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高科技的“市场失灵”

4年前浏览2594

人们赞美华为时,常把联想作为“反面典型”。但在我看来,联想不失为一家优秀的企业,只是华为超越了“优秀”、成为“卓越”的企业。现在的人们谈到柳传志和倪光南之争时,往往认为柳传志错了。但从企业的层面看,柳传志未必错。如果说有失误的话,问题出在国家层面。

 

在正常市场经济前提下,联想这样的民营企业只要立足自己擅长的领域,没有必要从事芯片的生产。我国芯片遭遇“卡脖子”问题,本质上是超越了市场经济的边界、成了国际政治问题。其实,现实的市场经济从来就不是理想中的那么纯粹。否则,我们可以直接并购很多国外高科技企业。国家应该支持民企进军这些领域,但这并不是民企的义务。

 

市场经济并不是万能的。在纯粹市场经济的边界内,中国不会有高铁、不会有大飞机、也不会有高端的芯片和光刻机。这就是国外一直要求中国必须“完全的市场经济”的原因。

 

“市场经济”有效运转的前提,是企业能够通过这项技术挣钱。但生产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对中国未必是有效的市场行为。

 

我的一些经历和见闻就说明了这个问题。20年前,宝钢开始关注一类叫做“数学模型”的软件技术。我们具有开发能力之前,国外报价很高;我们开发成功之后,国外就与设备绑定、免费赠送。这样,“市场空间”就被严重要压缩了。据我所知,这种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影响企业的研发收益。所以,过去有一种说法:中国人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这会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使得很多“自主创新无法成为有效的市场经济行为。

 

然而,从国家的角度看:我国自主生产能力之后,对国家是有利的。宝钢具有生产X80管线钢能力后,国外降价超过500美元。这样算下来,仅西气东送项目就为国家节省10亿美元。所以,国家应该支持这样的行为。

 

所以,开发高端产品对国家有利,却未必对企业自身有利。技术项目的难度,有“量变到质变”的不同。如果投入少、研发周期短、资金风险小,企业是可以承受的;如果投入大、研发周期长、资金风险大,企业就未必能够承受。


特别地,技术研发过程必须有用户参与。但对于高科技产品,找到用户并不容易:如果质量不过关,谁都不愿做小白鼠、免费送的用户都找不到。华为做芯片的条件之一,是有“内部用户”。从某种意义上说,用户是这类项目重要贡献者:他们要使用质量差的产品,还不能过于吹毛求疵。优秀的用户,是珍贵而又稀缺的。没有用户的参与、制内非用户单位的评价只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但就是产品不好”。


按照我的经验,即便是国企,对长期项目都是没有耐心的。国企研究院的很多考核机制也都是短期的——因为管理者也害怕技术人员不认真做。单纯从市场经济角度看,企业不宜从事芯片研发这样需要长期坚持和投入,风险又极大的事情。对于这样的现象,我称之为技术跟随者的“市场失灵”。

 

笔者认为,国家的产业政策,应该倾向于这些“对国家有利,对企业未必有利”的领域。国外反对我们搞“国家资本主义”,其实就是反对我们用国家的力量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但是,高科技是需要拼命才能做好的事情。像芯片这样卡脖子的技术,需要成千上万的人拼命做。国企和体制内的科研院所,都难以做好,需要优秀民企的用人机制。

 

这样看来,解决“卡脖子的问题”,理想的做法是用政府的钱、国内(特别是国企)的内部市场和优秀民企的用人制度。需要深入的机制改革才能实现三者的统一

---------------------------------------------------------------------------------------------

版权声明:

原创文章,作者郭朝晖,来源蝈蝈创新随笔,本文已经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科普通用芯片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0-11-14
最近编辑:4年前
仿真圈
技术圈粉 知识付费 学习强国
获赞 10111粉丝 21610文章 3547课程 219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