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首先,我要先强调一下:并不是一讲【粗找正】就意味着每个测量程序都要粗找正。实际上很多零件的测量,也都是可以直接通过手动采样来完成零件坐标系的精找正的。
那么,【粗找正】现存问题是什么呢?
问题1:编写的各类零件测量程序都是先粗找正再精找正;
问题2:粗找正的采样同精找正除手动和自动方式不同外,其余都一样。
上述问题虽然不影响测量结果,但至少说不是优化程序。
因为粗找正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简化操作,提高功效。
所以,我们创建的粗找正程序,即不需要考虑测量精度,也不一定非要按图样标注的基准选择测量特征。
一句话,就是通过最少的手动测量使测量程序安全准确进入到DCC测量状态。
(1)用程序的方法测量比手动测量较准确,自动运行时采点多、效率高。
(2)建立坐标系时的误差会影响测量精度,如:与数模的差距会使实测值和理论值之间误差变大。
(3)初建坐标系和精建坐标系的元素不一定是同一组元素。如:编制自动程序时,初始坐标系可能是零件的局部或便于测量的位置,精建坐标系的元素测点数比较多,测量部分分布比较大。
(4)要测量位置度、轮廓度等与坐标系关系密切的要素时,最好是精确建立坐标系。
3-2-1零件找正步骤的小误区
3-2-1零件找正是建立零件坐标系的最基本又常用的方法。然而,在实践中我们曾多次发现一个不容忽略的找正步骤小误区。这就是喜欢测完全部找正特征后再创建找正程序,并称其“自动建坐标系”。
然而,这种找正方式不是随便就可用的。因为,“自动建坐标系”是有条件的。
诸如上面的4种找正方法,若由于找正步骤不当,就可能影响到找正精度。理由是不建第1轴,那么用于旋转第2轴的直线和圆的测量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投影平面。元素都测错了,建轴方向和原点还能正确吗?
对于RationalDMIS软件:
可以选择实测平面作为工作平面和投影平面。。。
或构建一个找正坐标系
对此,PC-DMIS软件系统进行了两次修订。
对于较新版本(PC-DMIS4.1版本以后),增加了【投影平面】选项。即测量需要投影平面的特征时,就可在框中直接选中关联特征,使其能按照正确的投影平面进行计算。
2.对于PC-DMIS2012以后的版本,系统直接就能创建好粗找正和精找正程序了。
3-2-1找正坐标系原理知识点
所谓3-2-1找正,实际就是基准框架的6点定位原理的具体应用。即通过最少3点接触限定第一基准,通过最少2点接触限定第二基准,通过最少1点接触限定第三基准。所以,3-2-1找正法有时我们也称其为6点定位法。其中:
数字3:为测量最少采点数3点或3点以上的线级或面级元素;(如,圆柱、圆锥、阶梯柱(或两圆柱连线)、平面、三阶平面(或N阶平面)中面等)。
数字2:为最少采点数2点或2点以上的点级、线级或面级元素;(如,点-点圆-圆、球-球等、直线、圆柱、圆锥、阶梯柱(或两圆柱连线)、平面、三阶平面(或N阶平面)、中面等;
数字1:就不用多说了,只要最少采点数1点或1点以上的点级、线级或面级元素都可以作为测量特征选用。
由此可见,3-2-1找正法的组配是非常灵活的,只要能正确掌握其原理,几乎可以用于所有箱体和轴类工件等的找正。
“3-2-1法”找正并不是找正的唯一模式,而仅仅是多种找正方式的其中一种。
再就是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需建立一个完整的零件坐标系,但这并不是唯一,有时只需建第1轴就行了,甚至有时连第1轴都不用建,即在机床坐标系下就可完成测量.例如:测量一个圆柱对一个平面的垂直度等(因只测几个定向误差)。
只要概念清楚了,就再也不会为零件的数学找正发愁了。要务必记住第1轴找正的元素只能选用空间元素,也就是线级元素和面级元素,而第2轴找正的元素则就不同了,它不仅可以选择线级元素和面级元素,还可选择点级元素(即通过两点元素构造一直线)。切记:一定要记住上述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