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2025年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发展趋势报告

16小时前浏览132


引言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纯电动汽车(B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迅速崛起。驱动系统作为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着车辆的性能、效率和用户体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正朝着更高效率、更高集成度、更高功率密度和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本报告将详细分析2025年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发展趋势,涵盖技术、市场、政策、环境等多个方面。

一、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现状

1.1 当前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技术特点

目前,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主要由电机、电机控制器(MCU)和减速器(GBox)组成。随着技术的进步,驱动系统的集成度不断提高,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将电机、控制器和减速器集成在一个模块中)已成为主流解决方案。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等优势,显著提升了车辆的性能和续航里程。

1.2 当前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市场现状

根据市场数据,2020年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约为320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78%。中国、欧洲和美国是全球纯电动汽车的主要市场,其中中国市场占据了全球销量的50%以上。随着各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纯电动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1.3 当前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主要挑战

尽管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 续航里程:尽管电池技术不断进步,但续航里程仍然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 充电基础设施:充电桩的普及和充电速度的提升是纯电动汽车推广的关键。
  • 成本:电池和驱动系统的成本仍然是纯电动汽车价格较高的主要原因。
  • NVH性能:电机和减速器的噪声和振动问题仍需进一步优化。

二、2025年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发展趋势

2.1 高度集成化

2.1.1 三合一电驱动系统的进一步集成

到2025年,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将继续向更高集成度方向发展。除了电机、控制器和减速器的集成,未来还可能将充电机(OBC)、直流变换器(DC-DC)和高压分线盒(HV-Box)等部件集成在一起,形成多合一电驱动系统。这种高度集成化设计将进一步减少系统的体积和重量,提高功率密度和扭矩密度。

2.1.2 平台化和模块化设计

平台化和模块化设计将成为未来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重要趋势。通过规划不同功率、扭矩和转速的平台化产品,驱动系统能够快速适配不同车型的需求,降低开发成本和时间。模块化设计还将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升级性,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2.2 高转速和高功率密度

2.2.1 高转速电机

到2025年,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电机转速将进一步提高,预计最高转速将达到20000rpm以上。高转速电机能够显著减小体积和重量,降低 制造成本,同时提高系统的功率密度和扭矩密度。高转速电机还将拓宽电机的高效区间,提升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2.2.2 高功率密度设计

高功率密度是未来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优化电机、控制器和减速器的设计,未来驱动系统的功率密度将达到2.5kW/kg以上。高功率密度设计将显著提升车辆的续航里程和加速性能,满足消费者对高性能纯电动汽车的需求。

2.3 智能化控制

2.3.1 先进的控制算法

到2025年,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将引入更多先进的控制算法,如模型预测控制(MPC)、自适应控制等。这些算法能够实现更精准的扭矩控制和能量管理,提升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智能化控制还将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改善驾驶体验。

2.3.2 智能诊断和预测维护

未来,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将具备智能诊断和预测维护功能。通过实时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智能诊断系统能够提前发现潜在故障,并提供维护建议。预测维护功能将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提高车辆的可靠性。

2.4 多档位减速器

2.4.1 两档和三档减速器

到2025年,多档位减速器将成为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重要趋势。两档和三档减速器能够拓宽电机的高效区间,降低系统能耗,提升车辆的续航里程。多档位减速器还将提高车辆的动力性和爬坡能力,满足不同驾驶场景的需求。

2.4.2 无冲击换挡技术

未来,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将引入无冲击换挡技术,通过先进的控制算法和执行机构,实现平顺的换挡过程。无冲击换挡技术将显著提升车辆的驾驶舒适性,延长减速器的使用寿命。

2.5 新材料和新工艺

2.5.1 碳化硅(SiC)功率模块

到2025年,碳化硅(SiC)功率模块将在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SiC材料具有高导热性、高耐压性和低开关损耗等优势,能够显著提高电机控制器的效率和功率密度。SiC功率模块还将降低系统的发热量,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2.5.2 扁线电机

扁线电机将成为未来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重要趋势。扁线电机具有更高的槽满率和更低的铜损,能够显著提高电机的效率和功率密度。扁线电机还将减小电机的体积和重量,降低 制造成本。

2.6 热管理和润滑技术

2.6.1 高效热管理系统

到2025年,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将引入更高效的热管理系统,如直接油冷技术。直接油冷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电机和控制器的散热效率,降低系统的温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高效热管理系统还将优化电池的温控性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2.6.2 低摩擦润滑技术

