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感应淬火后的回火方式有几种?常见问题有哪些?

12小时前浏览3



         

01

前言



一般而言,我们都知道淬火以后肯定要有回火注:回火也另称为“配火”)这个工序才行。可有的时候我们在现场观察到,为什么有的工件感应淬火后好像没有进行回火呢?

事实上这类工件真的没有进行回火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具体采用哪种方式的回火,且看下文所述。


2022-05-21




02

感应淬火件的回火


       

感应加热淬火后一般只进行低温回火

其目的是为了降低残余应力和脆性,而又不致降低硬度,但应尽量保持高硬度和高的表面残余压应力。

一般采用的回火方式有炉中回火、自回火和感应加热回火


01

炉中回火


       


感应淬火冷透的工件、浸淬火连续淬火后的工件以及薄壁和形状复杂的工件,通常在空气炉或油浴炉中回火;

为了在高频表面淬火后使工件表面保留着较高的残余压应力,回火温度比普通加热淬火的要低,一般不高于200℃。






02

自回火


       


自回火就是利用感应淬火冷却残留下来的热量而实现的短时间回火。

自回火不仅简化了工艺,而且对防止高碳钢及某些高合金钢产生淬火裂纹也很有效。自回火的主要缺点是工艺不易掌握,消除淬火应力不如炉中回火。

采用自回火时,应严格控制冷却介质的温度、喷冷时间和喷射压力。具体的操作规范应通过具体工件的试验来确定。 

表1列出了45钢达到相同硬度的自回火温度与炉中回火温度的比较。



表1 达到相同硬度的自回火温度与炉中回火温度的比较

平均硬度

HRC

回火温度/℃

炉中回火

自回火

65

130

185

60

155

230

55

235

310

50

305

390

45

365

465

40

425

550

注:淬火后硬度63.5-65HRC,炉中回火1.5h。


03

感应加热回火


       


连续感应淬火的长轴或其他零件,有时采用感应加热回火比较方便。

这种回火方法,可以紧接在淬火后进行。由于回火温度低于磁性转变温度,电流的透入深度较小。另一方面,为降低表面淬火件过渡层中的残留拉应力,回火的感应加热层深度应比淬火层深才能达到回火目的。

因此,感应加热回火应采用很低的频率或很小的比功率,延长加热时间,利用热传导使加热层增厚。采用同时加热法时,可利用继续加热法使加热层增厚。 

感应加热回火的最大特点是回火时间短。因此要达到与炉中回火相同的硬度及其他性能时,回火温度应相应提高。

此外,采用感应加热回火,由于加热时间短,所得到的显微组织有极大的弥散度,回火后的耐磨性和冲击韧度比炉中回火高,而且容易安排在流水线上。感应回火要求加热速度小于15-20℃/s。




03

感应淬火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返修


01

感应淬火常见问题


感应加热热处理常见的质量问题有开裂、硬度过高或过低、硬度不均、硬化层过深或过浅等。


01

缺陷1:开裂

产生原因:

加热温度过高、温度不均;冷却过急且不均;淬火介质及温度选择不当;回火不及时且回火不足;材料淬透性偏高、成分偏析、有缺陷、含过量夹杂物、零件设计不合理、技术要求不当等。

02

缺陷2:淬硬层过深/过浅

产生原因:

加热功率过大或过小、电流频率过低或过高、加热时间过长或过短、材料淬透性过低或过高、淬火介质温度/压力/成分不当等。

03

缺陷3:表面硬度过高/过低

产生原因:

材料碳含量偏高或偏低、表面脱碳、加热温度低、回火温度或保温时间不当、淬火介质成分/压力/成分不当等。

04

缺陷4:表面硬度不均

产生原因:

感应器结构不合理、加热不均、冷却不均、材料组织不良(带状组织偏析、局部脱碳)等。

05

缺陷5:表面熔化

产生原因:

感应器结构不合理、零件有尖角、孔、槽等、加热时间过长、材料表面有裂纹等。



02

感应淬火不合格的返修


感应加热热处理零件有下列情况时允许返修处理。

硬度低或有大片软点、硬化区范围和硬化层深度不符合技术要求、加热温度不足造成金相组织不合格等,返修件的处理方法可按下述两种办法进行:


01

方法1

返修件经感应加热到700-750℃后在空气中冷却透,然后按该零件淬火规范进行第二次淬火。

02

方法2

返修零件经炉中加热到550-600℃,保温60-90min。然后在水中或空气中冷却,再按原淬火规范进行第二次淬火。



         

来源:材子笔记
电子裂纹材料控制试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1-17
最近编辑:12小时前
材子笔记
硕士 | 研发工程师 爱材料,懂生活~
获赞 216粉丝 159文章 343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什么是焊接热影响区?性能如何?

