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黑神话:悟空》非常火,作为一个非常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并长久以来一直跟外国朋友进行文化输出的人,我认为这是一款非常好的作品,弘扬了我们的传统文化,有独特的东方底蕴,又在打斗方面非常精彩。由此我想到了一句话“人生斯世,各有正业,是即各有所取之经,各有一条西天之路也。”而我作为一名仿真软件从业者,也正在一步步走着自己的取经之路。游戏科学已经做出了属于中国的3A游戏大作,而我们什么时候有属于我们中国的优秀通用有限元仿真软件?
其实我认为中国一直都不乏优秀的学者,学校中的很多做数值计算的老师都有一套自己的求解器,但问题是为何我们有着这么多的相关科研人员,却仍没有一款市场认可的好用的工具?很多人说,是我们技不如人,对工业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我认为这可能是一方面原因,而我这里说一个很多人可能都不认可的另外一个原因,我认为是因为我们“傲慢”,或者说“清高”。我们的学者很多在追求一个个非常小的点的突破,却不愿看看这些苦闷的从底层开始的编码工作。同时也有很多人在虚伪狡诈中迷失了自我,就像自己镀了金身假佛,到最后自己都信了,最终产品的能力完全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我自认为我作为一个已经写了超过6万行有限元有效代码的人,我有资格说这些话。
前一段时间拜访了韩国的Midas,作为韩国本土企业,其现在已经实现了土木行业仿真市场份额第一名,也一直在开发NFX以适配机械行业的通用仿真需求。这不禁让我想到日韩对于《三国演义》、《西游记》等诸多中国传统文化产物的宣传、发展与周边产品,他们不遗余力的做这些文化方面的宣传,或是包装成其自己的文化产物进行销售,或是在游戏、影视中引入很多其中的故事。我觉得这个跟仿真方面我们与国外的竞争是一致的,我们与其斥责对方对我们进行文化、软件的侵略倾销,不如我们就做起来,做好点,真刀真枪的直面竞争。
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很多搞技术的同志们不喜欢商业化,可能商业化就会变得铜臭,而我爱死商业化了,我认为只有经过工业验证的东西才是好东西,工业软件在我看来不和客户结合在一起是永远不可能做出好的产品的,我再年少的时候也曾经为我的自己的技术、所提出的新算法所骄傲,但后来我发现我们可能可以轻而易举的写出适用于某1-2种场景的算法,却写不出适合大多数工业场景的算法。另外一点就是增量式发展,我一直相信一款工业软件特别是基于新算法的仿真软件,离不开一、两个人的过人智慧,但持续的增量式发展却是更为重要的,这些年来看过太多项目因为来来回 回摇摆不定而最终没有任何产出,看多太多项目因为没有人后期维护而夭折,而一个方向确定定位清晰的仿真软件,在技术没有卡点的情况下持续的增量式发展,我相信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我有很多在这个行业内的朋友们,在国内、外工业软件公司任职、应用工程师、大学学者等等,我们并不会感觉老外的技术水平比我们强,但是作为一个组织层面我却会觉得诸如达索、西门子等在知识积累、增量式发展上要做的比我们好的多。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以我目前的了解,国内有几家做CAE仿真软件的公司还是很不错的(这里我只说技术),是令人尊敬的,比如:
中望软件
云道智造
大连英特
起码在我看来这些公司都在真真切切的做事情,敢于跟国外的产品在同一条赛道上竞争,并推出了自己的一些有特色的产品。中望的“设计仿真一体化,给设计师更专业的仿真”,云道的“普惠仿真”,英特的“多物理场仿真”都不单单是口号,而是真正有产品有举措。我相信有一天我们的国产仿真行业也有会一个小猴子,重走我们很多年前就一直想走的独立自主的道路,仿真行业迎来更好的前景。我与太多国外的工程师们共事还有聊过,他们中很多甚至比我大20-30岁,在他们我这个年龄的时候就通过仿真指导他们的生产设计,仿真确实给他们所在的企业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随着我们国产仿真软件变得越来越好,我也认为我们整个行业也会越来越好,更多有经验的工程师,了解软件背后的理论,理解模拟的工况,了解工业的流程。
这条路是一条相对难走的路,但是正如踏上取经路,总有人需要走这一条路。
夜半呓语,就当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