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Comsol多孔介质的相变传热计算(附赠模型)

1月前浏览231
 

关键词:相变传热;多孔介质;仿真模拟


[相变传热‌是指物质在相变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相变是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包括液态向固态的凝固、气态向液态的凝结、固态向气态的升华以及液态向气态的汽化等。‌


热流Es | 供稿  

小苏 | 编辑  

赵佳乐 | 审核  



多孔介质相变传热


多孔介质


[多孔介质是由多相物质所占据的共同空间,也是多相物质共存的一种组合体],没有固体骨架的那部分空间叫做孔隙,由液体或气体或气液两相共同占有,相对于其中一相来说,其他相都弥散在其中,并以固相为固体骨架,构成空隙空间的某些空洞相互连通。

多孔介质内的流体以渗流方式运动,研究渗流力学涉及的多孔介质的物理-力学性质的理论就成为渗流力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多孔介质的主要物理特征是空隙尺寸极其微小,比表面积数值很大。多孔介质内的微小空隙可能是互相连通的,也可能是部分连通、部分不连通的。


 

图1a. 多孔介质材料


相变传热


‌相变传热的特征主要包括工质比体积变化较大和汽化潜热‌。在相变过程中,工质的体积会经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于物质状态从液态变为气态或从气态变为液态时,体积的巨大差异所导致的。此外,相变传热还伴随着汽化潜热的释放或吸收,这是相变材料在状态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大量热量。

相变传热在许多领域有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建筑隔热和电子散热中。在建筑领域,相变材料可以通过吸收和释放热量来调节室内温度,减少空调和供暖的需求。在电子设备中,相变材料用于散热片,帮助管理高温,保护电子元件不受过热损害。‌‌

 

图1b. 相变传热应用设备


物理场建模


多孔介质三维模型如图2所示。计算过程需设置多孔介质材料的孔隙率、导热系数、比热容和密度,为保证结果准确性,材料参数从相关论文资料及现有实验数据中获取,如图3所示。


 

图2. 几何模型


 

图3. 材料参数


物理场边界条件


多孔介质传热边界条件

(1)多孔介质设置多孔基体和流体材料;

(2)流体材料设置相变材料,设置相变潜热、相变指示器以及相变前后冰与水的材料参数;

(3)多孔介质初始温度263.15K;

(4)左侧边界设置温度边界,温度数值取283.15K;

(5)其余边界设置热绝缘。


 

图4. 物理场边界条件


根据有限元法求解原理,网格剖分越精细,计算结果求解越准确。数值计算前通过网格划分对模型计算区域进行离散化处理,计算过程采用四面体网格对多孔介质模型进行划分,具体网格分布如图5所示。

 

图5. 计算网格


结果展示


采用瞬态全耦合求解器进行求解,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时刻(0min、30min、60min、90min、120min)多孔介质温度、等温线及相变特性分布,所选截线温度和相变特性分布如下图所示。

 
 
 
 
 

图6. 不同时刻多孔介质温度分布


 
 
 
 
 

图7. 不同时刻多孔介质等温线分布


 
 
 
 
 

图8. 不同时刻多孔介质相指示器分布


 
 
 
 

图9. 不同时刻所选截线温度分布


 
 
 
 

图10. 不同时刻所选截线相指示器分布


来源:Comsol有限元模拟
Comsol多孔介质建筑电子理论材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1-09
最近编辑:1月前
comsol学习课堂
硕士 | 仿真工程师,... Comsol工程师,研究方向多物理场
获赞 80粉丝 300文章 103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Comsol城市建筑群太阳热辐射温度场计算

关键词:建筑群;热辐射;太阳辐射;仿真模拟热辐射是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的现象。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产生热辐射,温度愈高,辐射出的总能量就愈大,短波成分也愈多。由于电磁波的传播无需任何介质,所以热辐射是在真空中唯一的传热方式。热流Es|供稿小苏|编辑赵佳乐|审核一、热辐射1.1热辐射物体保持一定温度,即达到热平衡时,电磁辐射(简称辐射)是各种频率电磁波的混合,而且能量分布与物质结构无关,称为热辐射。温度不太高时,辐射基本上都不可见;随着温度的升高,物体发红;温度更高时,物体发白。辐射落在物体上,有反射,有吸收,物体自身也发射辐射。关于热辐射,其重要规律有4个:基尔霍夫辐射定律、普朗克辐射分布定律、斯蒂藩-玻耳兹曼定律、维恩位移定律。这4个定律,有时统称为热辐射定律。物体在向外辐射的同时,还吸收从其他物体辐射来的能量。物体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与它的温度、表面积、黑度等因素有关。定律表明,热辐射辐出度大的物体其吸收比也大,反之亦然。图1a.热辐射1.2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太阳辐射所传递的能量,称太阳辐射能。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虽然仅为太阳向宇宙空间放射的总辐射能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却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也是地球光热能的主要来源。到达地表的全球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基本上成带状,只有在低纬度地区受到破坏。在赤道地区,由于多云,年辐射总量并不最高。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特别是在大陆荒漠地区,年辐射总量较大,最大值在非洲东北部。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的分布是由地球的天文位置决定的,称为天文辐射。由天文辐射决定的气候称为天文气候。天文气候反映了全球气候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基本轮廓。到达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量只有太阳总辐射能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的作用却是相当大的,热带一年中太阳可以直射,获得的热量最多;寒带太阳高度很低,并且有长时间的极夜,所以获得的热量最少。也就是因为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差异,所以各地获得的热量存在差异。但是在热量盈余的地方比如赤道,温度并没有越来越高;热量亏损的地方,比如两极,温度也没有越来越低,而是保持相对稳定。对于整个地表来说,热量应该是平衡的,因而热量多余和热量不足的地方,要发生热输送。人们对太阳辐射作用最直接的感受来自于它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如植物的生长需要光和热,晾晒衣服需要阳光,工业上大量使用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太阳能转化来的,被称为储存起来的太阳能。图1b.太阳辐射二、物理建模根据某城区建筑群实地尺寸绘制的三维模型如图2所示。仿真过程需设置混泥土材料的比热容、密度、导热系数和表面辐射系数,为保证结果准确性,以上材料参数均从相关论文资料及现有实验数据中获取,如图3所示。图2.几何模型图3.材料参数三、物理边界条件温度场边界条件(1)建筑群设置固体域材料;(2)初始温度293.15K,外界环境温度293.15K;(3)地面底部设置第一类温度边界293.15K;(4)墙体和外界空气进行对流换热,换热系数取10W/(m2*K)。表面对表面辐射条件(1)墙体设置漫反射边界条件;(2)墙体初始值设置灰体/黑体;(3)外部辐射源选择北纬51.477°、经度-0.0005°的太阳。多物理场耦合条件:(1)表面对表面热辐射:选择墙体热辐射边界。图4.物理场边界条件根据有限元法求解原理,网格剖分越精细,计算结果求解越准确。数值计算前通过网格划分对模型计算区域进行离散化处理,计算过程采用三角形非结构化网格对城区建筑群太阳热辐射温度场模型进行划分,具体网格分布如图5所示。图5.计算网格四、结果展示采用全耦合求解器进行求解,通过计算得到城区建筑群模型温度场分布如下图所示。图6.温度场分布图7.等温线分布图8.等温面分布图9.表面辐射度分布图10.能流密度分布来源:Comsol有限元模拟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