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华为发布工业软件五大难题之刚柔耦合动力学系统实时仿真技术

1月前浏览242

信息来源: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华为 π实验室


技术背景

1、业务场景:
动力学系统的实时仿真性能是自动驾驶、数字孪生等领域的基本技术;其布置场景传统上需要模型简化后集成进入嵌入式系统,未来趋势是基于云平台用大规模物理模型直接开展实时仿真。解决方案是采用可大规模并行求解微分代数方程组的显式积分器,针对大规模物理模型用大步长并行的方法达到实时的目标;核心技术是对大型刚柔耦合系统进行物理建模,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方程组的刚性,保证大步长计算过程的稳定性。
2、课题价值:
将实时仿真的实现从case by case层面提升到通用软件层面上进行实现,使其得到更广泛和更全面深入的应用,为自动驾驶,数字孪生等场景提供通用支持,进而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


技术诉求

技术要求1:
以避免精度损失为前提,通过建模技术减小刚柔耦合多体模型的刚性以适用显式积分器求解,能够在给定的时间步长下保持稳定。
技术指标:
(1)刚性要求:中等刚性:系统的最大特征值/最小特征值不大于10000
(2)精度要求:位置与速度的计算结果与原系统模型的计算误差小于5%
(3)能量要求:保守系统采用显式积分器相较于隐式积分器,系统能量的守恒验证误差小于2%

技术要求2:
构造通用型显式时间积分算法求解微分代数方程组,适合于开展大规模并行计算,以达到实时性的目标。
技术指标:
(1)计算效率:单线程计算时,显式积分器的计算效率不低于广义alpha方法
(2)并行计算:云平台上并行线程数或流处理核心数大于10000时仍然能达到线性度的效率提升
(3)集成需求:该技术选题作为实时仿真软件模块,可集成在主流的CAE仿真平台中

技术挑战


1、当前刚柔耦合动力学系统实时仿真存在的问题:
(1). 刚柔耦合动力学系统自由度高、计算复杂度高,只有通过大规模并行才可能达到实时性能;
(2). 隐式积分器需要迭代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其计算量不可控,并限制了并行求解度的上限;
(3). 通用的降阶方法导致系统方程组的刚性问题仍然严重,进而显式求解器的时间步长非常小;
(4). 云平台上计算资源分配的特点要求算法能够根据资源量自适应地微调算法以达到实时性。
2、期望实现的技术:
(1). 微分代数方程组的高性能并行显式积分器技术;
(2). 刚柔耦合动力学系统建模中的保稀疏特性降刚性技术。


参考文献

1. Avello, A., Jimenez, J.M., Bayo, E., Dejalon, J.G., 1993. A Simple and Highly Parallelizable Method for Real-Time Dynamic Simulation-Based on Velocity Transformations.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107 (3), 313-339.
2. Bae, D.S., Hwang, R.S., Haug, E.J., 1991. A Recursive Formulation for Real-Time Dynamic Simulation of Mechanical Systems. 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 113 (2), 158-166.
3. Bae, D.S., Lee, J.K., Cho, H.J., Yae, H., 2000. An explicit integration method for realtime simulation of multibody vehicle models.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187 (1-2), 337-350.
4. Chung, S., Haug, E.J., 1993. Real-Time Simulation of Multibody Dynamics on Shared-Memory Multiprocessors. Journal of Dynamic Systems Measurement and Control-Transactions of the Asme 115 (4), 627-637.
5. Han, S., Choi, H.-S., Choi, J., Choi, J.H., Kim, J.-G., 2021. A DNN-based data-driven modeling employing coarse sample data for real-time flexible multibody dynamics simulations.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373.
6. Lee, W.S., Tak, T.O., 1991. Parallel Processing of Controlled Multibody Mechanical System Dynamics. Engineering with Computers 7 (3), 161-172.
7. Pan, Y., Dai, W., Xiong, Y., Xiang, S., Mikkola, A., 2020. Tree-topology-oriented modeling for the real-time simulation of sedan vehicle dynamics using independent coordinates and the rodremoval technique.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143.
8. Pastorino, R., Cosco, F., Naets, F., Desmet, W., Cuadrado, J., 2016. Hard real-time multibody simulations using ARM-based embedded systems. Multibody System Dynamics 37 (1), 127-143.
9. Rodríguez, A.J., Pastorino, R., Carro-Lagoa, Á., Janssens, K., Naya, M.Á., 2020. Hardware acceleration of multibody simulations for real-time embedded applications. Multibody System Dynamics 51 (4), 455-473.
10.Rulka, W., Pankiewicz, E., 2005. MBS approach to generate equations of motions for HiL-simulations in vehicle dynamics. Multibody System Dynamics 14 (3-4), 367-386.

联系人:吴瑾    lion.wujin@huawei.com



来源:山涧果子
ACTMechanicalSystem非线性通用ANSAUG自动驾驶数字孪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1-21
最近编辑:1月前
山涧果子
大专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06粉丝 56文章 145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国产最强五轴数控系统大连科德GNC62对标德国西门子840D——实践为王

