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相约三亚·聚焦材料发展!2025高性能合金材料设计开发与制备研讨会重磅来袭!

1月前浏览359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同仁:
为加强高性能合金材料及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学术交流,拓展研究视野,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深入探讨合金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走向。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为企业、高校、研究机构搭建桥梁,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组委会经协商,现决定2025高性能合金材料设计开发与制备研讨会定于2025年1月18日-21日在三亚市召开。
本次旨在加强合金领域信息交流,及时了解相关技术进展,切实解决行业内当前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共同引导行业技术进步,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在会议期间您将有机会聆听到行业前沿的学术报告,见证该领域的成果与进步。期待您和您的团队交流和分享发光材料领域近年来的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2025高性能合金材料设计开发与制备研讨会组委会

中科促研新材料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高性能合金材料学术交流平台

中科促研(北京)新材料研究院

材料科学与发展智汇大讲堂

承办单位:

北京锦泽国际会议服务中心

二、会议形式

线下报告、线上同步(线上有偿观看)

三、会议学术报告研讨及交流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1. 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发展;

2. 先进冶炼工艺与新技术新进展;

3. 高性能铝合金材料设计开发与制造;

4. 先进镁合金;

5. 高温合金材料;

6. 铁合金技术与材料;

7. 高性能钛合金材料;

8. 先进结构材料性能与发展、应用;

9. 先进金属基复合材料加工成型技术;

10. 硬质合金技术;

11. 特种合金材料与应用;

12. 特种铸造与制备。

四、拟出席本次会议报告专家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科技大学               姚志浩 教授
中南大学                      尹登峰 教授
中南大学                      喻海良 教授
西北工业大学               刘  峰 教授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赵九洲 研究员
湖南大学                      彭  平 教授

东北大学                      李东刚 副教授

更多报告持续邀请中,敬请关注,欢迎自荐高水平报告...  

五、大会报告申请

1.我们欢迎国内专家学者在校研究生参会并分享您的精彩学术报告(20分钟左右,研究生约10分钟)。会议为青年学者和您的团队提供最佳展示平台(申请截止时间:2025年1月5日)。
2.此举意在锻炼青年学者(包括研究生)的汇报能力,丰富汇报经验,扩大本人在国内先进纳米材料及技术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与同行交流合作,借助本次会议平台获得更多专家及行业同仁认可和赞誉。
3.需要您提交个人照片(用于网络宣传)、个人介绍(用于介绍您)。注:研究生无需提交个人材料,直接按流程汇报PPT。

4.为鼓励广大学者积极参与报告分享,凡向本次会议申请报告宣讲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可提供报告邀请函和给予报告证书鼓励!

六、墙报展示

墙报建议尺寸高120厘米,宽90厘米,自行印制带到会场,会务组提供胶带贴于墙面或者提供场地供展架展示。

七、会议时间地点与安排

会议地点:三亚市
会议时间:2025年1月18日(全天报到)
会议时间:2024年1月19日-21日 
住宿提示:1.如您住会议酒店可让会务组给您预留房间,也可以您自行通过网络预定其他酒店!2.组委会不提供拼房服务,如您需与他(她)人合住,请您自行联合或者协调,谢谢!

八、注册报名及会议费

1.会议采取邮件回执、微 信报名登记,不接受现场参会报名。
2.会议费及标准:

12月26日前提前打款缴费:1800元/人,研究生1300元/人

12月27日以后及现场缴费:2000元/人,研究生1500元/人

会议费(含会议筹办、参会邀请、专家邀约、场地、会议期间用餐等)。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线上听报告1000元/人(有会议费发票,1月15日前完成付款)。

3.缴费方式:

银行转账汇款(注:提前电汇请务必注意附言:合金材料+姓名)

单位名称:中科促研(北京)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辛安支行

账    户:0200 0058 0920 0168 048

现场缴费:完成注册报名后,可以现场刷公务卡(银行卡)或者微 信、支付宝对公账户扫码支付(向组委会索取收款二维码)。

4.发票领取:电子发票(增值税*普票)。如您必须开增值税专票,请提前联系组委会登记。

九、组委会联系方式

负责事项:会务邀请、报告咨询、报告提交、住宿留房

会议咨询:代 帅


来源:两机动力先行
复合材料电子铸造材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12-14
最近编辑:1月前
两机动力先行
其它 聚焦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关键技术...
获赞 97粉丝 90文章 378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涡轮丨南航毛军逵顶刊: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前缘冲击/旋流冷却结构流动特性研究

