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C在周期性光学结构中是一类常见的共振态,但区别于其他的共振态,BIC无法向外界辐射电磁波。形成BIC最根本的原因是干涉相消,类似于初中光栅衍射实验中的暗纹。因此,想要严格地干涉相消,结构往往需要满足一定的对称性,例如C2对称性,C4对称性,这类BIC称为受对称性保护的BIC(symmerty-protected BIC)。当打破结构对称性,无法完全地干涉相消,因此会有部分能量泄露出来,也就是会与外界发生耦合。此时我们可以在谱线上观测到一个Fano线型的共振峰,称为准BIC(quasi-BIC)。接下来,我们首先设计一个近红外波段的BIC。为不失一般性,我们将近红外波段的BIC推广到我们所需要的THz波段,体会设计思路。软件为Comsol。
我们选取两根介质硅棒作为我们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两根介质棒严格等长平行,在电磁场的激励下会形成振幅相等但相位相反的一对电偶极子共振。。
在x和y方向我们选择周期性边界条件(注意:x方向设一个周期性边界,y方向设一个周期性边界),如下图所示,
z方向是我们的入射方向,在完美匹配层边界处设置入射端口和出射端口。
这里我们选择TM模式激发,考虑沿x轴斜入射的情况,磁场方向始终与波矢方向垂直,沿y方向。
首先我们在光波段(较为常见)去设计BIC,BIC是无法观测的,如下图蓝线所示,因此设计思路是在一个大的频率范围内去寻找准BIC。这里我们打破结构的对称性,将其中一个介质棒截短。打破了C2对称性(旋转180度无法与自身重合),此时,无法两个电偶极子无法严格干涉相消,泄露出来形成准BIC,如下图绿线所示。同理,其他对称性破缺方式也可以形成准BIC。
5 推广到THz
接下来介绍如何将已有的模型/BIC推广到想要的波段。在上述例子中,BIC大概位于1050 nm,THz波段我们选取0.5 THz,波长大概为600 um。在光学中如果按照一定的倍数缩放模型尺寸,那相应的波长也会以相同的倍数缩放。因此缩放后,我们可以得到THz的BIC和准BIC,分别如下图蓝线和绿线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