未来,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将采用低摩擦润滑技术,如低粘度润滑油和低摩擦轴承。低摩擦润滑技术能够显著降低系统的机械损耗,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续航里程。低摩擦润滑技术还将减少系统的噪声和振动,提升车辆的NVH性能。

三、2025年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市场前景

3.1 市场规模预测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1000万辆以上,占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80%以上。中国、欧洲和美国将继续保持全球纯电动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其中中国市场将占据全球销量的50%以上。

3.2 市场竞争格局

到2025年,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传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如博世、采埃孚等)将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同时新兴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如特斯拉、蔚来等)也将加大在驱动系统领域的投入。此外,电池制造商(如宁德时代、LG化学等)也将进入驱动系统市场,推动行业的整合和创新。

3.3 政策支持

各国政府将继续加大对纯电动汽车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市场的快速发展。例如,中国政府计划到2025年将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提高到20%以上,欧洲各国也制定了严格的碳排放标准,推动传统燃油车向纯电动汽车转型。政策支持将为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市场提供强劲的增长动力。
四、2025年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4.1 续航里程与电池技术的协同发展

尽管驱动系统的效率不断提升,但续航里程仍然是消费者选择纯电动汽车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电池技术的进步是解决续航里程问题的关键。到2025年,电池能量密度预计将进一步提升,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有望实现商业化应用。固态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快的充电速度和更高的安全性,能够显著提升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4.1.1 电池与驱动系统的协同优化

未来,电池与驱动系统的协同优化将成为提升续航里程的重要手段。通过优化电池管理系统(BMS)和驱动系统的匹配,能够实现更高效的能量利用。例如,智能能量回收系统(Regenerative Braking System)能够在车辆减速时回收能量,进一步提升续航里程。

4.2 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

充电基础设施的不足是制约纯电动汽车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到2025年,随着各国政府对充电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充电桩的普及率和充电速度将显著提升。超快充电技术(如350kW以上的充电桩)将逐步普及,能够在10-15分钟内为车辆充入80%的电量,大幅缩短充电时间。

4.2.1 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

无线充电技术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商业化应用。通过在地面安装无线充电设备,车辆在停车时即可自动充电,极大提升了充电的便利性。无线充电技术还将减少充电接口的磨损,提高充电系统的可靠性。

4.3 成本控制与规模化生产

尽管纯电动汽车的成本逐年下降,但电池和驱动系统的成本仍然是车辆价格较高的主要原因。到2025年,随着规模化生产的推进和新材料的应用,驱动系统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例如,碳化硅(SiC)功率模块的大规模生产将显著降低电机控制器的成本,扁线电机的普及也将降低电机的制造成本。

4.3.1 供应链的优化与本地化生产

未来,驱动系统的供应链将更加优化,本地化生产将成为趋势。通过在全球主要市场建立本地化生产基地,能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此外,供应链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也将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响应速度,进一步降低成本。

4.4 NVH性能的优化

电机和减速器的噪声和振动问题仍然是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面临的重要挑战。到2025年,通过优化齿轮设计、提高壳体刚度和引入主动噪声控制技术,驱动系统的NVH性能将显著提升。

4.4.1 主动噪声控制技术

主动噪声控制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噪声信号并生成反向声波,能够有效抵消噪声。未来,主动噪声控制技术将在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显著提升车辆的静音性能。

五、2025年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创新应用

5.1 智能网联与自动驾驶

到2025年,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术将在纯电动汽车中得到广泛应用。驱动系统作为车辆的核心部件,将与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系统深度融合,实现更高效的能源管理和更安全的驾驶体验。

5.1.1 驱动系统与自动驾驶的协同

未来,驱动系统将与自动驾驶系统实现深度协同。通过实时获取自动驾驶系统的决策信息,驱动系统能够提前调整扭矩输出,实现更平顺的加速和减速,提升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

5.2 车辆到电网(V2G)技术

车辆到电网(V2G)技术允许纯电动汽车在停车时将电能反馈到电网,参与电网的调峰填谷。到2025年,随着V2G技术的成熟和政策的支持,纯电动汽车将成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5.2.1 驱动系统与V2G技术的集成

未来,驱动系统将与V2G技术深度集成,实现电能的双向流动。通过优化驱动系统的控制算法,能够实现更高效的电能反馈,提升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2025年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生态影响与可持续发展