焊接热影响区(HAZ)与焊缝不同,焊缝可以通过化学成分的调整、再分配及适当的焊接工艺来保证性能的要求,而热影响区性能不可能通过化学成分来调整,它是在热循环作用下才产生的组织分布不均匀性问题。对于一般焊接结构来讲,主要考虑热影响区的硬化、脆化、韧化、软化,以及综合的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和疲劳性能等,这要根据焊接结构的具体使用要求来决定。 01 焊接热影响区的硬化 焊接热影响区的硬度主要决定于被焊钢种的化学成分和冷却条件,其实质是反应不同金相组织的性能。由于硬度试验比较方便,因此,常用热影响区(一般在熔合区)的最高硬度Hmax判断热影响区的性能,它可以间接预测热影响区的韧性、脆性和抗裂性等。近年来,HAZ的Hmax作为评定焊接性的重要标志。应当指出,即使同一组织,也有不同的硬度。这与钢的含碳量、合金成分及冷却条件有关。02 焊接热影响区的脆化 焊接热影响区的脆化常常是引起焊接接头开裂和脆性破坏的主要原因。目前其脆化的形式有粗晶脆化、析出脆化、组织转变脆化、热应变时效脆化、氢脆以及石墨脆化等。① 粗晶脆化。在热循环的作用下,焊接接头的熔合线附近和过热区将发生晶粒粗化。晶粒粗大严重影响组织的脆性。一般来讲,晶粒越粗,则脆性转变温度越高。② 析出脆化。在时效或回火过程中,其过饱和固溶体中将析出碳化物、氮化物、金属间化合物及其他亚稳定的中间相等。由于这些新相的析出,使金属或合金的强度、硬度和脆性提高,这种现象称为析出脆化。③ 组织脆化。焊接HAZ中由于出现脆硬组织而产生的脆化称为组织脆化。对于常用的低碳低合金高强钢,焊接HAZ的组织脆化主要是M-A组元、上贝氏体、粗大的魏氏组织等造成的。但对含碳量较高的钢(一般≥0.2%),则组织脆化主要是由高碳马氏体引起的。④ HAZ的热应变时效脆化。在制造过程中要对焊接结构进行加工,如下料、剪切、冷变成型、气割、焊接和其他热加工等。由这些加工引起的局部应变、塑性变形对焊接HAZ脆化有很大的影响,由此而引起的脆化称为热应变时效脆化。应变时效脆化大体上可分为静应变时效脆化和动应变时效脆化两类。通常说的“蓝脆性”就属于动应变时效现象。03 焊接HAZ的韧化 焊接HAZ在组织和性能上是一个非均匀体,特别是熔合区和粗晶区易产生脆化,是整个焊接接头的薄弱地带。因此,应采取措施提高焊接HAZ的韧性。根据研究,HAZ的韧化可采用以下两方面的措施。① 控制组织。对低合金钢,应控制含碳量,使合金元素的体系为低碳微量多种合金元素的强化体系。这样,在焊接的冷却条件下,使HAZ分布有弥散强化质点,在组织上能获得低碳马氏体、下贝氏体和针状铁素体等韧性较好的组织。另外,应尽量控制晶界偏析。② 韧化处理。对于一些重要的结构,常采用焊后热处理来改善接头的性能。但是对一些大型而复杂的结构,即使要采用局部热处理也是困难的。合理制定焊接工艺,正确地选择焊接线能量和预热、后热温度是提高焊接韧性的有效措施。此外,还有许多能提高HAZ韧性的途径。如细晶粒钢采用控制工艺,进一步细化铁素体的晶粒,也会提高材质的韧性。冶金精炼技术可使钢中的杂质(S、P、O、N等)含量极低。这些措施使得钢材的人行道为提高,从而也提高了焊接HAZ的韧性。04 焊接HAZ的软化 对于焊前经冷作硬化或热处理强化的金属或合金,在焊接热影响区一般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矢强现象,最典型的是经过调制处理的高强钢和具有沉淀强化及弥散强化的合金,焊后在热影响区产生的软化或矢强。焊接调质钢时,HAZ的软化程度与母材焊前热处理状态有关。母材焊接前调质处理的回火温度越低,即强化程度越大,则焊后的软化程度越严重。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不同焊接方法和不同焊接线能量时,HAZ中软化最明显的部位,是温度处于A1-A3之间的区段。来源:材子笔记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