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在全固态电池领域选择了硫化物复合电解质+高镍三元(单晶)+硅基负极(低膨胀)的技术路线。该路线旨在兼顾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及商业化潜力;
硫化物电解质:采用复合卤化物技术,以提升离子电导率和界面稳定性,并计划通过工艺优化实现大幅降本(2027年成本较2024年降15-20倍,2030年再降30%-50%)。
正负极材料:高镍三元正极与硅基负极的组合,既提升了能量密度,又通过低膨胀设计缓解了硅负极的体积膨胀问题。
比亚迪全固态电池的电芯级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体积比能量密度为800Wh/L,电池包能量密度超过280Wh/kg。其安全性能通过了针 刺、热箱等极端测试,且支持快充与高效热管理集成。相比传统刀片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超过2倍,有望实现整车续航突破1000公里。
研发里程碑:弗迪电池已完成60Ah以上电芯的样品开发,核心材料硫化物电解质的降本路径已明确,计划通过规模化生产和工艺优化逐步降低成本。
量产时间表:
2027年:小批量生产约1000台,搭载于高端车型示范项目;
2030年:推广至4万台车辆,覆盖主流价格段车型;
2033年:实现12万台车辆装机,提升市场占有率。
挑战与瓶颈:界面工程问题、循环寿命及低温性能仍需突破,商业化需全产业链协同(如干法电极工艺优化)。
比亚迪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核心合作伙伴包括: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先进院):2024年11月,双方签署协议,聚焦固态电池及锂电辅材研发,整合深圳先进院在材料科学领域的积累与比亚迪的产业化能力,加速技术转化。
国家级科研平台:参与“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与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企业共同探索技术标准化与供应链协同。
比亚迪与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在技术路线上形成差异:
技术路线差异:宁德时代主攻硫化物路线(成熟度自评4/9),而比亚迪更强调硅基负极与硫化物复合电解质的协同优化。
市场策略:比亚迪计划通过高端车型逐步验证技术,避免激进量产承诺,区别于部分车企的“半固态电池”营销策略。
比亚迪的全固态电池布局以硫化物复合电解质技术为核心,结合高能量密度材料与系统性降本计划,目标在2027年后逐步实现商业化。其与深圳先进院的合作将加速技术突破,但在工程化落地和成本控制方面仍需持续投入。该技术的成熟或将成为比亚迪巩固新能源市场领导地位的关键筹码。
欢迎报名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