6.1 环境效益

纯电动汽车的普及将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空气污染。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交通运输行业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4%,而纯电动汽车的零排放特性将有助于大幅降低这一比例。到2025年,随着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生产中的比例不断提高,纯电动汽车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将进一步减少。

6.1.1 驱动系统的能效提升

驱动系统作为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能效提升将直接减少能源消耗。通过优化电机、控制器和减速器的设计,未来驱动系统的综合效率将超过95%,显著降低车辆的能耗。此外,智能能量管理系统将根据驾驶条件和路况实时调整能量分配,进一步提升能效。

6.2 资源利用与循环经济

随着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驱动系统的原材料需求也将大幅增加。如何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影响,将成为未来驱动系统发展的重要课题。

6.2.1 稀土材料的替代与回收

电机中的永磁材料通常含有稀土元素,如钕、镝等。这些材料的开采和加工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未来,通过开发新型无稀土永磁材料或采用感应电机等技术,能够减少对稀土材料的依赖。此外,建立完善的稀土材料回收体系,将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6.2.2 电池与驱动系统的协同回收

电池和驱动系统的协同回收将成为未来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一体化的回收体系,能够高效回收电池和驱动系统中的贵金属和稀有材料,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6.3 社会经济效益

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发展不仅将带来环境效益,还将对社会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6.3.1 就业机会与产业升级

随着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驱动系统的研发、生产和维护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此外,驱动系统技术的进步将推动汽车产业的升级,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电机、控制器、减速器、电池等。

6.3.2 能源安全与独立性

纯电动汽车的普及将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提升能源安全。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能够实现能源的本地化生产和消费,增强能源独立性。

七、2025年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国际合作与标准化

7.1 国际合作

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发展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各国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应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驱动系统技术的进步。

7.1.1 技术合作与知识共享

通过建立国际技术合作平台,能够促进驱动系统技术的知识共享和创新。例如,联合研发高效电机、智能控制系统和新材料,将加速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7.1.2 市场开放与贸易便利化

各国政府应推动市场的开放和贸易便利化,降低驱动系统及其零部件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全球供应链的整合和优化。

7.2 标准化

标准化是推动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能够提高产品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降低生产和维护成本。

7.2.1 驱动系统性能标准

制定统一的驱动系统性能标准,如效率、功率密度、NVH性能等,将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此外,标准化还将促进驱动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提高产品的可维护性和可升级性。

7.2.2 充电接口与通信协议

统一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标准,将提高充电设施的兼容性和便利性,促进纯电动汽车的普及。例如,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在制定相关标准,推动全球充电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八、结论与展望

到2025年,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将在技术、市场、政策和生态等多个方面取得显著进展。高度集成化、高转速、高功率密度、智能化、多档位和新材料等技术趋势将显著提升驱动系统的性能和效率,推动纯电动汽车的普及。尽管在续航里程、充电基础设施、成本和NVH性能等方面仍面临一定的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将在未来几年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未来发展不仅将推动汽车产业的变革,还将对能源、交通和环境产生深远影响。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未来交通出行的主流选择,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展望未来,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智能化、绿色化和全球化。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标准化,推动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将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更广泛的应用,为构建绿色、智能、可持续的交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电动新视界
System振动化学汽车电力新能源通信电机自动驾驶材料NVH物流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1-17
最近编辑:16小时前
电动新视界
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信息分享,新...
获赞 92粉丝 131文章 1481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新能源电驱应用行星减速排的都有谁?

