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天路漫漫:自主仿真征途

1天前浏览12

基于正向设计的数字化研制  



安世亚太作为国内CAE仿真软件行业领军企业,在二十余年的服务客户过程中,形成了深厚的技术积累,我们期望通过《自主之路》,和行业同仁们共交流,促发展,为国产工业软件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美国对华为的严厉制裁持续升级再次引发了业界对于中国软件自主化突围的关切。针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国际打压事件愈演愈烈,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这将是国际新常态。中国各个领域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已经不是能否过上好日子的问题,而是生死问题。            

           

只要我们还有制造强国的梦想,仿真短板迟早都将成为我们的制约中国仿真自主研发之路一直崎岖不平,技术、人才、政策等原因可以找到很多,但根本原因是没有找到那条商业成功之路。在没有商业成功带来的持续资金支持,国内企业都难以为继。面对中国仿真自主研发的商业化“维谷”,我们“叩天”的任务是找到那条商业成功的“天路”。 


中国仿真自主研发困境与机会
               

 
从上世纪60年代初进入工程应用到今天,全球工程仿真经历了近60年的发展历程,已是珠峰四起。目前,以ANSYS、MSC、达索系统、Altair、西门子PLM等为代表的国际仿真软件巨头在技术、产品、市场等多方面均以较大优势领跑。            
           

           
国内仿真市场的总体规模自从产生之日起就逐年增长,近10年内增长更为明显。但如此巨大的市场和活跃的产业,却鲜有中国自主研发仿真软件的身影。在中国市场上,被普遍应用的仿真软件,大多数都是国外的,其中欧美的居多。            

           
虽然我国在仿真理论研究和软件自主开发方面的努力并没有停止过,也有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脱颖而出,但后来在国外产品的挤压下也逐渐凋零。            

           
近年来,国内以“自主仿真软件产品研发”为愿景和使命的公司,到最后多数实质上沦为仿真软件的定制化开发公司。冒自主研发之名,行定制化开发之实,存自主研发之梦,靠定制化项目谋生。            

           
中国仿真的主要差距不完全在技术本身,而在于将其从科学计算程序转向软件工程。从分散在各行业内部的仿真相关程序的水平看,差距有二三十年,从仿真软件的商业化进程看,我们的差距至少有四十年,还达不到国外1980年代的水平,而且还存在被逐渐拉大的势头。            

           
与工业软件领域具有相同时代背景、相似国际格局和类似国内环境的工业设备类、硬件类产品却有不一样的发展态势。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在这些领域,中国制造不算强,但至少是最大的。类似的事情却没在中国软件行业发生,因此中国仿真软件发展应该有更深层原因和更难逾越的障碍。            

           
《中国自主仿真:卡脖子还是噎死的?》文章中,我提出了中国仿真自主研发的五大核心障碍            

           
1、技术上很难在短时间内追平国际对手,用户缺乏耐心;            
2、仿真软件的开发成本巨大,一般公司难以承受;            
3、研发企业难以短时间实现盈利,资本缺乏耐心;            
4、单凭功能、性能和价格,替换国外软件的难度较大;            
5、知识产权保护弱,获得国际顶级软件的成本可以为零。            

           
分析了困境的同时,我提出了在国际贸易摩擦和科技竞争的国际背景下,中国仿真自主研发的机会            

           
1、中国企业对国外软件的应用程度尚不深,依赖尚不强;            
2、中国仿真软件代理模式培育了众多仿真技术公司和技术人员;            
3、中国企业意识到危机,对工业软件国产化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4、中国政府对工业软件的空前重视与可观投资,且具有制度优势;            
5、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将激发和释放出更多需求;            
6、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和需求潜力,具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7、仿真技术和需求的求异特征,给仿真软件发展留下足够空间。            

           
综上,在国际仿真软件已经建立了足够高的技术门槛和商业门槛的情况下,按照常规的市场化模式,走国际大牌之路,中国自主仿真软件基本死路一条。时代留给我们的机会发出强烈和明确的信号:如果充分利用中国的市场特点、应用特征、服务能力和制度优势,是可以找到一条可行的发展路径的。            


商业成功的“天路”:高点起跳,赋能开道
             

 
中国仿真的成功不是由技术和产品单方面决定的,特别是在当前市场格局之下,商业的成功比技术的成功难度更大。商业成功路线不通,就无法不断获得企业持续研发的资金。在市场经济时代,基本没有公司和资本有耐心让你“假以时日”。            
           

           
所以,发展中国仿真,成功的商业路线是考虑的首要问题。但就技术路线的选择上,也需要一点不走寻常路的精神。这套思路,我们称为中国仿真自主软件发展的双驱策略:高点起跳,赋能开道。            