从热力学角度,航空发动机的热力过程可以简化为理想的布雷顿循环,为了提高发动机做功能力,涡轮前温度持续攀升,现在先进航空发动机涡轮前温度已超过2100K,未来航空发动机涡轮前温度将超过2400K,远超目前最先进的叶片材料耐温极限(~1370K),如图1所示。因此,高效冷却技术不仅是实现涡轮前温度持续攀升的关键技术,而且是保证航空发动机安全运行的第一道防线。 图1 涡轮前温度随着推重比的增大持续攀升涡轮叶片前缘直接被高温燃气冲刷,承受着最高的热负荷也最容易被烧蚀,通常采用内部冲击冷却和外部气膜冷却等高效冷却技术,然而冲击冷却会导致热应力分布不均匀,进而降低叶片结构强度。目前,许多学者集中采用简化的几何对称的前缘模型来研究前缘内部流动现象和换热特性。研究发现由于叶片前缘结构的简化,前缘区域的气膜冷却效果存在较大误差,同时指出在设计中应考虑实际叶片的冷却性能。根据气动设计的要求,涡轮叶片前缘结构通常设计为几何不对称的,其内部冷却空气流动特性极为复杂,亟需开展深入研究。针对上述问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毛军逵教授团队采用典型的非对称实际涡轮叶片前缘(如图2),在涡轮叶片前缘冲击/旋流冷却结构流动特性领域开展了实验研究。搭建了基于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测试技术的实验台,揭示了射流雷诺数(Re=10000和Re=20000)和冲击孔偏移距离-冲击孔孔径之比(e/d=1.5、e/d=0和e/d=1.5)对撞击/旋流冷却结构流动特性的影响机理,同时归纳了两种冷却空气流出方式(如图3)的影响机制。关注公众 号: 两机动力先行,免费获取海量两机资料,聚焦两机知识和关键技术!图2 典型的非对称实际涡轮叶片前缘 图3 两种冷却空气流出方式结果表明,无论雷诺数大小,冷却空气射流直接冲击叶片前缘内部滞止区域,随即沿着滞止区域两侧的内壁面流动扩散。当e/d=0时,冲击射流扩散流向圆角较大的一侧移动较多,该现象在Re=20000时尤为明显(如图4);在较高的射流雷诺数条件下,冲击射流速度和涡量的强度及面积均有显著增加(如图5)。 图4 Jet-3截面速度的实验结果:(a) Re=10000和(b) Re=20000图5 Jet-3截面涡量的实验结果:(a) Re=10000和(b) Re=20000无论冲击孔偏移距离大小,冲击射流均能在圆角较大的一侧形成漩涡(如图6)。从e/d=1.5、e/d=0和e/d=−1.5以及Re = 20000情况下的速度和涡量分布可以看出,当e/d从1.5变化到−1.5时,冲击射流到达前缘内部靶面上的速度显著降低,如图7(a)、图8(b)和图9(a)所示。 图6 Jet-3截面流线分布:(a) 𝑒/𝑑=1.5,(b) 𝑒/𝑑=1.50和(c) 𝑒/𝑑=−1.5图7 当Re=20000和𝑒/𝑑=1.5时的实验结果:(a)速度和(b)涡量 图8 当Re=20000和𝑒/𝑑=0时的实验结果:(a)速度和(b)涡量 图9 当Re=20000和𝑒/𝑑=−1.5时的实验结果:(a)速度和(b)涡量当Re=20000和e/d=0时,无论冷却空气流出方式如何,冲击射流的流速沿着流动方向逐渐减小,而且此现象在不含气膜冷却的前缘模型内比含有气膜冷却的前缘模型内更为明显;此外,在冲击射流左侧较小的圆角附近,形成了一个充满着整个空间的正涡度和高强度的逆时针旋涡(如图10和图11)。关注公众 号: 两机动力先行,免费获取海量两机资料,聚焦两机知识和关键技术! 图10 当Re=20000和𝑒/𝑑= 1.5时,不同冷却空气流出方式在Jet-3截面上的涡量实验结果 图11 当Re=20000和𝑒/𝑑=1.5时,Jet-3横截面上的流线分布相关成果以“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n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impingement/swirl cooling structures inside a blade leading edge”为题,发表于Physics of Fluids期刊,该研究被主编遴选为Featured Article。本文第一作者为韩枫副教授,通讯作者为毛军逵教授。文章信息Feng Han(韩枫), Lingyang Wang(王凌洋), Haotian Pu(浦昊天), Junkui Mao(毛军逵)*.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n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impingement/swirl cooling structures inside a blade leading edge. Physics of Fluids 35, 115103 (2023). 来源:两机动力先行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