1星驱科技星驱科技2023自研的一款SPEED高速电机,其中就应用了该公司国内首个自研量产的同轴行星排双电机减速器,采用NW型双联行星轮结构,配套极氪001fr超跑。采用四点角接触球轴承设计,相较于锥轴承,摩擦损耗降低约50%,实现高达98.5%的效率。同时,各行星齿轮通过异相位设计技术,使齿轮啮合激励相互抵消,降低整体激励,从而大幅提升NVH性能。 2奥迪奥迪e-tron的后驱减速器为输入输出同轴式布置,轴齿结构为双联行星排与轻量化差速器集成式,双联行星排实现二级减速。双联行星排与轻量化差速器集成式结构,依靠左右两端的角接触球轴承支撑,外圈均固定在壳体上。为了解决通气塞内腔体过多的储存油液,舍弗勒专门设计了回油道。得益于舍弗勒的轻量化差速器,加上与双联行星排的集成式设计(差速器的差壳与行星排的行星架整体成型),使得整个减速器总成(带上半轴)的外围尺寸φ310*185,内部关键总成尺寸只有φ210*110,尺寸及其紧凑,很好的削弱了同轴前驱Y向尺寸大的缺点,并保留了其X向、Z向尺寸小的优点。简直是同轴电驱最完美的搭档。 3上海馨联上海馨联SHS(Synergy Hybrid System)混动系统采用了功率分流技术路线,进一步说是输入式分流的三轴混动方案,采用一种台阶式双联行星齿轮机构作为动力耦合装置。该混动系统取消了换挡元件、液压控制单元等容易发生故障的零部件,依靠电机控制实现发动机工作区间优化以及整车无级变速。该混动系统传动部分只含有齿轴,因此具有高可靠性高寿命的特点。该系统结构为发动机与发电机同轴式布置,发动机与行星排大太阳轮连接,发电机与行星排小太阳轮连接,大小行星轮固定连接在一起构成台阶式行星齿轮组,采用行星架输出。驱动电机经过两级减速传递动力。发电机和驱动电机是平行布置而非同轴布置,有利于减小传动装置轴向尺寸,便于整车布置。 4比亚迪比亚迪在同轴电驱桥(行星排同轴)、客车集成式电驱桥(平行轴+行星排方案)、重卡集成式电驱桥、轮边电驱桥上都采用了行星排的结构,应该说已经非常成熟。在去年底发布的DMI 5.0是比亚迪推出的第五代双模混合动力系统,它是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最新成就。这一系统采用了双电机串并联构型,并结合了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和双离合器,支持串联增程、双电机纯电、单电机纯电、双电机+发动机并联输出等多种模式。 5保时捷保时捷Taycan前桥减速器为同轴设计,重量约16kg(绝对轻量化),有两个简单行星排组合在一起作为减速机构,速比为8.05。差速器同样为行星排结构,和奥迪e-tron一样是一个无齿圈的拉维纳行星排,第二级和第三级行星排共用行星架。 6盘毂动力盘毂PDS320KW新款“地铁巴士”,相比原来的版本,在不增加系统总成体积的情况下,实现了单电机功率从120KW至160KW的升级,系统总功率从240KW提升至320KW,动力更加强劲。同时, PDS320KW采用了“轴向磁通电机+行星齿轮减速”的整体结构,集成化程度更高,空间占用更小,可以根据实际工况需求自由选择配载双胎车轮或者“超级单胎”,而且能够实现后轮“驱动+转向”功能,进一步提升车辆运营灵活性;得益于轴向磁通电机自身的结构优势,这套系统实现了两级齿轮传动,动能损失更少,从而有效提升整体运转效率。 7科尼赛克TKoenigsegg Gerema Terrier驱动系统的核心在于其独特的“1个David+2个Quark+2个行星减速器”配置。这一配置将两个驱动单元(Quar)与一个逆变器(David)以及行星齿轮箱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强大扭矩矢量分配能力的驱动系统。其中最为关键的是David的6相逆变系统,将直流端能量分别供给两个Quark驱动单元,从而实现了电力的高效利用和扭矩的精确控制。此外,Terrier驱动系统还采用了轻量化设计和高度集成的组件,使得整个系统的重量和尺寸都得到了极大的降低。这不仅提高了电动汽车的能效和续航能力,还为其在赛车和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8长城汽车Hi4-Z的前桥采用单行星排配合P2单电机,看似是舍弃了THS中的MG1,其实不然,那Hi4-Z是如何实现调速和调扭矩的呢?我将在下一章工作模式的『功率分流模式』中详解。这里还要注意点,P2电机的功率(215kW)较类THS的系统要大。Hi4-Z的P2单电机不像THS那样,将行星排与电机放在同一个壳体内,而是将两者分离,然后采用集成嵌套的方式,将行星排的做成了转子(行星排的外壳包裹永磁体),而且还不只如此。 9采埃孚采埃孚同轴电驱传动系统的创新,他们对于行星排的深刻理解,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具体到EVSys800,由于采用了径向叠加行星排,轴向尺寸可以显著缩短,由于革新了传统开式差速器,减重上也非常可观,这就减小了空间尺寸,增加了功率密度、扭矩密度,这是它无可置疑的优点。但,它的劣势也是明显的。 