科德数控是国产高端数控机床的龙头企业,是国内攻破五轴数控高端机床和数控系统的先驱。1)五轴数控机床整机自主化率达到85%、为国内最高,主轴转速性能比肩国际领先品牌;2)自研的高端数控系统对标德国西门子840D,在功能上达到对标产品的95.85%;3)关键核心功能部件已实现完全自制。西门子的840D是数控界F22战斗机,代表了现在数控系统市场上的最高水平,拿科德数控自己研发的GNC的60系统和西门子840D做个技术对比,看看柯德的水平到底怎么样。 科德的系统支持多轴、多通道、全闭环五轴联动,支持RTCP、差补周期0.125ms,GRTK实时内核技术可实现每秒数千次的精确控制任务,调度响应速度最快5微秒,支持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定制、操作和工艺配套的人机交互界面HMI,并支持基本层次配置和STK层次开发。在基本功能、核心参数、系统功能上,与西门子系统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线。在硬件架构上,科德系统的资源以及开放性上要优于西门子系统。在价格上,科德ZNC650的同等功能配置,售价比西门子更低。在控制功能,控制精度和加工效率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数控系统并不是什么过于高大上的事情。只要坚持软件硬件结合,重复迭代,稳步发展,积极投入,市场检验,都会从很小的几百万的小企业,渐渐成长起来。问题是,你现在能看到几个这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软件企业?本来中国的软件人才很多。可惜的是,在这20年,被各种硬件买办,软件套壳,行业倾轧,城门失火,消磨的太多了。华中数控开发系统要多少时间,大连科德开发数控系统要多少时间,北京精雕开发系统要多少时间?若数控不测试,算个球的数控。避重就轻,算个屁的系统开发。我发现,很多欧洲数控机床厂都是跟某些行业紧密联系。专门服务这些行业。所以功能迭代特别快。很多进口数控机床给人感觉也很怪异。阉 割很多功能。以至于,现场操作时,莫名其妙地不断滴出现各种各样的报警信息。就像你买回一部车,这也不能碰,那也不能碰,那这部车买回来干嘛。而国内很多企业,以这样的机床为参考系,到最后,竟然出现类似报警信息的情况发生。工业软件让人不放心,原因就在这里。是整个体系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信任。不管进口的还是国产的。有一种感觉就是国 民党军队。有着中华民族的属性,却没有普通大众的属性。抗日的时候,大家齐心合力。抗战结束后,反而四面楚歌。中国消费者,一直以来的心态,就是孤岛心态。重重复复受到各方面的挤压。一方面要生存,一方面要追赶进口能力,一方面又要面对实际问题。压力太大。如果没有vericut,我很难想象,国内还有谁愿意操控数控多轴!用着世界上最次的工具,干着进口要求太高的零件,拿着勉强算得上高的门槛收入,加班加点,一刻都不敢松懈。明明是和平模式,却是时时刻刻都是战争模式。这种环境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我很难预测!在数控加工领域,我们这些实际操作者,有一种说法,技术越高,感觉越耻辱!本来高大上的职业,却有种偷鸡摸狗的变态感。乃至于,在国内,高端机床操作,反而处处为人所鄙视。数控系统一般不能自己来测试,需要市场来测试。沈阳之所以垮,就是因为自己的系统没让别人去检测。沈阳机床,如果把自己的系统给别人转到其他厂家的机器上,这才能服众。链条太封闭,会造成技术腐 败。沈阳就是这么垮的!太多问题,没人解决。。从大连科德的后来居上,我就知道,整个行业的弊端在哪里了!大连科德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造五轴,如果质量太差,机床转都转不起来。。国内很多企业人浮于事,不思进取。打压异己,挤压后辈。贪腐横行无忌,学阀林立,财阀缺乏眼光。精雕不也自建生态了,科德也能自建生态。沈阳搞技术买办,反而搞垮了自己的生态。比如;中国的农村,虽然贫穷,也是自主生态。何必为了虚无缥缈的东西,搞垮自己的生态。沈阳机床瞎搞,他们的技术应该先搞硬件,再搞软件。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才是生态建设的第一条件。大连科德已经给中国机床业打开生命线了,中国机床业的崛起,已经不可阻挡。只要多轴机床普及,利用行业生态,一样可以实现目标。只要保证综合精度0.1,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就已经是国际第三了。只要通过量的积累,中国短时间掌握五轴技术,毫无压力。五轴机床,之所以难,难就难在数量积累。中国几十家五轴企业,这种量的积累,是欧美日韩难以面对的优势。一旦国内有上万台五轴机床,就是整修整改,都能让国产五轴在五年内形成竞争力。。国内大量外汇,买回来二手机床,进行国产化改造,都能完成五轴体系建设。。小日本发那科系统,就是利用国内很多对高端机床的认知不足和观点狭隘,把很多淘汰的软硬件和功能卖给国内客户。让国内客户产生极大的损失。机床,必须硬件软件系统三合一。否则单独任何一个模块,都没法支撑高端机床的实际生产能力。目前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科德对国产机床的实际意义。我是说,真正意义上的高端。这么大市场足以支持科德一步步发展了。。科德模式,是突破欧美机床封锁的唯一钥匙!科德模式的核心,就是快速迭代。一台交付,一台储备,一台生产中。这个模式能够快速调整技术和系统的不足。而不是简单,生产一台机床,卖出去就行了。技术必须流动起来。技术就是机床企业的血液。流动越快,迭代越快,沉淀越快。如果按照欧洲那种模式,或者日本那种模式,都无法真正做到技术主 权独立。必须把欧洲模式日本模式和美国模式综合起来,市场,厂家,技术多元一体,才能利用中国人多力量大的优势。欧美日他们的技术发展路线是创新和整合。中国必须在他们的路线基础上多一条,定向突破,快速沉淀,快速磨合。一句话,空间换数量,数量换时间,时间换人才,人才反哺整合体系。资金不是定量,而是动量!而且是附加分量!脱离资本的约束,真正利用资本的本质作用。空间,时间,人才,市场,用户,后勤。这个体系比资本体系更合理。高端机床既然是国家级项目,那么就必须军工,国家力量,社会力量,教育力量等等都得利用起来。而不是以资本为唯一杠杆来调动这些力量。以目标为驱动的整合体系!来源:山涧果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