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SES10周年线上发布会观后感以及点评

2月前浏览951

今天看了一下SES10周年的线上发布会,感觉还是很有意思的。作为锂金属电池这一新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SES已经走过了10年,这种勇气与坚持以及在技术上取得的进步,在市场上取得的认可令人印象深刻。在这里就简单与大家分享一下发布会的笔记以及一些个人感想点评。

 

首先是开场白,其主要的合作伙伴都发来了贺电,从中可以窥见其朋友圈的构成,还是比较豪华的:下游的主流主机厂,上游的材料企业,以及资本方面的支持。主要企业有:

 

GM

HYUNDAI

HONDA

FOXCONN

天齐锂业

SK Advanced Materials

艾芬豪业

应用创投

Applied Materials

 

 


 


 

然后开始六人座谈





 

电解液与放电能力

 

孟颖强调电解液对于探索负极的重要性,强调找到与>70%Si含量的负极适配的电解液很不容易,然后赞扬开发锂金属这一方向。最后:锂金属具有强的大功率放电能力——在硅石墨等传统电极里是没见过的。

 

点评:

1)在正极材料基本就是有限的几个候选的前提下,肯定想使用各种新型负极,需要在电解液相应的适配上下很大功夫。不过这个>70%Si这个可能更偏实验室的思路——工业化目前谁真能上70%的Si呢,你问问软包企业目前SOP的电芯含硅几何(不是在开发的哦,我再强调一下),方形企业的膨胀问题解决几何了,圆柱实际上目前比较超前的用硅量是多少。

2)然后锂金属的大功率放电能力。这个嘛,可能是笔者近来没太跟学术方面的进展,不过根据我的认识:总体锂金属做大功率应该是挑战更大的,其次是整个锂电池体系目前的性能核心瓶颈就几乎没有在放电功率的


 



 

固态电解质VS液态电解质

 

Mark Newmann我们是不是必须要用SE来使用锂金属?然后开始了一些讨论:

车勇(恩力能源CEO)液态固态都在做呢,LGPS方面与日本的Kanno教授都在合作。

Emilie Bodoin不能说只有固态才能实现锂金属——不能把固态和锂金属混为一谈

 

点评:

恩力看来是固态/液态电解液配锂金属都在做,以及从SES的理念来看,他们的确是要为液态电解质——锂金属适配这一方向正名的。考虑到目前固态的风其实是比较盛的,然后各家固态企业都在用锂金属——固态(当然还有半固态)这一方向在做一个未来愿景,SES与他们的技术路线之争?(不知道算不算?)应该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

 

大规模生产与工业化?

胡启朝下一代技术,不管什么技术,必须LOW COST,希望锂负极生产可以解决问题

Maciej Jastrzebski Li Metal Co founder CEO他们使用的技术是PVD,可以大面积上沉积锂金属

Emilie Bodoin提到了Sadoway教授,然后说如果我们不能找到有效的生产锂金属的技术,就不要指望使用锂金属电池了。

然后Maciej Jastrzebski 提到:他们公司了一种电沉积技术,可以做高分子的表面薄膜包覆(尺寸是80*100,好像是涂在铜箔上),并且表示尺寸还不够大。

 

 

 

点评:

我觉得在工业化方面,SES的理念相对其它一些同类竞争企业还是比较清晰的。从发言可以看出,胡博士一开始就在提低成本,然后又喊来了Maciej——锂金属供应商公司,可以看出估计两家是深度一体合作关系,共同成长。然后关于他们技术路线,看来应该是铜集流体上的高分子保护层保护,尺寸方面如果80*110还不够大,那的确是目标远大。不过在这里不妨再YY一下:一般目前主流的电芯尺寸都要大于这个80*100,所以他们的目标估计起码要向这个主流尺寸靠拢(比如:100*300, 148*91,220*100之类),还是说他们可能会创造些更小的使用尺寸呢?拭目以待。

 

总之,重视供应链和低成本这两条我就觉得起码思路是清楚的,而在这方面很多企业真应该多琢磨琢磨

 

接下来,Mark Newman提问:(锂金属电池?)什么时候工业化?

Emilie: Take a while, 至少2年装车

启朝:现在是A sample。B 就要装模组,车企还会检查供应链。C装车

Maciej (物理沉积法?)现在的试生产已经能做200宽的材料 ,然后可以沉积3-20um的厚度以后目标是可以涂600宽的负极,明年进入量产,最终拥有GWh级的产能,每年几十万——一百万的涂布能力。一步步做。

车勇:有些早期情景——小众市场对能量要求高的,比如软银的高空平台HAPS的合作,无人机方向

Emilie技术发展要革新要大胆。 

Maciej:现在行业发展的有点思路被束缚了,旧技术会慢慢式微,人们低估了技术进步的速度,不用太久锂电就会被称为传统锂电

车勇:目前电池有三种封装形态,基本都是软包,圆柱没有——他们正在在这个方向努力,压力问题被再介绍了。

启朝:还可以用AI收集数据,大数据分析等,让电池做的更明白,了解电池更深入,用的更好。

 

 


 


点评:

这块比较有意思,其实也是所有人都在最实质关心的。首先Emilie的回答也比较诚恳,说是得2年装车。然后胡博士介绍的进度也与以前说的非常一致,关于样品阶段的开发的进度也与我们理解的汽车行业的一般方式相一致,值得很多初创企业学习参考。