10上汽在2023年的上海汽车展上,上汽展示出了一款三合一同轴电驱系统。这款同轴用了行星排,且其最高转速可达18000rpm,是整个车展现场转速最高的行星排,得益于上汽齿超强的齿轮加工制造能力。 11东风汽车近日,东风汽车首款轴向磁通分布式电驱样机在智新科技1号园区下线。据了解,轴向磁通分布式电驱动总成具备高功率密度、高扭矩密度、低轴向尺寸的特点。该电驱采用中央分布式架构,深度集成双轴向磁通电机、双行星排和双电机控制器。 12凯博易控凯博易控行星排混动系统融合了行星排设计和工艺技术,在商用车行星排技术应用方面行业领先。凯博易控行星排混动系统专为10-14m客车研发,尤其适合城市公交车辆使用,电动泵+特有的油道设计,实现轴承可靠的供油润滑,系统可靠性高、寿命长;行星排结构可使发动机始终工作在高效区,做到批量应用节油率 61%以上。 13舍弗勒在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舍弗勒双级联行星排同轴电桥减速器亮相。该减速器集成了双级联行星排和拉维娜式行星排差速器,实现了模块化和轻量化的同轴减速器设计方案,扭矩密度高达253Nm/kgCLTC工况效率高达98.3%。▶ 双联行星排或双排行星排:不仅可以实现大速比,获得高扭矩密度,还可以使减速器尺寸更小,以满足整车严苛的空间布置要求。▶ NVH性能:以试验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和传动系统声振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辨识出减速器的主要振动噪声源,并创新性地提出一种高度稳健、易于制造的齿轮微观几何修形方案。舍弗勒同轴电桥减速器已经在极氪001、007、009光辉版、极客7X及银河E8等畅销车型上得到应用。 14万里扬去年年底,万里扬又一款商用车变速器新品——2PS60试制成功。作为万里扬商用车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领域的首款PS(功率分流式混动)路线产品,产品的问世标志着万里扬在商用车混合动力传动系统技术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万里扬2PS60采用双电机单行星排功率分流设计,实现了无极变速且无动力中断的卓越性能,这一设计不仅提升了驾驶的平顺性,还进一步提高了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响应速度。 15本田本田i-DCD变速箱(主要用在飞度上)是在7速DCT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电机。一档齿轮由行星齿轮构成,为了节省空间把行星齿轮放置在电机转子里面。奇数档动力依次从奇数档离合器、Main Shaft、counter gear输出,偶数档动力依次从偶数档离合器、Secondary Shaft和counter gear输出。通过双离合器可以实现不同档位的切换、发动机动力的断开和结合。电机放置在Main Shaft一端,通过行星排减速后与Main Shaft相连。纯电驱动和制动能量回收的时候,通过离合器将发动机断开。 16LucidLucid这台电机的含金量之高,从行星齿轮减速器就能看出个大概。Lucid Air四驱车型前后均采用双永磁同步电机,外形尺寸相仿;减速箱采用行星排齿轮机构,分布于电机两侧;根据整车的布置要求不同,前后电机的控制器分别布置于整车的Z向和X向。 17一汽红旗近日,一汽红旗宣布其研发总院电驱动开发部成功完成高集成高扭矩密度电驱技术攻关,面向小型化、轻量化、高效率等电驱核心技术方面实现全面升级,为红旗天工平台、鸿鹄平台下一代电驱产品高质高效开发奠定坚实基础。项目团队攻关了大速比行星排减速器、高电密高效电磁拓扑、一体化高紧凑逆变器及全域深度变频控制策略等关键技术,实现该电驱动系统较传统平行轴电驱体积压缩39%,重量降低15%,充分释放整车机舱X向空间,可增加混动油箱容积约7L。 18吉利汽车 吉利的雷神混动,融合了本田IMMD的串并联结构优点(带双离合),同时又加入了丰田两组行星齿轮混联结构,不过摒弃了其功率分流的作用(涉及专利),做出了自己的类似于3AT的DHT PRO,体积小,质量轻,既有优秀的动力,又有省油的优势。吉利DHT Pro同样具有一个驱动电机和发电机,两个油冷电机采用同轴式布置,3档传动系统布置在两个电机之间,双行星排整合在P2电机之中,双离合器集成在P1电机里面。3档传动系统核心部件为行星排机构,结合湿式多片离合器进行换档,首次采用60bar超高压液压系统。采用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降低50%,能量损失减少42%。 总结采用行星减速排的电驱系统很多,除以上外,像汇川、青山工业、丰田等早有应用,由于小编水平有限,难免错漏。请各位专业人士予以谅解。有任何补充和指正,欢迎留言。来源:电动新视界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