中国自主仿真发展的双驱策略:高点起跳,赋能开道

高点起跳            
在我们来看,从零开始进行仿真软件的研发,成功的可能性为零,资本的耐心也为零。因此,高点起跳是必由之路。            

           
国际大牌软件功能强大,同时也使用复杂,中国企业目前能投入使用的功能也就十之二三,大部分功能其实购买后闲置,这无疑是采购经费的浪费。我们认为,我们只需要开发出这些国际先进软件40%的功能,形成基础模块,已经足以应对80%~90%的应用需求,甚至对于应用不深的大企业或者尚未采纳仿真技术的中小企业,这些功能已经绰绰有余。所以,在国际仿真的珠穆朗玛峰面前,我们仍然觉得可以一战的原因就在于此。            
赋能开道            
没有商业成功路线,就没有技术成功路线。自主仿真软件能不能成功的终极标准是:你能不能在用户业务环节中占据一席之地甚至重要地位,在舶来品遍地的中国企业,中国自主仿真的成功标志就是:成功遏制舶来品,甚至大批量地替换舶来品。为此,我们提出赋能开道,利用我们提出的仿真赋能体系方法论,发动全国的服务力量为企业普遍赋能,通过解决中国企业仿真应用实效不高的问题,逐步实现自主软件的替换。            

           
该策略的核心思想是:以前的软件采购经费转变成能力建设经费,用于企业的仿真体系建设。通过仿真体系建设方法论,培养中国众多公司的咨询服务能力,持之以恒地帮助企业建立仿真能力体系。这需要国家政策、项目指南和经费批复模式的引导。            


 通过赋能企业仿真实现自主化替换

基础免费            
中国企业已被各种仿真软件洗礼,特别是这些软件中不乏市场占领率高、应用体验较好的仿真软件。面对这种接近成熟的红海市场,一款认知度不高的新软件在此发声无疑困难重重,如果想有所作为必须有一定出其不意之处。            

           
国产仿真软件从弱小起步,非常需要一些特别举措获得市场的认知,用较低的企业引入(替代)门槛来与国际大牌抗衡。我们建议采纳的方案就是:基础软件免费,高级模块或专业模块收费。利用免费的基础软件获得用户群,培养出使用习惯后,对于深层应用需求,高级或专业模块的有偿提供便水到渠成。            
云化普及            
如果说“赋能开道”是保证我们商业成功的第一步,那“云化普及”就是我们商业成功的第二步。            

           
国产仿真软件通过仿真体系建设咨询服务的方式可以解决大企业的国产仿真软件替代问题,同时解决了仿真能力的提升问题。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软件可以免费,但服务存在瓶颈。所以需要考虑新的商业模式,既要使得中小企业客户无成本获得软件,又要有人愿意以较低的收费为他们提供服务。            

           
因此,我们提出通过仿真云生态将中国全社会仿真力量整合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通过社会服务力量打通服务瓶颈,降低中小企业仿真应用门槛。            
人才聚合            
仿真技术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大量高端人才。由于中国仿真商业软件的发展状态不佳,中国籍(或原中国籍)的仿真自主研发人才目前多分布在两种机构:一是中国高校和科研院所,二是全球其他国家的仿真软件开发商。            

           
中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在各自领域的科研过程中,都开发了具有一定核心技术和应用特色的程序。他们相互之间有交流,但合作不多。虽然这些人才都对中国自主仿真软件现状痛心疾首,但无力回天。可以设想,依据当前的中国技术人才现状和人才心理特征,如果中国出现一个目标坚定、志向远大的商业仿真软件开发的事业平台,将这些人聚合起来还是可能的。            
政府力量            
上述第5点所描述的事业平台,是一个特别历史时期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平台,是一个具有国家使命感和荣誉感的平台,绝不仅仅是个常规的商业和技术平台。所以平台的建立和发展,都不应该离开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国家主管机构应在这个平台的搭建与运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保持市场化模式的前提下,主管机构在背书、资金和政策方面,都有巨大的发挥空间。            

           
当然,这样一个平台对资金的需求绝不是小数,因此商业资本也是一个重要角色。政府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信誉背书,都是商业资本的定心丸。资本对这样一个具有特别意义和中国紧缺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兴趣,当前万事俱备,只欠一个商业可行的项目计划书。            

           

总之,天时、地利和人和都表明,发展中国自主仿真软件的条件已经成熟。时代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但窗口期很短,稍纵即逝。我辈应抓住机遇,担负起中国自主仿真软件发展的使命!


来源:安世亚太

理论PLM仿真体系ANSYSAltair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2-09
最近编辑:1天前
安世亚太
精益研发助推中国智造
获赞 607粉丝 7286文章 440课程 83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