 

供应链方面,Maciej就表达了其配套的开发进度,可以看出也是一步步做起来,最终的目标也是要能配套供应,技术上和工业化生产上都取得实质性突破。

 

当然了关于“锂电”很快就会变传统这个说法个人不是完全同意(当然可以理解他为什么会这么说),虽然我们自己也目前这么喊锂电。

 

啥叫传统呢?46800是不是传统(还在等工业化呢),高硅使用的锂电算不算传统?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于传统技术的革新和新体系的探索都不应该停下,这才是比较好的,互相学习和借鉴是非常重要的——传统锂电在工艺、质量、体系、供应链、车厂方面积累的经验绝对是十足宝贵的。

 

然后车总说的圆柱做锂金属这个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值得关注。

 

总评:

恭喜和祝贺SES走过十年,有了很多一流企业的支持背书,在工业化和上车上有明确思路,这一点的确很优秀。技术路线之争个人认为最好是百花齐放,政策引导,市场竞争,只有在工业化+市场化这一道路上最终证明可行有竞争力才是真正的最终赢家,在这一方面希望有更多优秀的企业涌现,有更多的上游供应链企业愿意配合,有更多的下游企业愿意打破传统范式去尝试。只有这样,技术才能真的进步,毕竟中国很大有空间容纳各种技术的进步,整个世界的发展也需要更多更新的活力注入。

 

 

 


来源:弗雷刘
汽车UM材料无人机META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8-07
最近编辑:2月前
弗雷刘
博士 动力电池 新能源行业科普
获赞 0粉丝 1文章 100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亿纬锂能发布会简评

刚刚看完了亿纬锂能的电池日发布,似乎该活动还是继承了之前该司发布会的极简技术男风格,整个活动只有20分钟,十分言简意赅,在这里选主要的和大家大概分享一下。图片来自于亿纬锂能发布会的官方截图。大圆柱:4695是重头(估计给B家供的是这款吧),目前中试进度顺利,整体内容与以前的认知没有太多出入对于大圆柱的优势,亿纬的理解如下:看来他们对这个技术是很期待其圆柱成熟生产后的高节拍-标准化-低成本的愿景的。当然如果要问笔者,笔者好奇零应力如何具体实现,以及7天的生产周期的话是不是可能没有算入所有的生产工序?总之值得进一步探讨。当然一句题外话,大圆柱能否把好处全占了?低成本+高能量密度+快充可以全部保证?个人从直觉上感觉不同的化学体系/结构设计,能带来的结果也许是不同的,所以还值得进一步深跟。 从产能规划来看,EVE对圆柱的确是非常看好,战略性方向了。 (基于圆柱的?)π电池系统 ——三面冷却,向下泄气,高性能指标这个“派”如下图所示一样,应该指的是冷板在上,然后电芯侧面也有冷却,这样形成了一个三面包围的状态,换热面积大,热管理效果好。个人猜测这样的三面设计还是目前快充对于温控的要求太高,单独一面的冷却达不到 要求。再加上圆柱本身CTP的设计 ,可以实现最高1000km续航,9min快充,260Wh/kg的高比能。另外一个是泄气设置圆柱电池本身和方形一样,在泄气设计-设置方面有自己的可定义的空间,在更重视安全性的今天,自然有着很多设计创新的空间。另外一点,是这里明确标注出了下向泄气,也许之后电池包的泄气都会尽量不走上面,走侧面和下面的都有。 (锂金属?)全固态电池:应该是先给消费电子用2022年是半固态的原型,然后2024就是全固,而且在这里他们主要强调了柔性,加上电芯容量比较小,个人认为十有八九是先给消费电子用了。而且结合这几天的另一场发布会的类似相关技术的发布,大概不难看/猜出这一点。从指标上来看,个人不是消费电子的专家了,不过我认为还是有相当的希望达成的,这样对于我们的一些随身产品的续航会有质的提升。值得期待。 钠离子大圆柱:发挥低成本以及其它方面的性能优势上面也介绍了亿纬对于圆柱的成本优势是很期待的,然后在这里把钠电与40大圆柱做一下结合,目测会是储能小动力方向的一个主打产品。 关于钠电的性能,材料体系的东西,现在网上真的就是,铺天盖地,我也没必要在这里做分析了。但是那么多没有电池基础的企业声称自己的钠电要量产,说实话我从内心深处是疑惑的。相比之下,亿纬还起码显的真一些(具体我也不清楚哈哈,笔者还是以看动力电池为主)。 氢能技术——这个。。。说实话当时看到这块我一下子愣了——你这怎么扩展到这来了,从故事线的角度,这个和上面的东西就不搭啊。不过反正都是搞材料,反正亿纬也这么大,再加上目测近来和海湾国家谈的很好,光伏制氢啊等等都很有期待,那反正一起发布一下似乎也不错——资本市场应该会有积极的解读?多的也不评论了,氢能咱不懂,有知识就学学。 最后小结这应该是亿纬整体秀各方面的研发/技术实力的一个发布会,当然其简洁的程度也超过了我的预期。此时有一个小点在于,可能很多人迟了一会进来就发现——结束了。不过总体来说,是很有意思的发布,可以帮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电池企业在干什么,目前技术的进展。来源:弗雷刘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