是需要对模型结果已有大致了解,将需要关注的区域放置在某些组中方便后处理中查看。 Mask中的条件隐藏方法 与Hypermesh前处理的Mask功能键一样,Hyperview同样也有该功能键 。后处理的隐藏功能较前处理的会更少,操作更为繁琐些。使用鼠标键在界面框选会直接隐藏框内所有单元,容易将不需要隐藏的结果选中,不利于我们查看结果。 好在选择单元中存在一些可以操作的方式,如By ID,By Set,By Adjacent等,当中最容易获取关注区域情况的功能是By contour,By Config及By Adjacent方式的组合使用。 如本例模型中螺栓为刚性单元表征,在查看结果时并不需要显示该类单元,可以选择By config中的Rlink,即可将刚性单元隐藏,其他单元的隐藏也类似该操作,如杆单元选择BAR,BAR3。 对于螺栓孔周边单元情况的查看,通常会将一定半径范围的单元进行隐藏再做结果查看,此时就需要结合上一步,配合By Adjacent即可选择上刚性单元相连的周边单元并隐藏。重新显示结果即可查看更新后的结果数据。 对于只关注某些范围值的单元可以选择By contour,只查看大于120MPa的单元只需在框中填入>120即可选中目标单元。方框下方也介绍了几种区间选择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编辑。 上面的区间选择方式只是简单的两区段进行区分,对于选择应力值大于150MPa小于200MPa的单元,可以先选择大于150MPa的单元,再选择大于200MPa,此时需要点击Subtract即可选中应力值在大于150MPa小于200MPa区间的单元。 PS:一个好的展示结果可以更轻松引导我们做出分析和判断,将结果聚焦在关注的区域,减少不必要的操作与精力。 希望小伙伴们在后台多多留言互动,一起探讨问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与优秀同行!来源:SimYoungC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